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士人第三 曾國藩(1)

中國男 作者:余世存


        圣王們的游戲
  
  曾國藩(1811~1872)清末洋務派和湘軍首領。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xiāng)白楊坪(今屬雙峰)人。道光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1853年為對抗太平天國,以在籍侍郎身份在湖南操辦團練,旋擴編為湘軍。次年發(fā)布《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1860年升兩江總督,授欽差大臣。與李鴻章創(chuàng)辦上海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等近代軍事工業(yè),奏請派遣幼童留學美國。1870年查辦天津教案,懲辦民眾,對外妥協(xié),受到輿論譴責,回任兩江總督。有《曾文正公全集》,今輯有《曾國藩全集》。
  
  ◎中國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有內圣外王的儒家標桿,真正能夠實現(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算是其中之一。
  
  ◎他是一種文化的綜合,是超凡入圣、太上忘情的產(chǎn)物。
  
  ◎曾的面孔永遠是模糊的,連他的朋友、親人都難以猜透。這正是儒家文化到了極致處的表現(xiàn),所謂高深莫測謂之神圣,他們永遠不以最真實最本來的一面示人,永遠需要人來猜測他們的情感、意志和認知。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一個過渡轉型的時代是幸運的。盡管集體的心態(tài)表示說,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但確實,在混亂的自由中,人性的諸多可能性得以實現(xiàn)。平時卑微、平庸、犬馬一樣的生活在此自由和風險中,激發(fā)出人性的光芒,命運也回報人生壯麗優(yōu)美的風景。一句話,平時不起眼的奴隸奴才一旦有了施展的平臺,都表現(xiàn)出了不起的才能和德性。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回避亂世,而是個人尤其烏合之眾的集體都應該學會如何適應亂世?,F(xiàn)代社會被稱為選舉社會,選舉其實是亂世的一種方式,資源的打亂重組、制度的保證和檢驗,風俗的轉移,人的充分社會化,都在亂世里得以完成,并進入下一個其實也是短暫的選舉前的平靜期。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亂世亂局,西人將其定義為創(chuàng)造性斷裂或持續(xù)不斷地躍遷。
  
  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中國迄今為止的亂世幾乎都可說是惡性循環(huán)。在那些亂世中,唯一可以稱道的是出了一些歷史人物,他們的作用無非是補天、糊弄(李鴻章語)、維持、拷貝,很少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提供思想資源,很少開拓出另一種天地。在這些亂世中,最可惜或最可笑的就是曾國藩們的成就了。
  
  曾國藩是我們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頭上的光環(huán)無數(shù)。他是我國近現(xiàn)代化建設的開拓者,在他的指導下,建造了我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所兵工學堂,他還組織人翻譯印刷西方書籍,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學生。曾國藩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或意識形態(tài)灌輸?shù)南刃姓?,他自稱:鄙人乃訓練之才,非戰(zhàn)陣之才。”他教導士兵“說法點頑石之頭,苦口滴杜鵑之血”。他以儒家精神練兵,使湘軍成為一支有主義的隊伍,蔣介石也曾將他的《愛民歌》印發(fā)黃埔學生。曾國藩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國國情,寫一篇《討粵匪檄》,他在“討賊檄文”中罵洪秀全最激烈的一句話是:“舉中國數(shù)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讀書識字者,又焉能袖手坐視,不思一為之所也?”這在當時贏得了士紳階層的支持,使得跟太平軍的無義之戰(zhàn)多少有了合法外衣,也因此注定了太平天國的失敗結局。
  
  我們中國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有內圣外王的儒家標桿,真正能夠實現(xiàn)者卻寥若晨星,曾國藩算是其中之一?!皬恼獙W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薄K僮羁?,三十七歲即官至二品;做官有道,政聲卓著,治民有言;保官最穩(wěn),歷盡宦海風波而安然無恙,榮寵不衰。他以漢人身份平定太平天國,“打下金陵者可封郡王”,雖然清朝廷失言,但他的事功當時已經(jīng)王霸天下,動靜間可以興邦喪邦。他“匡救時弊”、整肅政風、學習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現(xiàn)了“同治中興”;一生致力結交、網(wǎng)羅、培育、推薦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歷史上規(guī)模和作用最大的人才庫,幾乎聚集了當時社會的人才精華。他一生推薦過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四十多人。他們既有李鴻章、左宗棠、郭嵩燾、彭玉麟、李瀚章這樣的政要高官,也有像俞樾、李善蘭、華蘅芳、徐壽等一流的學者和科學家。曾國藩克己唯嚴,標榜道德,身體力行,獲得了人們的擁戴;不僅如此,還是齊家的成功典范,他的孝悌有目共睹,他的《家書》是傳統(tǒng)家教的樣板。官宦之家,大多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曾昭掄等延綿至今的社會精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