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縱觀全局:20世紀重大經濟事件與“大試驗”凸顯的市場力量(3)

這才是經濟學:經濟學的誤解與真相 作者:(美)貝爾拉夫什


放松管制 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美國開始對許多產業(yè)放松管制,這些產業(yè)包括航空、鐵路、貨運、電信、銀行業(yè)、電力、天然氣和原油。這一做法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推進(在里根任總統(tǒng)期間)并傳播到英國(瑪格麗特·撒切爾任首相時),之后又傳播到歐洲的其他國家。雖然促進市場競爭的行動時斷時續(xù),但毫無疑問的是,放松管制降低了價格、鼓勵了創(chuàng)新并避免了產業(yè)的過度集中(如壟斷)。

東亞的興起 20世紀80年代,許多亞洲地區(qū)的經濟——如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地區(qū)和泰國等開始興起。一定程度上,這些國家或地區(qū)的成功是由于其快速融入了全球經濟。具體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出口的快速增長;二是美國、歐洲和日本資金的大量流入。這些國家或地區(qū)的許多產業(yè)成為發(fā)達國家跨國大公司全球供應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梢灶A料,一些權威人士會發(fā)出警告,認為東亞新興經濟體帶來了經濟威脅。但事實證明這些擔憂有些言過其實。

德國的統(tǒng)一 1990年東德和西德重新合二為一。德國當時的總理赫爾穆特·科爾認為,德國的統(tǒng)一給經濟帶來了問題。政府積極促成了德國統(tǒng)一,但同時又擔心廉價勞動力的沖擊,于是在政策上堅持薪金平價和兩種通貨1∶1的兌換比例。由于東德多數(shù)產業(yè)的效率只有西德同行的一半,在市場競爭中注定被淘汰。這導致德國失業(yè)率快速上升,一度達到20%。政府對失業(yè)大軍的轉移支付成為統(tǒng)一后德國的沉重負擔,導致經濟在其后近10年中停滯不前。

新興市場危機 1994~2001年,許多新興市場(包括墨西哥、泰國、韓國、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遭受了金融危機的侵襲。這些危機源于一系列不良體制:固定匯率制、巨額外債和脆弱的金融體系等。雖然這些國家都遭遇了衰退(有些是深度衰退),其中的大多數(shù)國家通過采用更為靈活的匯率體系走出了困境,債務水平尤其是外債額度也得以降低。

中國的崛起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驚人的增長速度(年均10%)震驚了整個世界。中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實行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和快速地融入世界。雖然也有一些(類似于對日本和東亞其他國家的)中國威脅論的噪聲,但中國的成功并沒有損害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利益。

7大變化

最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的經濟變化證實了經濟學家公認的一些基本經驗。如果想將這些經驗歸納為幾個要點未免有失妥當,但是完全可以將這個世紀中的幾個大的經濟變化進行羅列:

生活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在20世紀,世界人均實際GDP增長翻了5番,這樣的成就沒有哪個世紀可以與之匹敵。人類發(fā)展的其他指標也都有了大幅的改善,如壽命、嬰兒死亡率、發(fā)病率與事故死亡數(shù)、工作時間、生活質量、教育水平、種族與性別平等和環(huán)境等。令人遺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受益于這些積極的變化。

市場化 盡管有其內在的缺陷,自由市場仍不失為一種使我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的有效手段。因為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既不能提供激勵,也無法對快速變化的市場狀況和技術條件做出靈活反應。目前,世界上仍有一些國家(大多位于非洲、拉丁美洲和南亞)由于政府過度干預和嚴重的腐敗而無法享受到全球繁榮帶來的好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