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才十歲,和外婆走散了,心里很想念外婆,但很奇怪沒有害怕。因為,只要回想和外婆住在一起的清晨夜晚,外婆買回的燒餅油條,外婆在如豆的燈下,安詳?shù)卣b著經(jīng)文的聲音,這些畫面和音聲具有強大的力量,讓我感覺外婆還陪在我的身邊。
這一路上,我看見了很多的死人,人間無數(shù)悲慘的情況。你問我當時吃什么,我現(xiàn)在也不記得了??赡苎芈酚猩菩娜耍o我一點米粥吧。亂世的悲歌,不是現(xiàn)在太平歲月的我們可以想象的。那時候,我看到一條狗,在吃死人,把整個死人的內(nèi)臟掏出來,啃著咬著。死人肚里的腸子都沒有了,只剩下兩只手、兩條腿、一個頭。江面上,露出一具尸體,頭朝下,兩只腳朝上。我心里想,怎么會這樣?再看下去,看到一堆一堆的尸體,也不腐爛。因為是冬天,都冰凍了。
過了幾天,外婆找到了我。外婆說,她給日本人丟到河里去,好在外面穿著棉襖,沉不下去。流著流著,外婆抓到一條船的鐵絲,就在叫三民橋的地方,看到一個幫日本人翻譯華語的同鄉(xiāng),她急忙地向他揮手,那個人看到浮沉在大運河的外婆,趕快向日本人示意,說外婆是他認識的長輩。日本人就幫忙把我外婆拉了上來。
抗戰(zhàn)時期,外婆為了愛護家族,誓守家園,差點葬身火窟。外婆逃出家鄉(xiāng)找到我們藏身的水車棚,后來,又被拋到大運河。外婆逃過“火劫水難”兩大災禍,似乎冥冥之中有神明的保佑。而我想,這是外婆平時助人為善,才可能有奇跡的發(fā)生。
這些點點滴滴的往事,多年后,我才發(fā)覺,外婆在訴說時,平靜無奇,好像在說別人家發(fā)生的故事。一個不識字的婦女,卻具有無比的勇敢和智慧。為了家庭,為了親情,走過暗暗的長路。如果不是她的信仰給她依靠,如果不是她對家庭的責任,她怎能當下決斷,要疏散家族,要我們不要“同歸于盡”?,F(xiàn)在憶想起來,對外婆除了有深重的敬佩,還有一份感恩不舍的心情。
當時,日本人在我們家鄉(xiāng)見人就殺,后來由地方上的士紳組成的“維持會”,出來跟他們交涉、協(xié)調(diào),要他們不要再殺人,答應供給日本人所需,這樣才停止無辜的殺戮。
戰(zhàn)火稍微平息后,眼見住房都燒掉了。母親賣了一塊田,建了一排大約六間的草屋。家里沒幾個人,外婆就跟我們一起住。
我應該是在那個時候,學會了“不怕”。不怕鬼,怕人;不怕死人,怕活人。我在死人堆里都能夠跟他們睡覺。我的勇敢、沉穩(wěn),除了時代的洗禮,戰(zhàn)爭的磨煉之外,應該還要再加上外婆的“身教”。
經(jīng)歷這種艱苦的生活再加上外婆的影響,讓我很勤奮。最初是撿鐵釘來賣,還能賣一點錢。后來就撿桃核、杏核,可以賣給藥房做藥。也撿洋片(香煙盒里的鐵片,可以把香煙撐持?。?,洋片上都畫了一些歷史故事?,F(xiàn)在“金玉滿堂”教材卡片的構(gòu)想(為弘法布教的圖文教材,有十二套,一千二百張卡。有法語、古德語錄、菜根譚、祈愿文等),也是有一點來自這洋片的構(gòu)想。
那時候兒童的游戲,就是把桃核、杏核拿來玩,還有像丟手帕、老鷹抓小雞,官兵抓強盜……小孩總會貪玩,有時候遲歸了,心也會慌,會怕被大人責怪。外婆總是站在門口等我,昏暗的天色下,我的外婆像黑夜里的燈塔,指引著我。
“洗手,吃飯去!”
外婆沒一句呵斥,從未有疾言厲色,只問我吃飽沒有,關(guān)心我的衣服穿得夠暖否。
外婆擅長做腌醬菜,因此家里經(jīng)年累月都不用去外面買菜。那時候,生活貧瘠到甚至看到油就想喝一口,現(xiàn)在富裕的生活,沒有油水是怎樣的日子,大家是想象不到的。沒有油水,吃什么都會刮到胃,澀澀的不好吃。
我早晨撿狗屎,傍晚去拾牛糞,狗屎做肥料,牛糞做燃料,賣給人家。那時候能賺錢,我心里也很高興。賺的錢,外婆要我交給母親,因為母親要供應全家生活所需。我賺了錢,外婆要我給母親,外婆教我要報答父母恩,要我懂得母親的辛苦。
以前我不敢將這件事告訴人,覺得拾牛糞撿狗屎,是一些卑賤的事?,F(xiàn)在敢說了,因為,以現(xiàn)代人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環(huán)保行為,更是教導小孩如何懂得“人間生活不易”,能為家庭分擔負擔、能自立工作,才是有尊嚴的人生。
外婆為人公平公正,人家有什么事,都來請她評個理。她有這種能量,人家跟她講什么,她講一下,大家都能歡歡喜喜地回去。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大舅母很不孝順,常常對我外婆大聲說話、忤逆、無理,鄰居看不下去,和她說:“你的大媳婦非常不孝哦!”外婆很溫和地回答說:“不會啊!她對我很好呀,有時候我去她家里吃飯,她會請我上座,還幫我夾菜?!贝藭r,我的大舅母正在門外,聽到了外婆的話深受感動,后來脾氣改了很多。因此,我在佛光山大悲殿外刻《普門品》的壁畫:“或值怨賊繞,各執(zhí)刀加害;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比羧顺值稑寔砹?,慈悲對他,刀槍就沒有了,說的就是我外婆的故事。
我的外婆是大腳,穿青布衣,一個何其平凡渺小的老太婆,她雖渺小如宇宙的微粒浮塵,但在我的心里,卻有如巨星的光輝。
外婆陪我走過戰(zhàn)火,我們祖孫兩人相依為命,四處流浪逃難??匆娔切┦w,就想起一句話:“當初永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里人?!甭愤叺乃廊耍急灰肮烦粤耍芸膳?。外婆怕我心靈受傷害,就告訴我“面對死亡,不要驚慌”。
外婆的一生,她從信仰里得到安住身心,從慈悲里面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外婆常常贊美我“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李家的這一棵樹,就看你這顆李子紅了”。意思是,看一個人小的時候怎樣,就知道長大以后是什么樣子了,也是鼓勵我要上進的意思。
我十二歲出家后,二十二歲時曾和外婆見過一面,這之后就沒有再見過外婆。一九八一年,我和弟弟國民在美國見面。他說,外婆在我離開大陸不久后就往生了。料想不到,二十二歲那年一會,竟是和外婆天人永隔。
記得最后一次看到外婆,她坐在一棵樹下,手里一面做著針線——那么年老了,還是閑不住。一面跟我講:“我的身后事,靠你那幾個舅舅是沒有指望了,希望我把后事都交代給你。”我那時候年輕,不懂什么叫后事,不過心里想,外婆交代的事我一定照做。想不到,海峽兩岸一相隔就是數(shù)十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但是,就算隔了多久的歲月,外婆安詳?shù)拿婺?,慈悲的言行,都清楚地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據(jù)大陸的家人說,外婆是在一九四九年后的三四年間往生的。
我當時將五千美元,托國民弟返鄉(xiāng)時為外婆建塔紀念。一九八九年回鄉(xiāng)探親,國民弟未遵守我的托付為外婆建塔,只蓋了個紀念堂。紀念堂中間有他剛逝世的妻子秀華的遺像。我為外婆感到委屈,外婆疼愛我們的情義,幫助多病的媽媽照顧我們的三餐,難道這個恩惠,我們可以不回報嗎?記得有首詩寫著:“記得當初我養(yǎng)兒,我兒今又養(yǎng)孫兒,我兒餓我由他餓,莫教孫兒餓我兒?!边@是天下父母心,難道后代兒孫,連起碼反哺親恩的心都沒有了嗎?
因為想念至極,有次做夢終于夢到了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