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科學家馬文?明斯基:變色龍可能會有若干特征值或者特征色,因此會回歸到若干顏色上。假如你把它放進去的時候它是綠色,它可能一直是綠色;假如是紅色,它就可能一直是紅色;而如果你是在它呈棕色時放進去,它有可能會變成綠色。
自然主義者彼得?沃肖爾:變色龍出于某種恐懼反應才改變顏色,因此這一切都取決于其情緒狀態(tài)。一開始它也許被自己的鏡象嚇壞了,但隨后就處之泰然了;顏色則會隨著它的情緒而變化。
把變色龍放在鏡子上似乎是個很簡單的實驗,所以我想,即使是作家也可以完成這個實驗。于是我著手實驗。我做了一個小箱子,里面裝上鏡子,買了一條會變顏色的蜥蜴放進去。雖然布蘭德的謎題已流傳了20年之久,但據(jù)我所知,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嘗試真正動手試驗。
趴在鏡子上的蜥蜴穩(wěn)定在一種顏色——綠色,是春樹發(fā)新葉的那種嫩綠。每次把它放進去時都回歸到這個顏色。但在回到綠色之前,它也許在一段時間內(nèi)會保持棕色。它在鏡箱里休憩時用的顏色看來與它在箱外時喜歡保持的深棕色不同。
盡管我完成了這個實驗,但我對實驗的結(jié)果卻信心不足,這主要由于如下一些重要的原因:我用的不是真正的變色龍,而是一條變色蜥蜴,它可以改變的顏色種類比真正的變色龍少多了。(真正的變色龍一條要花好幾百美元,還要配一個專門的玻璃容器來飼養(yǎng),我可不想買。)更為重要的是,根據(jù)我所讀過的為數(shù)不多的相關(guān)文獻資料得知,除了根據(jù)背景顏色而相應改變顏色外,變色蜥蜴變色還有別的原因。如同沃肖爾所說,它們?yōu)榱藨獙謶忠沧兩?。它們確實相當恐懼。變色蜥蜴不愿進入鏡箱。在箱里顯示出的綠色與它害怕時采用的顏色一樣。鏡子上的變色龍可能僅僅是處于持續(xù)的恐懼狀態(tài)--它自身的陌生感被放大并充斥著其所在的周身環(huán)境。假如我在鏡箱里,肯定也會抓狂。最后是觀察者的問題:我只有把臉貼近鏡箱,將藍眼睛和紅鼻子深入變色蜥蜴的地盤,才能看到蜥蜴。這種行為騷擾了蜥蜴,卻又無法避免。
可能要等到將來使用真正的變色龍,并進行更多的對比實驗,才能真正破解這個謎題。但我仍心存疑慮。真正的變色龍與變色蜥蜴一樣,是身體碩大的動物,有不只一個改變顏色的理由。鏡子上的變色龍之謎恐怕最好僅作為思想實驗來保持其理想化的形式。
即便從理論角度來考慮,“真正的”答案也取決于下述具體因素:比如變色龍顏色細胞的反應時間,其對色調(diào)改變的敏感性以及是否有其他影響信號的因素。所有這些都是反饋回路中常見的重要數(shù)值。如果有人能夠改變變色龍身上的這些參數(shù),就可以一一演示前文所述鏡子上的變色龍變色的種種可能。其實,工程師們正是這樣設(shè)計控制電路以引導宇宙飛船或控制機器人手臂的。通過調(diào)整滯后的長短、信號的敏感度、以及衰減率等參數(shù),他們可以調(diào)整一個系統(tǒng)使之達到一個廣域的平衡態(tài)(比如將溫度保持在華氏68至70度之間),或不斷的變化,或某個介于兩者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點。
我們看到,這種情況也發(fā)生在網(wǎng)絡化的市場活動中。毛衣生產(chǎn)商試圖通過文化鏡象來激發(fā)消費者此消彼長的購買欲望,以銷售多種款式的毛衣;而洗碗機制造商則力圖將消費者行為的反饋聚集在幾個公約數(shù)上,即僅推出幾款洗碗機,因為較之花樣繁多的毛衣款式,推出多種洗碗機的成本要高得多。反饋信號的數(shù)量和速度決定了市場的類型。
鏡子上變色龍之謎的重要之處在于,蜥蜴與鏡子形成了一個整體。 “ 蜥蜴屬性”和“鏡子屬性 ”融合為一種更復雜的屬性——“蜥鏡屬性”——其行為方式與單一變色龍或單一鏡子的行為方式都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