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交會回來,東石商人王清鴻很沮喪,這次一個新的訂單也沒拿到,而原來的訂單只夠一個半月的生產量了,而資金又全壓在了貨柜上。
福建晉江東石鎮(zhèn),是我國最大的傘具生產和出口基地,鎮(zhèn)上有300多家制傘企業(yè),王清鴻的傘廠在當地排在前5位,可這半年多來,他的傘廠一直處在開工不足的狀況,可即使是這樣,倉庫里的貨物每天都還在增加。
“2 000多平米的倉庫能放多少個貨柜的貨?”記者問道。
“10個多貨柜?!蓖跚屮櫛硎?。
“那占用的資金是多少?”
“要占用300多萬美元資金?!?/p>
王清鴻做傘的生意已經5年了,眼前這么多貨物積壓是他從未經歷過的,前兩年的好日子似乎還在眼前,2007年,東石鎮(zhèn)的成品傘產量有3.72億把,占全國35%;出口量2.8億把,占全國33.8%,產品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但現在,一年多前還很暢銷的貨物上已經落滿了厚厚的灰塵,堆滿了倉庫。
王清鴻的客人主要來自俄羅斯、烏克蘭、韓國等國家,過去的一年,經濟危機使這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很多客人就在這次風暴中悄然倒下。于是,很多產品出口到了國外,卻因為經銷商突然破產,導致貨物壓在目的地的港口無人認領,每天還得支付高昂的壓港費。而更多的情況是貨主下了訂單卻根本不來提貨。
王清鴻以前是每個禮拜都出柜,可是2009年從過年到現在只出了一個柜,尼日利亞還有十幾個柜的貨沒有出。
“一個柜相當于多少把傘?”記者問道。
“柜長短不一樣,長的跟短的比例放置,可能有7萬把左右?!蓖跚屮櫿f。
“那有沒有算過整個倉庫有多少萬把傘?”
“整個數字好幾百萬?!?/p>
記者還了解到,有的貨主不提貨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破產造成的,而有的則純屬故意。一些進口商為減輕壓力以各種借口不執(zhí)行合同,提出退貨或撤銷訂單,甚至以此作為談判籌碼,和出口企業(yè)討價還價。
“特別是尼日利亞,他們2008年年底春節(jié)之前跟我協(xié)商,本來價格調價(降低)20%,當時我們沒有同意?,F在已經變成(降低)30%,現在我們同意他,他又不能接受,他說現在比以前成本低30%多?!蓖跚屮櫤軣o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