366位普通人 自由書寫的民間敘事
指向中國過去與未來 每個人的每一天 最真實的人生
卑微而又宏大的聲音 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
歷史中予以尊重個人的方式寫就數(shù)字時代的新史觀
文字版《清明上河圖》
自述版《歷史十五年》
個人版《我的世紀(jì)》
由老百姓自己講述13億人自己一年的故事,每天一篇,366天,366篇,366位作者。
本書是從全年全國各地大量的博客里搜取精華,客觀記錄了13億中國人民在這特殊的2008年里的喜怒哀樂,乃至癲狂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08年中國的整體社會狀態(tài)。
囊括雪災(zāi)、地震、奧運等大事,也有民俗民風(fēng)、柴米油鹽的小事;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態(tài)”,普通人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的經(jīng)歷和境遇,同時關(guān)照到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與老百姓間的微妙聯(lián)系。
13億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要想了解全體13億人的狀況,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當(dāng)我們選取這些博客的時候,也沒有這個奢望。但是如果能夠每天和一位中國人進行彼此無遮攔的對話,或許可以比較接近了解“13億整體狀況”這個目標(biāo)。
選取“2008年”這個年份,也正如黃仁宇選取“萬歷十五年”一樣,并沒有特別一定的因素,而這個年份也比較巧合的匯集了眾多對于中國人來說重要的時刻。我們只能說,“2008年”作為記錄實際生活的“切片”比較適合。當(dāng)然,我們盡量選取的是身處這些時刻里的個人表達,重大新聞事件并非是我們選取的標(biāo)準(zhǔn),只有當(dāng)這些事件與某個人的身心碰撞到一起的時候,他(她)的表達才會在這本書里出現(xiàn)。甚至,我們對這些作者真實的身份都無從知曉,大家在博客里人人平等——也正因此,這些話語具有一種來自“真實的生活土壤”的“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