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測風云。是年冬,陳銘樞、蔡廷鍇等十九路軍發(fā)動福建事變,在“圍剿”紅軍的東方打開了一條缺口。如果當時中央蘇區(qū)主要負責人博古等利用這一天賜良機,第五次反“圍剿”很快就能被粉碎。但是,博古等人頑固地堅持“左”傾教條主義路線,致使福建事變很快失敗。同時,蔣介石重新任命蔣鼎文為東路軍總司令,衛(wèi)立煌為前敵總指揮,轉頭進攻中央蘇區(qū),使得蔣介石的“步步為營、堡壘推進”戰(zhàn)略得逞。加之,剛剛進入中央蘇區(qū)的李德與博古等人執(zhí)行“御敵于國門之外”、“實施短促突擊”以保證“不丟失根據(jù)地一寸土地”的“左”傾路線,使得中央蘇區(qū)日蹙漸小,紅軍將士傷亡逾萬。待到中央蘇區(qū)北大門廣昌被陳誠所部攻陷之后,紅軍完全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等到紅六軍團奉命自湘贛突圍西去之后,蔣介石認定江西“圍剿”紅軍的大勢業(yè)已完成。是年九月,蔣氏在廬山曾得意洋洋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湘贛邊紅六軍團在西路軍圍攻下站不住腳才不得已而西移的??缀蓪櫷督凳羌t軍瓦解的先聲。”
也就是在這關鍵時刻,蔣介石召來了他的重臣、策士楊永泰,考試似的問道:
“你看我的下一步棋應當如何走?”
楊永泰,廣東茂名人,生于一八八○年,考取秀才。一九○一年入廣東高等學堂,后入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畢業(yè)后,遂入政壇角逐,并成為當時頗有影響的“政學會”《即老政學系》的成員。隨著曹錕賄選后的國會的消滅,政學會也壽終正寢。十年之后,楊永泰擠進了蔣家王朝的大門,并沿襲古代權奸的衣缽——“結納近臣,察帝動靜,故奏對皆稱旨”,著手研究蔣介石的思想作風及其生活習慣,同時還向蔣介石身邊的人打聽蔣氏的“起居注”,故向蔣氏條陳時事意見,往往“報可”。結果,他逐漸取得了蔣氏的信任。正當蔣介石準備實施第四次“圍剿”紅軍計劃,且又憂心忡忡地感到?jīng)]有把握之際,楊永泰抓住這個時機上了一篇萬言書。據(jù)說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闡明“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理論,主張“安內(nèi)”(即“剿共”)必須用七分政治,并提出了所謂“政治剿匪”的綱領與方案。蔣介石看后“龍顏大悅”,立即擢用楊永泰為豫鄂皖“剿匪”總司令部的秘書長,著即“隨駕親征”。待到南昌行營成立不久,蔣氏完全接受了楊永泰的所謂“剿匪要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并把行營龐大的組織機構簡化為兩個廳:即以參謀長賀國光兼任廳長的軍事廳,以秘書長楊永泰兼任廳長的政治廳。從此,楊永泰得了一個“七分廳長”的綽號。也就是在這期間,他和江西省主席兼行營辦公廳主任熊式輝緊密勾結起來,在國民黨內(nèi)又逐漸形成了“新政學系”,公然與其他派系爭寵奪勢。實事求是地說:蔣介石第五次“圍剿”紅軍得以成功,除去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領導者執(zhí)行“左”傾路線外,楊永泰等人搞的這一套反動方案,并同“柳維垣提出的碉堡政策相配合”,也是重要的原因。
楊永泰作為一名策士,不僅會審時度勢,即知道“圍剿”紅軍的態(tài)勢發(fā)展,而且還能準確地揣度此時此刻蔣介石的心路軌跡的變化,因此,當他聽到蔣介石的問話之后,即斷然地答說:
“委座,我看您應當把江西剿共的事放一放,到華北等地做一些安撫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