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大到柏林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fā)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大規(guī)模學潮--以“德先生”與“賽先生”為綱領(lǐng),反帝愛國運動大幕由此拉開。當此之時,整個北京高校校園和街頭閭巷,風卷浪滾,泥沙俱下,豪杰并起,猛士如云。胡適麾下頭號驍將傅斯年,盡管還沒有成為滿身散發(fā)著西洋氣味的“海龜”,而只是比“土鱉”稍高級的“一只稀有蟋蟀”(羅家倫語)。但正因為稀有,才在這股世紀大潮中鼓起翅膀呼風喚雨,興風作浪。學潮爆發(fā)后,只見在“浩浩蕩蕩的游行隊伍中,有一位威武的山東大漢高舉大旗走在大家的最前面,他不時地帶領(lǐng)大家一起振臂高呼,又偶爾暫緩腳步,與身邊的幾位同學低聲交談。--他,就是這次游行隊伍的總指揮、北京大學國學門學生、素有‘大炮’雅號的傅斯年。”[13]學生們呼喊著“內(nèi)除國賊,外抗強權(quán)”、“廢除二十一條”、“收回山東權(quán)利”、“還我青島”等口號,在天安門前游行示威后,又趕赴趙家樓痛毆了賣國漢奸曹汝霖,[14]一把火燒了趙家樓,從而引發(fā)了社會各階層大震動,號稱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愛國運動由此揭開了光輝一頁。
關(guān)于傅斯年在“五四”運動特別是游行示威中的具體身份和地位,傅氏本人一生很少向人提及,雖在1944年5月4日,也就是“五四”運動二十五周年的時候,在《大公報》發(fā)表過一篇回憶性文章《‘五四’二十五年》,但對此細節(jié)仍未觸及。這頂“總指揮”的紙糊高帽,無疑是社會中人和后生們強行給他戴了上去,以示對其人其行的崇拜景仰之情。從“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張國燾、許德珩、羅家倫、段錫朋等學生領(lǐng)袖的回憶看,關(guān)于傅任“總指揮”的問題尚有探討的空間。羅家倫說:在火燒趙家樓,痛打了賣國者之后,游行的學生們在北大院內(nèi)開會,“大家本來要推傅斯年做臨時主席,忽然有一個浙江籍的學生姓陶的,打了傅斯年一拳,這一拳就把傅斯年打得不干了。自此以后,五四運動和傅斯年便不發(fā)生關(guān)系了。因為他是一個以感情用事的人,一拳被打萬念俱灰了。我當時因為在各處接洽的事太多,所以不愿意做會場上固定的事,經(jīng)大家一想再想,最后推出段錫朋來,由他做北大學生會的代表,結(jié)果就是北京學生聯(lián)合會的主席?!盵15]與羅氏之說不同的是,傅斯年的侄子傅樂成說,打傅者乃一名叫胡霹靂的陜西人。胡先是一拳把傅的眼鏡搗飛,傅大怒,晃動高大身軀只一腳便把胡霹靂踢于臺下,接著又躍下臺階,呈武松打虎狀,騎于胡的后背照準對方頭部狠狠地掄了幾個“霹靂拳”,胡當場被擊昏不省人事。后有人問及傅斯年與人打架取勝招數(shù),傅豪氣飛揚地認為是靠自己肥胖的體積乘速度,如此結(jié)合便爆發(fā)出一股所向無敵的力量,可一舉將對方打翻在地云云。
傅斯年被打后為何戛然而止,與波急浪涌的偉大反帝愛國行動決絕,當然不是姓陶的或胡霹靂搗了一拳,或一個“萬念俱灰”可以簡單概括和解釋的。就當時的情形論,傅氏一定有更多、更復雜的考慮或顧慮,只是這許多的想法在剎那間突然爆發(fā)而已。許多年后,蔣夢麟回憶說:“我認識孟真遠在1919年,他是五四運動領(lǐng)袖之一,當時有人要毀掉他,造了一個謠言,說他受某煙草公司的津貼。某煙草公司,有日本股份,當時全國反日,所以奸人造這個謠言。我在上??匆妶笊陷d這個消息,我就寫信去安慰他?!盵16]蔣氏之說若果真屬實,那也是“五四”之后的事情,似與當天傅氏被打了一拳下臺并放棄繼續(xù)參加運動無關(guān),其中必然另有隱情。
另一個說法是,有幾個學生秘密社團--多數(shù)是無政府主義組織,有意在4月下旬就要搞游行示威活動,并于“五四”前夕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嚴懲曹汝霖、章宗祥等媚日官僚,并作了攜帶小罐燃料與火柴燒毀趙家樓曹宅的計劃(南按:后來曹氏向總統(tǒng)府控告趙家樓被燒情形時,就認為是被學生們用汽油等燃料所燒)。當時與無政府組織有聯(lián)系的一個同盟會的老會員,為了使學生能夠辨認章宗祥,把章的照片弄到手后轉(zhuǎn)給這個團體成員觀看,以便在毆打時能找準目標。而這一秘密活動,作為北大學生領(lǐng)袖之一的傅斯年卻蒙在鼓里,其他幾位頭目同樣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局勢進一步惡化,這個無政府組織社團怕秘密外泄,于是在5月3日晚的緊急會議上利用各種方式說服其他同學第二天開始行動,即“利用了當時的大眾的普遍情緒,爭取到施展暴動的機會?!盵17]若這一事實真的成立,學生隊伍由北大至天安門再轉(zhuǎn)入趙家樓,直至破門而入強行闖進曹宅之后突然火起,傅斯年等幾位學生領(lǐng)袖已無法控制局勢等等這一隱情,則得到一個相應而合理的解釋。但無論如何,傅在當時和之后,一直是不贊成學生們到曹家進行打砸搶燒行動的。羅家倫也曾對“五四運動”史的研究者、美籍華人學者周策縱親自說過:“他們多數(shù)人從開始就不贊成暴動行為” ,[18]但打砸焚燒的事情還是出乎傅、羅等人意料地發(fā)生了。當時有五個跳窗子的學生很快變成了傳奇性的猜測,傳說第一個爬墻跳窗進入趙家樓曹宅的是傅斯嚴,即時在北大預科就讀的傅斯年之弟,當天他與未趕上撤退隊伍的32名學生被當局逮捕。傅斯年在北大校園演講臺上正和姓陶的或胡霹靂揮拳飛腿地互毆之時,傅斯嚴正關(guān)在獄中生死不知,并且此次運動有被別有用心的黨派和政客利用的苗頭和危險--所有這一切,當是導致傅斯年此次退出風頭正健的學生運動的根本原因。[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