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里提爾西斯:谷物收割者的歌

金枝 作者:(英)弗雷澤


前面已試圖說明北歐的五谷媽媽和收獲閨女是德墨忒耳和珀耳塞福涅的原型。不過要使這個對比完整卻還缺一個主要的特征。這個希臘神話里有一個主要情況,即珀耳塞福涅的死亡與復活;正是這個情況與女神作為植物神的性質(zhì)使這種神話與阿多尼斯、阿蒂斯、奧錫利斯以及狄俄尼索斯等的崇拜聯(lián)系起來;正是由于這個情況,這個神話才在我們對死亡之神的討論中占一席地位。所以我們還需要看一看在希臘和東方所敬拜的重要神中占這么突出地位的神每年一度死亡又復活的這種信念是否起源于或類似于收谷人和葡萄整枝人在谷堆旁和葡萄園中所舉行的農(nóng)村儀式。

我們已經(jīng)承認對于古老民間的迷信和風俗我們一般是不了解的。不過,在上述問題上,古代最初宗教上所籠罩的迷霧幸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消散了。我們說到過,對奧錫利斯、阿多尼斯和阿蒂斯的崇拜在埃及、敘利亞和弗里吉亞有各自的地方;我們知道這些國家又都各遵守某種谷物收獲或葡萄收獲的風俗,這些風俗彼此間的類似以及它們和國家儀式的類似使古人自己都感到吃驚,拿這些風俗和現(xiàn)代農(nóng)民或野蠻民族的收獲風俗比較一下,似乎能對我們所談的儀式的起源有所啟發(fā)。

我們根據(jù)狄奧多羅斯的材料,已經(jīng)提到過古埃及的收獲人常常悲悼他們割下的第一捆谷子,把為他們發(fā)現(xiàn)谷物的伊希思作為女神召喚。希臘人給埃及收獲者的哀歌或哀號取名為曼尼羅斯,還用一個故事解釋這個名字。馬納羅斯是埃及第一個國王的獨生子,他發(fā)明農(nóng)業(yè),過早夭亡,所以人們悲悼他。不過,曼尼羅斯這個名字似乎是出于對馬尼赫拉(maa-ne-hra,“回到家里來吧!”)這個慣用語的誤解。在各種埃及著作中都能找到這個慣用語,例如在《死者的書》中,伊希思的挽歌里就有。因此,我們可以假定“馬-尼-赫拉”的嚎哭是收谷者對割下的谷物唱的,作為悲悼谷精(伊希思或奧錫利斯)的挽歌,并祈求它再回來。既然割頭一把谷子時就哀號起來,那么,埃及人一定是認為谷精是在頭一把割下的谷子里,并死于鐮刀之下。我們談到過馬來半島和爪哇的人認為頭一把稻谷是稻米的魂魄或稻米新娘和稻米新郎。俄羅斯有些地方對頭一把谷子差不多同其他地方看待最后一把谷子一樣。主婦親自割下這把谷子,拿回家,放在圣像旁邊尊敬的地方;然后單獨脫粒,有一些谷粒則拌在來年的谷種里。在阿伯丁郡,通常用最后一把谷子,偶爾也用最先割下的谷子,做一個克里阿克谷捆,打扮為婦女,按照儀式帶回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