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開國領袖毛澤東 第三部分(1)

開國領袖毛澤東 作者:王朝柱



  
  七
  
  李宗仁在美國人的支持下,利用蔣介石在軍事、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的慘敗,終于達到了“取蔣自代”的目的。但是,他并沒有被所謂的勝利沖昏頭腦,依然清醒地知道:在野之身的蔣介石依然是他在南京的主要對手!
  
  李宗仁并不是一位“聰明”的政治家。然而,他從混跡政壇多年的成功經(jīng)驗,尤其是屢屢失敗的教訓中感悟出了這樣一條規(guī)律:政壇上角逐的勝利者只是暫時的,因為從他登上政壇寶座始,立即又變成了新的挑戰(zhàn)者進攻的對象。其中,失敗者往往會以百倍的瘋狂進行報復!由于李宗仁是一位講求實際的政治家,所以他這個“勝利者”明白:蔣介石下野并不是敗在他們桂系逼宮之下,而是敗在失掉了民心,失掉了美援,在和共產(chǎn)黨進行的軍事決戰(zhàn)中輸了個精光,輸了個無臉見江東父老的必然下場。另外,他還清楚蔣介石雖然下野了,但蔣氏集團殘存的實力還在,與桂系相較,就像是一句俗話形容的那樣: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者,李宗仁與蔣介石在文韜武略方面相較,其優(yōu)勢在蔣而不在李。所以李宗仁很自然地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他上臺后的主要對手和政敵,依然是業(yè)已下野的蔣介石。接著,他又必然地發(fā)出這樣的自問:“蔣某人將如何利用在野之身,再次達到他以退為進的目的呢?”
  
  李宗仁積三十年的從政經(jīng)驗,他還認識到這樣一條規(guī)律:古今中外的所謂政治家,都是一些能指出對手在政績上失誤的高手,但十之八九都不是能夠建樹政績的治國之才。為此,他認為自己指責蔣介石失誤的時代結(jié)束了,更為重要的是,他不僅從政治上取代了蔣介石,而且也要承受蔣介石在軍事、經(jīng)濟、政治、外交以及天時、地利、人和諸方面失策所遺留下來的債物。換言之,他不能不發(fā)出這樣的自問:“我能在這危厄的政局中,改變這負債累累的國家的地位和形象嗎?”
  
  從某種意義說,以登上九五之尊為目標的政治家,往往又是最為現(xiàn)實的俗人。這是因為他們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可以神吹海侃所謂高瞻遠矚的政治抱負;當他們一旦就要淪為一代王朝后主的時候,要么和自己的心上人壯烈赴死,演出一幕《霸王別姬》;要么獨自低吟:“無言獨上西樓……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焙喼麄兊乃魉鶠?,無異于一般的平民百姓。而時下的李宗仁,就是這樣一位最現(xiàn)實的俗人。請看他的自我解剖:
  
  蔣先生去后,我立刻感到國家興亡的千鈞重擔已壓在我的肩頭。我繼任總統(tǒng)的最大任務是與共產(chǎn)黨講和。但是我們的主力已被摧毀,在這失敗已成定局的情況下,共產(chǎn)黨愿意和我們停戰(zhàn)講和嗎?試問在北伐期間,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屢敗之余,要求我們停戰(zhàn)講和,組織聯(lián)合政府,或劃江而治,我們肯不肯呢?再說,我們?nèi)缗c共產(chǎn)黨易地而處,我們愿不愿意講和呢?
  
  和的可能性既已極其渺小,而根據(jù)民族傳統(tǒng),降又不可;則只有憑長江天險,拒敵渡江。然后希望友邦美國改變政策,助我安定金融,穩(wěn)定民心軍心,必先具有可戰(zhàn)的力量,才有與共產(chǎn)黨言和之望。但是,長江天險是否可守,軍隊是否可靠,皆成問題。何況敗兵之將不足以言勇,而中共銳氣方盛,一江之隔,又安能阻其南犯。再退一步說,縱使長江可守,美國政府又是否會改變政策,大量援助呢?沒有美援,則縱把長江守住亦屬徒然。后顧前瞻,在下深感到這一殘局無法收拾。然既已肩此重任,也只有拿死馬當活馬醫(yī),做一步算一步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