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岡面紅耳赤地回答之后,虎哉頷首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事實上,不論我們如何誠心,都無緣與釋迦會見,只能不斷地聆聽他的教誨。現(xiàn)在,我要告訴各位一則佛經里的故事。有一天,釋迦召集眾弟子來到身邊,然后告訴他們:‘弟子們,你們必須使自身燈明,必須懂得如何自處,絕對不能存有依賴之心。'‘是……’弟子們回答道。話雖如此,但是他們本身并未其有足以照亮世間的燈明,因此當然必須根據(jù)法理、依賴他人才行。所謂的法,就是天地的自然,也就是宇宙間的真實。其他方面尚可以依賴他人,但是在法這一點上,卻一定得靠自我修行,否則永遠地無法借由自己的燈明看清周遭的事物?!?br>
“你的意思是說,人不能心存依賴……”
“正是!事實上,心存依賴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在這紛亂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哪有余暇去幫助別人呢?可笑的是,有些人卻因為得不到他人的幫助而變得憤世嫉俗,于是紛爭便由此產生:情況嚴重時,甚至會拳腳相對。一旦拳腳相對的話……”
“就會招致怨恨。”
相田康安接口道:“大師的意思是:人若不靠自己的努力,就無法存在于世間,對嗎?”
這時,貓突然搖身一變而成為虎。
“住口,你這多嘴的家伙!是誰允許你到這兒來打擾我的說教呢?你的臆測根本于理不合,誰說拳腳相對就一定會招致怨恨呢?在這蕓蕓眾生當中,也有很多人因慈悲之鞭而感到喜悅呢!”
“對不起,冒犯你了!”
“我要說的是,一旦拳腳相對的話,將會使你的手腳感到疼痛……總之,最重要的是不要想依賴他人,凡事均必須借由法燈明努力學習。法句經中曾經說過……自己必須先做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能成為他人的主人:自己必先能調適自己,然后才能產生力量。如果一定要懇求的話:那么就懇求自己、砥礪自己。今后我將以此來教導少爺,并且避免一切的打擾?!?br>
“我們都了解了?!?br>
輝宗低下頭來。
“現(xiàn)在我要問各位一個問題。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在一口關系著無數(shù)人性命的井中,丟下了一顆大石頭,然后就頭也不回地走了。由于井水的出口被大石堵住,以致人們面臨無水可喝的窘境,請問這時應該怎么做呢?侍衛(wèi),就由你來回答吧!”
虎哉用手指著槍之助左。
“我會設法把大石頭取出來?!?br>
“那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會派二、三個人進入井中,然后命其合力搬起石頭,再用繩索慢慢地將人和石頭吊起……這樣沒錯吧?乳母!”
“到底該怎么做呢?”
虎哉的聲音又提高了。
“其實根本不必如此費事,只要找來一群和尚,請他們捻香向上天禱告說:‘石頭??!趕快浮起來,趕快浮起來……’,那么不需沾濕任何人的手,就可以使石頭離開井中了?!?br>
小十郎聞言不禁笑了出來。
“方丈,我認為這么做絕對不可能讓石頭離開井中?!?br>
“沒錯,小家伙!佛教的教義正是如此,你能夠了解這個重要關鍵,實在非常難得。同理,少爺也和石頭一樣,并不是你要他浮起來,他就會浮起來。好了!今天真是辛苦你們了,各位請回吧……”
四
不論是為人師表或為人弟子,都是由于某種奇妙的因緣才能相遇,在這當中,即存在著無限的生命通路。如果伊達政宗的人生沒有虎哉宗乙參與。那么他的一生或許不會如此輝煌。當然,虎哉也不可能終老于此。當初若不是東昌寺康甫的一再請求,虎哉根本不會來到米澤城;但也正因為他來到此地,所以才會與政宗衍生不可割離的師生情感。足以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政宗確實吸收了他所教導的一切,而成為功業(yè)彪炳的一代名將。
原本人類就和天地自然的大生命一樣,皆是同根而生。因此,只要彼此有緣,就可以得到正果;如果無緣,那么就無法遭逢良師,而像枯草般地腐化于塵土當中。事實上,不論是吸取的一方或給予的一方,都是同出一源的。
虎哉于元龜三年(西元一五七二年)以四十三歲的英年來到資福寺后,即一直擔任教化梵天的工作,一直到慶長十六年(1611年)以八十二歲高齡圓寂為止,總計陪伴政宗達四十年之久。
政宗從六歲開始,一直到四十五歲為止,始終都有良師在旁指導。對一個身處戰(zhàn)國時代的孩子而言,他實在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幸運兒。由于相處的時日很長,彼此間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因此旁人根本分不清兩者之間有何差別。事實上,政宗的佛學知識、漢學及五山文學的教養(yǎng),全都得自虎哉的真?zhèn)?。如果虎哉是位武將的話,那么政宗必然也曾在其薰陶之下,成為一代武將?br>
此外,兩人的氣魄與個性也十分類似。如果硬要區(qū)分兩者之間的不同,那么我們只能說,虎三分、貓七分的是虎哉:而虎四分、貓六分的,則是政宗。
梵天丸政宗初次與虎哉見面的日子終于到來。
這一天,只有槍之助左及兩名年輕的侍從跟在他的身旁,乳母并未陪同前來。大體說來,在整個求學過程中,通常都只有梵天丸及堂弟藤五郎、片倉小十郎等三人結伴同行。
“師父,這是父親要我送給你的。”
梵天丸的懷中抱著一束桔?;ā?br>
“好漂亮的花??!請代我向令尊道謝!”
虎哉伸手接過花束,然后緊閉著雙眼,像盲人般地用手觸摸花瓣。這時,站在一旁的梵天丸忍不住訝然問道:“師父,你的眼睛不好嗎?”
虎哉緩緩地搖了搖頭。
“嗯,真好,不過,這到底是什么花呢?”
“這是盛開在庭園里的桔?;ǎ蟛糠侄际巧钭仙??!?
“你的意思是說,人不能心存依賴……”
“正是!事實上,心存依賴是成就不了大事的。在這紛亂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哪有余暇去幫助別人呢?可笑的是,有些人卻因為得不到他人的幫助而變得憤世嫉俗,于是紛爭便由此產生:情況嚴重時,甚至會拳腳相對。一旦拳腳相對的話……”
“就會招致怨恨。”
相田康安接口道:“大師的意思是:人若不靠自己的努力,就無法存在于世間,對嗎?”
這時,貓突然搖身一變而成為虎。
“住口,你這多嘴的家伙!是誰允許你到這兒來打擾我的說教呢?你的臆測根本于理不合,誰說拳腳相對就一定會招致怨恨呢?在這蕓蕓眾生當中,也有很多人因慈悲之鞭而感到喜悅呢!”
“對不起,冒犯你了!”
“我要說的是,一旦拳腳相對的話,將會使你的手腳感到疼痛……總之,最重要的是不要想依賴他人,凡事均必須借由法燈明努力學習。法句經中曾經說過……自己必須先做自己的主人,然后才能成為他人的主人:自己必先能調適自己,然后才能產生力量。如果一定要懇求的話:那么就懇求自己、砥礪自己。今后我將以此來教導少爺,并且避免一切的打擾?!?br>
“我們都了解了?!?br>
輝宗低下頭來。
“現(xiàn)在我要問各位一個問題。一個無法無天的人在一口關系著無數(shù)人性命的井中,丟下了一顆大石頭,然后就頭也不回地走了。由于井水的出口被大石堵住,以致人們面臨無水可喝的窘境,請問這時應該怎么做呢?侍衛(wèi),就由你來回答吧!”
虎哉用手指著槍之助左。
“我會設法把大石頭取出來?!?br>
“那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會派二、三個人進入井中,然后命其合力搬起石頭,再用繩索慢慢地將人和石頭吊起……這樣沒錯吧?乳母!”
“到底該怎么做呢?”
虎哉的聲音又提高了。
“其實根本不必如此費事,只要找來一群和尚,請他們捻香向上天禱告說:‘石頭??!趕快浮起來,趕快浮起來……’,那么不需沾濕任何人的手,就可以使石頭離開井中了?!?br>
小十郎聞言不禁笑了出來。
“方丈,我認為這么做絕對不可能讓石頭離開井中?!?br>
“沒錯,小家伙!佛教的教義正是如此,你能夠了解這個重要關鍵,實在非常難得。同理,少爺也和石頭一樣,并不是你要他浮起來,他就會浮起來。好了!今天真是辛苦你們了,各位請回吧……”
四
不論是為人師表或為人弟子,都是由于某種奇妙的因緣才能相遇,在這當中,即存在著無限的生命通路。如果伊達政宗的人生沒有虎哉宗乙參與。那么他的一生或許不會如此輝煌。當然,虎哉也不可能終老于此。當初若不是東昌寺康甫的一再請求,虎哉根本不會來到米澤城;但也正因為他來到此地,所以才會與政宗衍生不可割離的師生情感。足以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政宗確實吸收了他所教導的一切,而成為功業(yè)彪炳的一代名將。
原本人類就和天地自然的大生命一樣,皆是同根而生。因此,只要彼此有緣,就可以得到正果;如果無緣,那么就無法遭逢良師,而像枯草般地腐化于塵土當中。事實上,不論是吸取的一方或給予的一方,都是同出一源的。
虎哉于元龜三年(西元一五七二年)以四十三歲的英年來到資福寺后,即一直擔任教化梵天的工作,一直到慶長十六年(1611年)以八十二歲高齡圓寂為止,總計陪伴政宗達四十年之久。
政宗從六歲開始,一直到四十五歲為止,始終都有良師在旁指導。對一個身處戰(zhàn)國時代的孩子而言,他實在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幸運兒。由于相處的時日很長,彼此間的影響也相當深遠,因此旁人根本分不清兩者之間有何差別。事實上,政宗的佛學知識、漢學及五山文學的教養(yǎng),全都得自虎哉的真?zhèn)?。如果虎哉是位武將的話,那么政宗必然也曾在其薰陶之下,成為一代武將?br>
此外,兩人的氣魄與個性也十分類似。如果硬要區(qū)分兩者之間的不同,那么我們只能說,虎三分、貓七分的是虎哉:而虎四分、貓六分的,則是政宗。
梵天丸政宗初次與虎哉見面的日子終于到來。
這一天,只有槍之助左及兩名年輕的侍從跟在他的身旁,乳母并未陪同前來。大體說來,在整個求學過程中,通常都只有梵天丸及堂弟藤五郎、片倉小十郎等三人結伴同行。
“師父,這是父親要我送給你的。”
梵天丸的懷中抱著一束桔?;ā?br>
“好漂亮的花??!請代我向令尊道謝!”
虎哉伸手接過花束,然后緊閉著雙眼,像盲人般地用手觸摸花瓣。這時,站在一旁的梵天丸忍不住訝然問道:“師父,你的眼睛不好嗎?”
虎哉緩緩地搖了搖頭。
“嗯,真好,不過,這到底是什么花呢?”
“這是盛開在庭園里的桔?;ǎ蟛糠侄际巧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