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談判進展到商談兩黨具體的組織合作事宜,蔣介石自然要開始在打共產黨組織的主意了,希望能夠借此一并消彌其政治上的影響力。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今后對共產黨,“甲、應使其取消名稱,改編組織;乙、應使其誓行三民主義;丙、應使其承認領袖之地位與權責;丁、應改編其軍隊為國軍”。可“寬縱其經濟”,甚至政治亦可從寬,唯應“嚴限其軍額”,“區(qū)域則宜嚴”,總之“不能使之獨立”。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考慮共產黨公開活動的問題。而且“國民大會前其宣傳與組織均應停止活動”,以后“共黨如其要公開,則應取消其黨名”,不準其用“各黨各派”字樣,應承認領袖之權責,“否則不準其公開活動”?!独阌洝肪硭氖?,1937年5月12,17,25,29日條,臺北國史館藏蔣中正檔案。
為了盡快實現(xiàn)這一目標,蔣介石于22日電告顧祝同,要他通知周恩來月內可來廬山會面。在與中共中央電報往返后,周恩來決定27日飛滬再轉往江西九江附近的廬山牯嶺,同時擬就了與蔣介石商談的幾方面問題的腹稿。
周恩來所擬關于兩黨關系方準備討論的問題包含:兩黨共同綱領問題;兩黨組織結盟或改組國民黨容納共產黨問題;釋放被捕中共黨員及愛國人士問題;發(fā)表共同宣言或共同聲明,以及發(fā)表邊區(qū)名義及其委員會(以林伯渠、張國燾、秦邦憲、董必武、徐特立、高崗、郭洪濤及張沖、杜斌丞為委員)問題;改編紅軍、發(fā)表名義(以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徐向前、劉伯承為正副司令及各師師長)問題;正規(guī)軍經費六十萬,學校五萬,地方行政及武裝十五萬,遣散及善后六十萬,收回蘇票一百二十萬等問題。與此同時,周恩來還計劃與蔣討論修改國民大會選舉法、修改憲法草案及中共參加國和國防會議等問題。
27日,周恩來飛抵上海,之后于6月4日經南京轉廬山。蔣介石這時已上廬山多時。因此,周恩來一到牯嶺,立即就準備商談的問題向蔣介石提交了一份書面提綱,要求盡快會談。提綱包括兩方面內容,共十八個問題,而最主要的問題有八個,即:
一、綱領及組織問題;
二、停止剿共,釋放政治犯及整理各邊區(qū)問題;
三、邊區(qū)政府組織問題;
四、改編紅軍為三或四個師,計四萬五千人,學校千人,地方部隊約一萬人,工兵約一萬人,遣散約一萬人,共計八萬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