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遠的渡海族群

上帝的指紋 作者:(英)葛瑞姆·漢卡克


 

我們已經(jīng)在前往馬丘比丘的路上跑了兩個多小時了,窗外的景色也已經(jīng)改變。高聳的大山上沒有了反射陽光的晶瑩的冰雪,黑黢黢地懸在我們的頭頂上。我們似乎行駛在一條狹窄、陰暗的山谷中,正從一個巖石嶙峋的峽道中穿出去。山中空氣凜冽,我的雙腳冰涼。我打了個寒戰(zhàn),又開始看書。

在一堆亂麻似的時而相互論證、時而相互矛盾的傳說中,只有一件事是顯而易見的。所有的學者一致同意,印加人在擴張他們龐大的帝國的幾百年間,在征服許多不同的、開化的民族的同時,他們也借鑒、吸收、傳承了他們的文化。從這個角度看來,無論對印加人自己的文物古跡的相關(guān)歷史的爭論如何結(jié)論,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他們是集所有偉大的古代文化和信仰之大成的傳承者。不管是海邊的還是山地的,已知的還是未知的,只要是這塊土地上以前存在過的文化,統(tǒng)統(tǒng)兼收并蓄,并代代相傳。

何況,誰又能說得清,在秘魯尚未開發(fā)的地區(qū),以前究竟存在過什么樣的文明?每年考古學家都會有新發(fā)現(xiàn),將秘魯?shù)臍v史不斷往前推進。那么,為什么就不可能有那么一天,他們發(fā)現(xiàn)了證據(jù),表明在遠古的時候,一些文明人遠渡重洋來到安第斯山,完成他們的杰作之后又飄然離去?在我看來,這就是這些傳說給我的啟迪。它們不遺余力地、栩栩如生地刻畫亦人亦神的維拉科查的形象,描述他邁步迎風,行走在安第斯山的崎嶇小徑上,所到之處,總有奇跡出現(xiàn):

維拉科查帶著兩個隨從,向北進發(fā)……他進了大山,一個隨從沿海岸走,另一個來到東部森林邊……造物主走到庫斯科附近的烏爾克斯,命令未來的居民走出大山。視察過庫斯科后,他繼續(xù)北上到了厄瓜多爾。在濱海的曼達地區(qū),他告別了他的子民,踏波踩浪,消失在茫茫大海中。(7)

所有的民間傳說的結(jié)尾都是這樣的令人心碎的訣別,而這正好印證了這位非凡的異鄉(xiāng)人的名字的含義“大海的浪花”:

維拉科查不停地走,沿途召喚他的民眾……到達維耶和港時,他先前派出的信徒們前來與他匯合。匯合后,他在他們的簇擁下走進了大海。他們說,維拉科查一行走在水面上如履平地。(8)

總是這么凄涼的別離……常讓你思量這是科學還是魔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