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9:私營老板心惶惶(1)

大突破 作者:馬立誠


人們很少注意這個問題:1949年,當人民解放軍在隆隆炮聲中橫掃全國之際,各地私營老板是怎樣一個心境?

讓我們看看上海。

作為中國最大的工商業(yè)城市和經濟中心,上海在這方面具有代表性。

據1947年的一項統計,上海有工廠7738家,占全國12個主要城市工廠總數的54.9%。1948年統計,全國190家商業(yè)銀行中,總行設在上海的有67家。上海的保險公司占全國總數的87%。上海的輪船公司船舶噸位總計950702噸,占全國總噸位的80%。

當時上海市工業(yè)總產值當中,私營企業(yè)產值占76%,可謂舉足輕重。

1949年5月24日夜,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第9兵團第27軍,在軍長聶鳳智指揮下,從外灘方向攻入上海市區(qū)。為了減少擾民,戰(zhàn)士們抱著槍,一排排露宿在街頭人行道上。第二天拂曉,民眾一出門,看到子弟兵紀律如此嚴明,大為感動。當時的新華社隨軍記者,后來成為小說家的艾煊在一篇戰(zhàn)地通訊中寫道:“慈祥的老太太、熱情的青年學生、商店的老板、店員,都懇切地請求戰(zhàn)士們到他們的房子里去休息一下??墒菓?zhàn)士們婉謝了,他們不愿意擅入民宅,他們不愿在這樣一件小事上,開了麻煩群眾的先例,開了違反人民軍隊傳統的先例?!?/p>

一些居民趕緊從家里拿來被子和毛毯,送給解放軍。另一些居民蹬著三輪車,來來往往為解放軍運送傷員。

英國人在上海辦的《字林西報》也稱贊解放軍的良好紀律。

25日上午,聶鳳智在上海街頭巡視,欣喜交加:遠遠近近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已經掛起鮮艷的紅幅迎接解放軍,小巷子里也都貼上了歡呼解放的標語。在南京路,在成都路……工人和市民們涌上街頭跳起秧歌,人們高喊著:“天亮了!”而戰(zhàn)士們則齊聲歡唱《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作為回答。

但是,在喜慶的鑼鼓中,上海的私營老板卻沒有這般振奮。特別是人民政府和軍管會在兩個月之內沒收了411家官僚資本企業(yè)和單位,將其變?yōu)閲鵂I企業(yè)之后,私營老板更是兩股戰(zhàn)戰(zhàn)。

也許是對共產黨不夠了解,也許覺得自己一大堆私有財產與共產主義宗旨不大切合,也許多年來受了國民黨那一套“共產共妻”宣傳的影響,他們心懷忐忑。

對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他們高度贊揚;對“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經濟政策,就打上了問號;對各廠普遍組織工人成立工會,則感到麻煩和恐懼,怕以后管不住工人,沒法生產,甚至會清算自己。借韓愈的話來說,老板們此刻是“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

當時他們最害怕的,是搞社會主義。按照當時的理解,社會主義就是要革私營老板的命,私營老板怎能沒有顧慮?插敘一句,1949年4月劉少奇在天津召開私營企業(yè)主座談會時,老板們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主義是不是可以不搞?

事實上,剛創(chuàng)刊不久的《人民日報》在1949年9月6日頭版發(fā)表的一篇社論,就點了上海私營業(yè)主。文章題為《解決勞資爭議的正確途徑》,談了當時上海勞資糾紛中的一些問題。文中提醒工人在目前局勢下不宜提出過高的工資要求,同時不客氣地敲打了資方,話還說得比較重:“資本家則心存不安和顧慮,對生產抱著消極態(tài)度,其中少數人甚至故意拖延復工?!?/p>

作家周而復在多卷本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中,對當時上海私營業(yè)主的心態(tài)亦有描述。20世紀50年代初,周而復曾任中共上海市委統戰(zhàn)部副部長,參與領導這方面的工作,對情況相當了解。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完成于1954年,195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部長篇小說的“內容提要”告訴我們:“它寫的是對民族資產階級分子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庇捎谥袊骷液苌僖源藶轭}材進行創(chuàng)作,《上海的早晨》一問世就引起注目。誠然,小說不是信史,但也可以提供一點旁證。

《上海的早晨》主人公是一個名叫徐義德的紡織業(yè)私營老板。當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的時候,徐義德就感到大勢不妙。

小說寫道:“當時,他就叫他的弟弟徐義信給他運走六千錠子到香港設新廠。這是一個好去處,國內有什么變化,那邊有個退步。同時,把棉紗也盡量外運,變成美金和港鈔,存在香港匯豐銀行。即使國內發(fā)生啥變化,徐義德也不怕了。”

很多人都這么干,炒得香港地價大漲。徐義德的一個助手向他匯報說:“義信最近來信說,廠址不好找,地皮貴。原來二十塊港幣一平方尺,現在漲到三十幾塊了?!?/p>

話說回來,仗打完了,日子還得過。

剛剛于1949年5月28日就任上海市長的陳毅魄力十足。在他指揮下,上海市民平毀碉堡,清除垃圾,整修路橋,風風火火。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上?;謴蜕a,因為當時上海生產已經陷入半癱瘓,全部工廠只有30%維持開工,機器業(yè)工廠停工80%。由于交通不暢,面粉產量只是內戰(zhàn)爆發(fā)前的十分之一,情況異常嚴峻。就當時中國而言,上海的工廠如果不生產,全國經濟就將垮掉一半。上海市場一亂,全國財經就會失去控制。陳毅和華東局、上海市委一致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恢復生產,穩(wěn)定人心。中央對此態(tài)度也十分明確,那就是,首先必須妥善復工。這個問題解決好了,萬事皆通,否則一切都談不上。

當時,一些剛解放的城市軍管會不敢接觸私營老板,怕戴上“立場不穩(wěn)”的帽子,陳毅不怕。據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2005年11月接受鳳凰衛(wèi)視采訪時回憶,1949

年5月底6月初,陳毅曾親自到榮家拜訪,給榮氏家族做工作,讓他們打消顧慮,協調恢復生產。在拜訪榮家的同時,陳毅向上海最有名的90多位私營企業(yè)家發(fā)出邀請,請他們于1949年6月2日下午到外灘中國銀行大樓四樓出席“產業(yè)界人士座談會”。

路上,老板們心驚膽戰(zhàn),一個又一個主意走馬燈似地在腦子里亂轉。為什么?害怕當場宣布沒收他們的財產。可是,當他們在會場坐下來,聽到威震淮海戰(zhàn)場的陳毅將軍第一句話:“工商界的朋友們”,緊張氣氛頓時消失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