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節(jié):第一章互聯的世界(1)

系統(tǒng)鎖定 作者:曾濤


第一章互聯的世界

在人類社會迎來工業(yè)文明的年代里,即使是最偉大的預言家也無法預測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它正以各種新技術為依托使得整個地球成為一個“村落”。

無處不在的互聯網

1 互聯網時代的興起

談到互聯網,就必須回顧個人計算機的產生,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 (ENIAC)在美國誕生,這臺計算機鼻祖體積龐大,重量約30噸,占地面積500多平方米,消耗近100千瓦的電力。這臺計算機和我們印象中的計算機并不太一樣,它最初的用途是軍事工程計算機,而我們日常使用的個人計算機最初是由IBM于1981年推出的,這得益于當時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IBM敏銳地發(fā)現了隱藏在其中的商機,推動電子計算機不斷向著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統(tǒng)化的方向發(fā)展,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個人計算機問世后,旋即快速融入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今,它已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毫無疑問,電子計算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并將在未來繼續(xù)扮演重要的角色。

實際上,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為另一種事物的誕生作好了鋪墊,10年前的一本美國雜志做了一個著名的廣告:黑色背景下一堆燃燒的柴火,旁白文字寫道:“互聯網是人類發(fā)明火以來的第二項最重大的發(fā)明。”的確,只有互聯網能配得上這樣的榮譽了。

最初的互聯網同樣產生在軍事領域,1969年,為了能在爆發(fā)核戰(zhàn)爭時保障通信聯絡,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ARPA)資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分組交換試驗網ARPANET,連接美國四個大學。這就是最初意義上的互聯網。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計算機網絡蓬勃發(fā)展,各種計算機網絡應運而生,如MILNET、USENET、BITNET、CSNET等,由于標準的不同,這些網絡之間并不能互聯,為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的科學家設想制定一種大家都得遵守的標準,這樣才能讓不同的計算機按照相同的規(guī)則進行“溝通”,并且在溝通之后能“握手”,而這個標準就是TCP/IP協議。它的產生掃除了互聯網全球互通的最后一絲障礙。在TCP/IP協議誕生后不久,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FS)資助建成了基于TCP/IP技術的主干網NFSNET,連接美國的若干超級計算機中心、主要大學和研究機構,世界上第一個互聯網由此產生了,并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20世紀90年代,隨著WEB技術和相應的瀏覽器軟件的出現,互聯網的發(fā)展和應用出現了大的飛躍。1995年,NFSNET開始商業(yè)化運行。而中國也在1994年由國家支持建設了CERNET示范網工程,這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TCP/IP互聯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