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江頭尾 海西東(5)

作者:薛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表n云霈沒想到,這被人用濫了的詞句,還能做如此解釋,而且他不得不承認這比喻恰到好處。那清澈見底、一覽無余的青川碧水,可以是現(xiàn)在,也可以是未來,唯獨不能是歷史。歷史,真的就像人類社會下水道中的積淀。他點頭贊嘆:溫老果然學養(yǎng)深厚,獨具只眼。

這跟學養(yǎng)深淺沒關系,溫某人不過一介武夫,與學問不沾邊。關鍵在于,能不能打破習慣性的思維定式--溫雅成話鋒一轉:就像解放臺灣,人們通常所想的,都是怎么從外部實施軍事打擊,如何配備海軍,如何組織空軍,如何登陸,如何搶灘,如何后續(xù),如何應對美帝、蘇修的插手……就是沒想到一條基本的規(guī)律--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臺灣是個孤島,不打破守軍的防線,怎么進入堡壘內部?韓云霈不解其中奧妙。

溫雅成嘆了一口氣,說,解放臺灣講了幾十年,至今沒能前進一步,就是卡在這個思維定式上啊。為什么就不能換個方向,想想怎么讓合適的人選進入臺灣?很多事情的處置,在里面和在外面,是大不一樣的。

讓什么樣的人進臺灣,恐怕不是共產黨說了算,而是國民黨說了才算吧?就算混進去了,也難有作為,一旦真實意圖,肯定會被抓起來暴露。

那要看對誰了。溫雅成把平薄的胸脯一挺:一旦我到了臺灣,誰能抓我?

這副舍我其誰的神態(tài),讓韓云霈覺得十分可愛。無論溫雅成是不是在編故事,他已被其中的傳奇色彩所吸引。過去只能從書本上看的東西,如今能當面聽人繪聲繪色地講述,總是有趣的事情。

事情要從一九七五年三月十九日講起。

這一天,最高人民法院在戰(zhàn)犯管理所舉行大會,宣布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全部在押戰(zhàn)犯實行特赦釋放,并予以公民權的決定。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四次特赦,在押的最后二百九十三名戰(zhàn)犯全部獲釋。會上自然還談到了特赦人員日后的安置問題,原則上允許他們自由選擇居留地點,并將根據(jù)各人具體情況,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當然,也允許他們去國外投親訪友,甚至可以去香港、去臺灣……

臺上說到這里,坐在臺下的溫雅成便舉起右手,朗聲說道:報告首長,我要去臺灣!

因為身材矮小,列隊進會場溫雅成一向是排在最前邊,這一回也是坐在了第一排,所以他那高舉的右臂,如擎天一柱,頓時成了全場關注的中心。

臺上臺下,陷入一片死寂。

臺上的人,事先雖然也預料到,這批戰(zhàn)犯中,不乏帶著花崗巖頭腦去見上帝的死不悔改分子,可萬萬沒想到,這個溫某人竟如此猖獗,在這莊嚴隆重的場合,就公然叫囂要去臺灣,以至一時不知如何應對。臺下的人,十有八九都把溫雅成看成了大傻瓜,你就是想去臺灣想瘋了,也不能明目張膽地說出來,更不能在這個場合開口?;蛟S有人對他抱著幾分同情,但更多的人顯然是擔憂,甚至惱怒--因為,溫雅成的表態(tài)雖系個人行為,卻很可能使政府誤認為反映著他們這一批人的真實思想,也就有可能對他們的前景產生不利影響!當然,誰都不會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因為他們都是久經戰(zhàn)陣的軍人,懂得在局勢明朗之前,最明智的選擇是引而不發(fā)。

說時遲,那時快,從門外快步跑進兩個戰(zhàn)士,站到了溫雅成的面前。他明白,這兩個人是來帶他走的。他沒有再說什么。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再說什么都是多余。他兩手一按雙膝,利索地站起身。兩位戰(zhàn)士立刻一前一后把他夾在了中間,押著他向門外走去。溫雅成自覺襟懷坦蕩,無所畏懼,坦然地迎視著會場中每一個人的目光。可是,那一道道目光,卻都在與他對視之前不動聲色地轉了開去。沒有一個人對他的舉止流露出任何態(tài)度。直到他走出會場,當那兩扇厚重的大木門在他身后重新掩上之際,他清清楚楚地聽到會場內爆發(fā)出一陣高昂的口號:“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當時最安全的表態(tài)方式。連我們這些戰(zhàn)犯,都操練得十分嫻熟。溫雅成幽了一默。

三天以后,溫雅成才得到機會闡述他要去臺灣的理由。

問:你為什么要去臺灣?

答:出于對人民政府寬大特赦的感恩圖報,也是響應毛主席的號召:“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

問:你既是要去解放臺灣,在會場上為什么不說清楚?

答:會場上人多口雜,所以我的真實目的不能說破;但又需要利用其中的某些人,把這個訊息傳到臺灣去,所以必須在那個場合說出來。

問:你打算怎樣解放臺灣?

答:我在讀報時注意到,當年的部下和學生,如今在臺灣的,都已成為重要軍政領導人,在海外的,也有一批成為很有影響的人物。我要號召海外的這些部下和學生,跟隨我一起到臺灣去,與在臺灣的部下學生會合。憑著這一支力量,我相信,完全有可能迫使臺灣當局改變政策,回到祖國懷抱中來。

問:目前海峽兩岸完全隔絕,你怎樣進入臺灣?

答: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條是先到日本,一條是經過香港。

問:臺灣當局不許你進入,你怎么辦?

答:我就先在海外造成聲勢,對臺灣當局施加壓力。如果臺灣當局連我這樣的老國民黨員、老軍人都不敢接納,他們在國際上的聲望無疑將一落千丈……

由此可知,溫雅成要去臺灣,決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出于深思熟慮。毛主席洞察一切,所以早經指示司法機關,對于寬大釋放人員,愿意回臺灣的,可提供方便,發(fā)給路費,來去自由。然而溫雅成的情況太特殊了,決不可視為單純的探親訪友,甚至比他重新投靠國民黨還要危險--弄得不好,就有可能打亂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戰(zhàn)略部署。所以黨中央和毛主席對他的行動方案,要進行嚴密慎重的審查論證。所以,直到一年之后,他才得重返金陵。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