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刮痧,有哪些病可用它來治
刮痧,是傳統(tǒng)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y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等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清代郭志邃著有《痧脹玉衡》一書,完整地記錄了各類痧癥百余種。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復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良性刺激,充分發(fā)揮肺、腎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醫(yī)學認為,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高血壓、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風寒痹癥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哪些病可用刮痧來治呢?主要有以下:
內科病癥: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發(fā)熱、頭痛、咳嗽、嘔吐、腹瀉以及高溫中暑等,急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哮喘、心腦血管疾病、中風后遺癥、泌尿系感染、遺尿癥、急慢性胃炎、腸炎、便秘、腹瀉、高血壓、眩暈、糖尿病、膽囊炎、肝炎、水腫,各種神經痛、臟腑痙攣性疼痛等,諸如: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三叉神經痛、膽絞痛、胃腸痙攣和失眠、多夢、神經官能癥等病癥。除慎用癥和禁忌癥以外的各種病癥,包括一些疑難雜癥均可用全息經絡刮痧法治療。
外科病癥:以疼痛為主要癥狀的各種外科病癥,如急性扭傷,感受風寒濕邪導致的各種軟組織疼痛,各種骨關節(jié)疾病,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落枕,慢性腰痛,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頸椎、腰椎、膝關節(jié)骨質增生,股骨頭壞死,外科如痔瘡、皮膚搔癢癥、蕁麻疹、痤瘡、濕疹、脫發(fā)等病癥。
兒科病癥:營養(yǎng)不良、食欲不振、生長發(fā)育遲緩、小兒感冒發(fā)熱、腹瀉、遺尿等病癥。
五官科病癥:牙痛、鼻炎、鼻竇炎、咽喉腫痛、視力減退、弱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急性結膜炎、耳聾、耳鳴等病癥。
婦科病癥:痛經、閉經、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產后病等。
保健:預防疾病、病后恢復、強身健體、減肥、美容等。
二、把握刮痧手法,讓你成為行家
古錢幣是刮痧療法使用的最常用的工具。目前已經發(fā)展到專業(yè)工具:刮痧板。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是: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5天,痧退后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二天,皮膚可能輕度疼痛、發(fā)癢,這些反應屬正?,F象。
刮痧療法對皮膚有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5~7天,再進行第二次。刮痧療法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療效顯著,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