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幾乎是一夜之間,聰江上下都知道書記、專員不和。
好事不出屋惡事傳千里。
知道了消息還不夠,還要知道誰能占上風。做官猜情,肯定是王清江。依據(jù)是,王清江在聰江根深蒂固,想掰動他是個難事,弄不好馬難生要變成韋旺第二。
大家為馬難生捏了一把汗。
議論歸議論。在公眾場所,倆人親密無間,沒有一點不和的跡象。謠言不攻自破。
是裝出來的。不管是不是裝出來,有一點必須承認,工作上意見齟齬是正常的,沖突有時避免不了,有工作就有沖突。偉人說過,矛盾無處不在。有合作就有矛盾,鐵板一塊反而不正常。事物總是在矛盾和斗爭中發(fā)展壯大;因而不要害怕矛盾。
誰怕矛盾?怕矛盾就不當領導。多少大風大浪王清江沒有經(jīng)歷過?不過,不能掉以輕心,見微知著,馬難生的來勢咄咄逼人。王清江越來越敏感,人老了,容易患得患失。必要的防范工作要做,掌握主動權,才能有效遏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
向孟達山進言。不叫告狀,告狀是下級告上級的專用名詞。進言有幾層意思,也包含告狀意思,比告狀隱晦而深刻。
見面后,王清江陳述了馬難生的不是,概括為藐視黨的領導。
要是過去,孟達山會堅定地站在他一邊?,F(xiàn)在不同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是三件事促使孟達山對王清江改變了看法:一是免了韋旺的職務后,孟達山陸續(xù)收到聰江方面尤其是一些老干部的來信,反映王清江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二是省委副書記雷子明匯報在聰江的所見所聞。三是徐時岸上門揭穿王清江搞障眼法隱瞞聰江污染,使他在聰江檢查工作時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最嚴重的是第三個問題。孟達山平生最恨別人欺騙他,認為欺騙他比打他罵他還要可恨。
面對這位昔日的寵“臣”,孟達山?jīng)]有立即發(fā)表意見。王清江也感覺到孟達山?jīng)]有過去那么親熱,像是有些對他不感冒。不愧為官場老手。
于是,王清江開始撿討自己,替馬難生打圓場,其實為自己找臺階。
孟達山嚴厲地批評他沒有相容性。一個專員配合不好可能是專員的問題,兩個配合不好就應找原因。
在王清江的印象里,孟達山還是第一次批評他。
王清江徹底領悟到,當他與馬難生發(fā)生沖突時,孟達山的天平傾向馬難生一邊。他倆到底是什關系?只有父子關系才能勝過他與孟達山的關系。過去他很自信與孟達山的關系,現(xiàn)在馬難生打破了這種平衡。
馬難生這條黑魚成了“地獄魚”,破壞了業(yè)已平衡的生物圈。
當然,孟達山也給了他面子,除了批評的話還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譬如:我們都老了,讓年輕人去闖一闖;不要替年輕人擔心,也許他們比我們干得更好;我們總有一天要退下來,他們總有一天要接班,不如早一點放手讓他們去干。這類話也許不該出自一名高級干部之口,正因為不應該,所以才顯得真摯。是推心置腹之言。
聰明人總能聽話聽音。王清江喝了這多年的聰江水比誰都聰明。傳說的聰江水能使人聰明。聰江流域出了不少歷史名人,有皇帝的老師,有大學的校長,有民國政府的部長,有共產黨的高級將領。建區(qū)后,大大小小也出了一些人物。說起來也怪,在聰江不是人才,離開聰江就成了人才。墻內開花墻外香。自從聰江的水受污染后,一個正宗的人才都沒有出現(xiàn),其他地市州的書記、專員(市長、州長)不是當省委副書記就是當省委常委,再不就是副省長,最差的也是人大副主任、政協(xié)副主席。
幾乎是一夜之間,聰江上下都知道書記、專員不和。
好事不出屋惡事傳千里。
知道了消息還不夠,還要知道誰能占上風。做官猜情,肯定是王清江。依據(jù)是,王清江在聰江根深蒂固,想掰動他是個難事,弄不好馬難生要變成韋旺第二。
大家為馬難生捏了一把汗。
議論歸議論。在公眾場所,倆人親密無間,沒有一點不和的跡象。謠言不攻自破。
是裝出來的。不管是不是裝出來,有一點必須承認,工作上意見齟齬是正常的,沖突有時避免不了,有工作就有沖突。偉人說過,矛盾無處不在。有合作就有矛盾,鐵板一塊反而不正常。事物總是在矛盾和斗爭中發(fā)展壯大;因而不要害怕矛盾。
誰怕矛盾?怕矛盾就不當領導。多少大風大浪王清江沒有經(jīng)歷過?不過,不能掉以輕心,見微知著,馬難生的來勢咄咄逼人。王清江越來越敏感,人老了,容易患得患失。必要的防范工作要做,掌握主動權,才能有效遏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
向孟達山進言。不叫告狀,告狀是下級告上級的專用名詞。進言有幾層意思,也包含告狀意思,比告狀隱晦而深刻。
見面后,王清江陳述了馬難生的不是,概括為藐視黨的領導。
要是過去,孟達山會堅定地站在他一邊?,F(xiàn)在不同了,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是三件事促使孟達山對王清江改變了看法:一是免了韋旺的職務后,孟達山陸續(xù)收到聰江方面尤其是一些老干部的來信,反映王清江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二是省委副書記雷子明匯報在聰江的所見所聞。三是徐時岸上門揭穿王清江搞障眼法隱瞞聰江污染,使他在聰江檢查工作時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最嚴重的是第三個問題。孟達山平生最恨別人欺騙他,認為欺騙他比打他罵他還要可恨。
面對這位昔日的寵“臣”,孟達山?jīng)]有立即發(fā)表意見。王清江也感覺到孟達山?jīng)]有過去那么親熱,像是有些對他不感冒。不愧為官場老手。
于是,王清江開始撿討自己,替馬難生打圓場,其實為自己找臺階。
孟達山嚴厲地批評他沒有相容性。一個專員配合不好可能是專員的問題,兩個配合不好就應找原因。
在王清江的印象里,孟達山還是第一次批評他。
王清江徹底領悟到,當他與馬難生發(fā)生沖突時,孟達山的天平傾向馬難生一邊。他倆到底是什關系?只有父子關系才能勝過他與孟達山的關系。過去他很自信與孟達山的關系,現(xiàn)在馬難生打破了這種平衡。
馬難生這條黑魚成了“地獄魚”,破壞了業(yè)已平衡的生物圈。
當然,孟達山也給了他面子,除了批評的話還說了些無關緊要的話。譬如:我們都老了,讓年輕人去闖一闖;不要替年輕人擔心,也許他們比我們干得更好;我們總有一天要退下來,他們總有一天要接班,不如早一點放手讓他們去干。這類話也許不該出自一名高級干部之口,正因為不應該,所以才顯得真摯。是推心置腹之言。
聰明人總能聽話聽音。王清江喝了這多年的聰江水比誰都聰明。傳說的聰江水能使人聰明。聰江流域出了不少歷史名人,有皇帝的老師,有大學的校長,有民國政府的部長,有共產黨的高級將領。建區(qū)后,大大小小也出了一些人物。說起來也怪,在聰江不是人才,離開聰江就成了人才。墻內開花墻外香。自從聰江的水受污染后,一個正宗的人才都沒有出現(xiàn),其他地市州的書記、專員(市長、州長)不是當省委副書記就是當省委常委,再不就是副省長,最差的也是人大副主任、政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