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領袖毛澤東 第三部分(4)

開國領袖毛澤東 作者:王朝柱



  
  如史評述:張治中的建議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一是李宗仁和李濟深在歷史上就有矛盾,再就二李和白崇禧的三角關系而言,“白向來是尊崇李濟深的,對李宗仁則常懷鄙視的態(tài)度。李宗仁則由于個人的地位關系,怕失掉他在桂系中的領袖地位,常忌克李濟深”。再是“宋慶齡和李濟深固然未必肯甘居李宗仁之下,為其所用,李宗仁亦不見得樂意讓宋、李出山;更何況當時局勢靡亂,宋、李怎肯被李宗仁拉下水”。另外,李濟深已經(jīng)由香港北上,不可能再回到南京來。因此,李宗仁只好作罷。
  
  然而誰是最為合適的人選呢?桂系在南京的核心人物進行了私下的議論,鑒于何應欽與黃埔系有著淵源流長的關系,以及在歷史上曾與桂系聯(lián)合演出第一次逼蔣下野,多數(shù)人矚目何氏組閣,長行政院。但事關重大,不可能一議而就,是夜沒有作出結論。
  
  但是,出李宗仁所料的是,翌日——元月二十三日,中共新華社播發(fā)了一篇新聞稿《評南京政府偽代總統(tǒng)李宗仁任命內(nèi)閣閣員》,其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震撼了他的心靈:“李宗仁及其何應欽內(nèi)閣,今后究竟是確實地接受并執(zhí)行中國共產(chǎn)黨的八項和平條件,實現(xiàn)人民所需要的和平,并借此使他們自己獲得悔過自新將功折罪的機會呢?還是假借所謂‘合理的,公平的,全面的和平’的名義,求得保存反革命勢力,并掩護其繼續(xù)戰(zhàn)爭呢?證明這一點的時機已日益迫近,只待舉行和平談判就可以見分曉?!?br>  
  對此,李宗仁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自問:“是誰向中共透露了何應欽組閣的消息呢?……”
  
  結論是清楚的:在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乃至于在南京的桂系核心成員中有共產(chǎn)黨人。
  
  另外,李宗仁用心品味這篇新聞稿中的上述幾句話,感到似在向他發(fā)出一種信號:希望他與何應欽按照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重開國共和談;再者,當他再用心審視新聞稿中的這段重要的話語之后,他于冥冥之中感到是出于毛澤東之手。果如斯,他認為毛澤東這個新對手的確要比蔣介石厲害多了!因為毛澤東不僅是駕駛當代中共戰(zhàn)艦的舵手,而且還在他李宗仁的船上安插了中共的幫手——并于悄然之中改變他李宗仁戰(zhàn)船的航向——試圖按照毛的旨意前進。他禁不住地倒吸了一口涼氣!這時,也只有這時他才把注意點移到新對手毛澤東的身上,使他不得不重新翻閱各種媒體報道的新聞,看一看在他上臺的前后毛澤東作了哪些文章?……一月二十一日,隨著蔣介石下野的消息不脛走向中外,在中共毛澤東的感召下,中國民主同盟發(fā)表《我們對和平的態(tài)度》聲明,表示完全擁護毛澤東主席所提八項條件。聲明略謂:“實現(xiàn)和平的八項條件,義正辭嚴,充分反映了全國人民的意志”。次日,留居上海養(yǎng)疴的民盟主席張瀾發(fā)表書面談話,表示“民盟同人,一貫的主張是民主、和平、統(tǒng)一、團結”。李宗仁十分清楚,民盟是當今中國第三大黨,積納了一大批擁贊民主、反對獨裁的精英之士。他們完全地倒向中國共產(chǎn)黨,無疑是對殘陽夕照的南京政府是最猛烈的一擊!
  
  一月二十二日,中共毛澤東適時地運用強大政策的攻心,迫使傅作義將軍在危厄局勢之下向中外宣布:正式接受中國共產(chǎn)黨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接受改編。自本日起,按照雙方協(xié)議,北平城內(nèi)的國民黨守軍開始到城外指定地點,聽候改編。此舉與“徐蚌會戰(zhàn)”中拒不繳械的國民黨軍隊形成對比,對已成驚弓之鳥的國民黨官兵而言,是一帖最大的精神渙散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