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一氓同志的回憶文字中可知,他當時并不知道這場“湘南爭論”,自然,他也就無法知道中央成立“湘南營”的確切意義了。因此,他認為留守江西的項英“不得不重新開始用游擊戰(zhàn)爭的方法來對付國民黨。而我們準備在湘南迎擊國民黨軍隊的意圖,也就無法實現(xiàn)了,湘南營也就沒存在的意義了”。這一結(jié)論顯然也是個人的估計。為此,他也曾以懷疑的口氣寫下了如下這段文字:
要在湘南立腳這個戰(zhàn)略意圖,是不是有什么文字的證據(jù),我暫時還不清楚;有人說文字上查不出這個證據(jù),但也說中央是有過這個意圖的。湘南營這個組織確實存在了一個很短的時期,我也當了一個很短時期的教導員。那個時候的事情,可以說是瞬息萬變。
事后追論,中央最高“三人團”從根本上講仍是堅持他們的既定方針——涉瀟水、渡湘江,沿著紅六軍團探出的路線西行。而成立所謂“湘南營”,只不過是這場史稱“湘南爭論”的副產(chǎn)品,且?guī)в心撤N程度的權(quán)宜之計,一旦瞬息萬變的軍事形勢發(fā)生猝變,這“湘南營”也就只好自行解散了!
也就是在這期間,我軍獲悉敵人在湘江以東的“圍殲”計劃共分兩步:其一是分進合擊我紅軍于天堂圩與道縣之間的瀟水之濱;其二是集中全力“圍殲”紅軍于湘江之濱。追剿軍總司令何鍵的具體部署是:
第一路軍劉建緒所部四個師,由郴縣直插黃沙河、全州,陳兵湘南瀟水與湘江的會合處,既負從北面“追殲”紅軍的使命,又謹防紅軍在湘江東岸受阻之后向北進入湖南。
第二路是“追剿”前敵總指揮薛岳所部的四個師,由茶陵、衡陽直插零陵,并“限于敬日(二十四日)以前在零陵附近集結(jié)完畢”,從該路軍所處的位置看,它處于第一路軍北面。因此,它既負有監(jiān)督劉建緒部“追剿”紅軍之責,又有與第一路軍共同堵?lián)羧ハ嫖魍局械募t軍的任務(wù)。
第三路軍是中央軍周渾元所部的四個師,速向道縣前進,并“限于養(yǎng)日(二十二日)全部到道縣,爾后與第一、二及桂軍聯(lián)絡(luò)截擊竄匪”。自然,它主要防止紅軍突然殺一個回馬槍,重新折回江西。
第四路軍李云杰所部兩個師,“由嘉禾向?qū)庍h及其以南地區(qū)躡匪尾追”。其任務(wù)與第三路軍大致相同。
第五路軍李韞珩所部位于湘、粵、桂交界處,因此令其“所部與第四路及粵軍聯(lián)絡(luò),經(jīng)由臨武、藍山、江華、永明躡匪尾追,并與桂軍適切聯(lián)絡(luò)”。
中央最高“三人團”研究了敵人在瀟水、湘江未來的兵力部署之后,認為他們最早在二十二日才能陸續(xù)進入陣地。如果我紅軍在此之前攻占瀟水之濱的重要渡口道縣,是有時間涉過瀟水,并渡過湘江的。另外,周恩來遠在北伐時期就了解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領(lǐng)的桂系與蔣介石的矛盾,同時還清楚他們第一是自保八桂之地,第二才是向外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紅軍不在桂北停留,他們?yōu)榱俗约旱睦婢蜁幸忾_放通道——這也就是史家所稱的“走廊”。為此,最高“三人團”在突破第三道封鎖線之后,遂以中革軍委名義發(fā)布命令:“軍委決定迅速秘密地脫離尾追之敵,前出到臨武、嘉禾、藍山地域?!睘檫m應(yīng)這一態(tài)勢,命令紅軍分三個縱隊前進:甲,紅三、八軍團為右縱隊,歸彭德懷、楊尚昆統(tǒng)一指揮;乙,軍委一、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央縱隊;丙,紅一、九軍團為左縱隊,歸林彪、聶榮臻統(tǒng)一指揮。具體的作戰(zhàn)任務(wù)是:紅三軍團進占嘉禾城,紅一軍團占領(lǐng)臨武城,紅九軍團占領(lǐng)藍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