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狂熱往往是由于多數(shù)投資者的樂觀而達到的高水準,因為投資者看到美好的前景,而競相將價位抬高。此時,為使自己不受狂熱效應的影響,投資者必須保持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才能保持一種頭腦的冷靜并堅持自己的投資態(tài)度,不會使自己處在投資的被動當中而遭受損失。請時刻牢記股神巴菲特的名言:我與大眾的不同之處,是人們恐懼時我貪婪,人們貪婪時我恐懼。
第四節(jié)令模仿者倍增的催眠術(shù):感染效應
股票市場的投資大眾組成一個松散型群體,在社會心理學中屬于非正式群體范疇。在這樣一個相對無序、心理嘈雜的群體中,投資大眾的感染效應有其獨特作用。然而,根據(jù)行為或情緒沖動而不是理性判斷所做出的投資決策常常只會導致失敗。因此,感染效應對投資者的影響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什么是群體心理的感染效應
群體心理的感染效應,是指群體中的個人于不知不覺中,情緒與行為受到他人或群體的影響、左右、支配,而放棄原有的考慮、打算,直至自己心目中的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的一種情緒反應,而且,這種情緒反應會在群體中互相感染、互為反饋,直至愈演愈烈。群體中狂熱的情緒、沖動、甚至喪失理智的行為,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
心理學家認為,感染效應的實質(zhì)就是群體心理在非正式群體中互相模仿、感染、責任擴散、去個性化等互動作用的結(jié)果。也就是說,在某個非正式群體中,情感或行為從一個參加者傳到另一個參加者。用社會學家布盧邁(H·Blumer)的話說,社會傳染“吸引并感染了許多人,他們中有許多人本來是超然的和無動于衷的觀眾和旁觀者。開始時,人們可能僅僅是對那些行為好奇或者有些興趣,當他們獲得那種激動的精神時,也就對那一行為更加注意了,同時也就有更加介入進去的傾向。”
群體感染一般需要經(jīng)歷以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事件刺激與互相暗示階段。當一定數(shù)量的人們?yōu)榱四骋皇录奂谝黄饡r,人們對于該事件的心理變得非常敏感,潛意識中希望、樂意接受某種相關(guān)的暗示;如果存在著謠言或流言,而缺乏正確的信息引導,人群就易于與多數(shù)人現(xiàn)有的觀念趨同。
第二階段是情緒感染和行為感染階段。情緒感染是一種群眾性的情緒模仿現(xiàn)象,即情緒、情感或以循環(huán)的方式從一個人較迅速地蔓延到另一人身上。與情緒感染緊密相連的是行為感染,如產(chǎn)生一些偏激性行為等。情緒感染與行為感染之間互相激化,其結(jié)果是使原本無動于衷的旁觀者從好奇開始介入到群體之中來,最后一起深深地卷入亢進的情緒與行為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