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007年9月24日下午,在與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中,溫家寶總理說:“在座的各位既普通又特殊,普通是因為你們生活在人民中間,特別是和知識分子有廣泛聯(lián)系。特殊是因為你們有知識、有專長,可以在現代化建設中發(fā)揮特殊作用。你們中許多人都已高齡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你們要繼續(xù)關心國家大事。”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的名句,曹操的一生正是這句詩的寫照。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時,54歲的曹操剛剛在官渡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叛亂,正是躊躇滿志、睥睨天下之時。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的雄心壯志和銳意進取精神。
開篇四句從人壽有限著眼,通過兩層比喻,以證明世間萬物都逃不過生死盛衰的規(guī)律?!吧颀敗钡涑觥肚f子·秋水》:“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薄膀v蛇”典出《韓非子·難勢》:“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蚓蟻同矣。”以長壽而著稱的神龜和能騰云駕霧的騰蛇,它們和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一樣,也都難以擺脫生死大限。
這種對生命極限的無奈感慨,在刀光劍影的漢魏六朝亂世時代,是頗為普遍的。但與同時代人因生死大限難脫而轉向“邀游快心志,保己終百年”(曹丕《芙蓉池詩》)的及時行樂不同,已處人生暮年的曹操,卻希圖繼續(xù)創(chuàng)建偉業(yè)。第二節(jié)四句詩,以伏櫪老驥自比,表達作者的“烈士”壯懷。盡管對“伏櫪”一詞學界解釋各異,或謂伏臥于廄,或謂服食于槽,然皆可狀垂垂老矣之馬。在曹操筆下,垂垂老矣之馬雖不免困于馬廄之老憊,但卻有著為常馬所不具備的日行千里的遠大志趣。這一老馬,可說是作者的自喻,也是作者心儀并自許的烈士。“烈士”一詞,《莊子·秋水》謂:“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韓非子·詭使》謂:“好名義不仕進者,世謂之烈士?!边@類“烈士”都還只是道德意義上的,曹操則進一步豐富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烈士”內涵,真正的“烈士”應是如伏櫪老驥一樣,即便走向了生命的衰老,但仍然“壯心不已”。
第三節(jié)“盈縮”四句,從慷慨激昂的志趣揮發(fā)轉入理性的生命思索:人的壽夭修短,不應只簡單的歸結為天命,如若善于修養(yǎng),也可以延年益壽。從前詩對壯志情懷的抒發(fā)我們可以推知,詩人的生命“養(yǎng)怡”之福里,顯然也包含著對不老的理想抱負的“養(yǎng)怡”。
全詩從人壽有限到“可得永年”,表達了詩人對生命有限和無限的一種哲理性的思考。作為自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作為精神的志趣和理想卻是無限的,正是對這種無限的理想抱負的追求,才使得生命具有了永恒的意義。這或許才是曹操這首《龜雖壽》所要表達的深層內涵。
詩中尤為后人稱賞不已的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四句詩生動體現了曹操雖然人到老年,但仍然雄心勃勃,希冀再干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的壯烈情懷。直至今天,人們?yōu)榱吮硎咀约旱牟拍芎托坌亩歼€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希望再有所作為時,也經常會說到這句話。溫家寶總理引用這句詩,就是希望年事已高的各位國務院參事和中央文史館的館員們,即使身處暮年,也應雄心不老,繼續(xù)為國家、為政府獻計獻策,書寫生命的暮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