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思嘉:我的城堡(3)

最好18歲前就做過這些事 作者:俞敏洪


  宋思嘉:我的城堡(3)
  
  箭塔--我的目標
  
  如果讓我說出自己的優(yōu)缺點,我認為我最大的優(yōu)點是非常能想,什么樣特別詭異的事情都能想出來,并且試圖去做。它的好處在于,你最后能做出很多別人沒做過的事。
  
  比如初一那年暑假,我獨自一人坐飛機跑到悉尼我小姨家,和她過了一個暑假。小姨夫白天上班,我跟我小姨在家里泡著,做拼圖,就是那種立體拼圖。我當時買的是一個小城堡,拼累了,我小姨就弄點巧克力吃。白天我有時也去書店里逛,基本上可以泡一天。在那待了3周,爸爸、媽媽這邊著急了,打電話問我什么時候回來。我說我能再待幾天嗎,我媽說,好家伙,你樂不思蜀。然后又待了一周。其實悉尼于我而言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城市,沒有特別獨特的地方,獨特的是我在這座城市做的事、這件事是和誰在一起做的。
  
  初三那年,我把能找到的關(guān)于耶魯?shù)馁Y料全都看完了,越看越喜歡,覺得這個地方太漂亮了,太棒了,后來我跟我媽說我要去這兒。那會兒我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樣子。
  
  當我把要去耶魯讀文學(xué)的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她說這是件大事兒,她自己一個人決定不了,所以得開個家庭會。開會的時候我特別認真地對家人說,讀文學(xué)專業(yè)我會很快樂--我想就是這句話把我父母說服了。其實對于“將興趣當做自己的職業(yè)是最快樂的”這件事,很多人都有切身體會。例如我媽媽當年想當老師,但是因為那會兒工科待遇好,也缺工科的人才,所以她就被老師和家長勸報工科了。我媽媽曾經(jīng)告訴我,她這輩子的理想就是當老師教孩子,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xiàn)。而我爸爸也特別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高高興興的。所以到最后他們倆都說你去讀文學(xué)吧,但是最好再讀一個別的。
  
  對于父母說的“再讀一個別的專業(yè)”這件事,我覺得還是很可以接受的。而我很慶幸他們允許我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yè)--既然無論如何都會過完一生,那么與其偷懶、隨波逐流,還不如多做點自己喜歡的有趣的事情,何必要那么循規(guī)蹈矩,干一些別人認為你該做的事情--這讓我忽然想起最近我們同學(xué)在填報志愿,我們班主任快瘋了,因為所有人報的都是經(jīng)管系或金融系。于是我就勸我的朋友:“你看,咱們?nèi)昙壍娜硕紙蠼?jīng)管系,以后出來得有多少經(jīng)管系的人,你搶得過這個飯碗嗎?”我覺得別人說什么好你就干什么,這種挺沒勁的,還不如自己多想一想,自己多做一做,哪怕最后并沒成功,起碼是嘗試過了,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我覺得現(xiàn)在很多人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對自己的要求太低--我不是說傳統(tǒng)意義上的要求:“我要考上一個好大學(xué),我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边@是很多學(xué)生家長每天都在考慮的。但是你找到一份好工作之后要干嗎,難道這就是你人生的最終目的了?可能是由于制度導(dǎo)致,很多高中生被現(xiàn)行教育制度或者教育現(xiàn)狀所困,他們只能看到離他們最近的一個關(guān)卡,也就是高考,有的學(xué)生或許還能看到就業(yè)。但是高考以后怎么辦?就業(yè)以后怎么辦?難道讀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yè)找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就是成功嗎?這些問題他們可能從來都沒想過。
  
  我認為自己這一輩子要做喜歡的事?,F(xiàn)在很多企業(yè)培訓(xùn)的時候,都在向員工強調(diào),你要把自己目前所做的事當成事業(yè),而不是職業(yè)。但是“事業(yè)”與“職業(yè)”到底有什么不同?在我看來,“事業(yè)”是你喜歡做的事情,無論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名利,至少你投入了情感,收獲了快樂,你在意你能在這個行業(yè)里面成就什么、為后人留下什么。而“職業(yè)”,只是一個單純的謀生手段,僅此而已。當然“職業(yè)”也會變成“事業(yè)”--你從事這個東西,你以它為業(yè),最佳境界就是你喜歡它。既然人這一生必須要面對工作,既然無論怎樣你都會把人生幾十年的時光投入一項工作中,那為什么要投入不喜歡的事情里?很多人并沒有想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會有那么多我的同齡人對自己的要求偏低--他們要求的,是讀一個熱門專業(yè),畢業(yè)以后尋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待遇不錯的工作,出來就這么平平靜靜地過,或者能生活下去。
  
  給耶魯?shù)纳暾埼臅形覍懥藘善?,一篇是寫住宿生活?-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所以我就寫自己如何和同學(xué)們一起鬧。另一篇是就“翻譯”寫了一篇文章--相比現(xiàn)代文章,我更偏好古文。一是因為古文比較美,二是表達比較精簡。我有一陣特別喜歡把我們學(xué)的古文翻譯成英文,比如《岳陽樓記》之類的。在那篇文章中,我通過把文章從中文翻譯到英文,和從英文翻譯到中文,比較兩個不同文化國度里面的詩、文學(xué)作品,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差異”的感受。而且我發(fā)現(xiàn),在評價另外一個民族文化的時候,不能以我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因為那樣是衡量不出東西的。
  
  說起文學(xué)作品,我特別喜歡Tolkien。最開始看他的書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孩,但是我那時就能特別強烈地感覺到自己不僅是在看一個故事,而是在看一段歷史。他用一種最最基本的視角來寫故事,而且有特別宏大的感覺,他的語言很古樸,有點像史詩。他給他的故事設(shè)計了整個的歷史,還有這個世界各個文化的背景,他這項工作做得很細致--他最早是從語言開始的,因為他是發(fā)明了兩門語言的語言學(xué)家。為了這兩門語言,他就造了一個世界給它們一個“生活”的地方。所以說他的世界都有血有肉的。后面有很多人都試圖模仿他,但是他們都只是模仿到表面的東西,沒有像他那樣能夠深挖掘的。
  
  我還特別喜歡一個寫奇幻的作者,名叫Le Guin。但是我喜歡她跟喜歡Tolkien的原因不太一樣。她是一個很有自知之明的人--她知道模仿很難成功,于是她不去試圖模仿,而是打造完全屬于自己的體系。如果說托爾金是建造了很多奇幻的傳統(tǒng),Le Guin則是打破這些傳統(tǒng)的人,我看的她的第一本是Earthsea(《地海傳奇》),這是她寫的第一本書,也比較有名。那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你感覺是那種很虛無縹緲、那種海闊天空,淡淡的那種感覺。特別平靜,但是特別有那種平靜而樸實的美感。
  
  我特別喜歡Le Guin寫的人物對話,她筆下的人物說的話都特別平常,但是一句話可以讓你想半天。這種思考是作者在不知不覺中賦予你的,你愿意跟著她的思路走,而不會感覺到作者很做作。她跟Tolkien是兩種風(fēng)格,但是兩種風(fēng)格都特別讓人喜歡。也有一些其他的作家,我也很喜歡,比如寫科幻的阿西莫夫。他曾經(jīng)是名科學(xué)家,寫的故事既幻想又嚴謹,可以算是20世紀科幻的鼻祖。他的故事中有個概念叫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生命、在不違反第一條的時候必須遵守人類命令、在不違反前兩條的時候必須保護自己。以前寫科幻的人都不是這樣的,最開始的機器人,造出來都是怪物、魔鬼,沒事亂殺人的,自阿西莫夫以后,普遍的機器人形象,有點像電腦形象,對人類沒有惡意,只是沒有人類的思維方式,你必須得照顧他,告訴他去怎么做,讓他為人類服務(wù)。其實阿西莫夫是很有遠見的--那些在電腦沒有普及的年代寫出的書,現(xiàn)在看來實質(zhì)就是在講人工智能。
  
  非故事性的作家有兩位我很喜歡。我開始喜歡Thomas Friedman寫的東西,就是因為看了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我覺得他說的好多都特別有道理,而且是以前沒有注意到的。尤其他對中國發(fā)展的評價,比咱們自己給自己的評價還要高。我不知道是因為他作為美國人,在警示其他的美國人一定要奮發(fā)圖強、不然不進則退,還是他對這個另有研究。但是我覺得他作為外國人,對中國的觀察和分析可能比咱們看得要清楚一些??此臅幸粋€特別詭異的地方:他寫的是全球化,但是他這本書本身不是很全球化。他幾年前就預(yù)測印度的IT行業(yè)以后會非常非常厲害,后來印度的IT行業(yè)確實很發(fā)達,所以我覺得這個人還是相當有遠見的。
  
  Malcolm Gladwell寫過Blink,看起來特別有趣,沒看之前可能稍微知道你的潛意識有時候會告訴你這個要選那個不要選,看完以后會覺得人的潛意識太厲害了。這本書是講,通過好多心理學(xué)實驗分析,有時候人的第一反應(yīng)或者第一印象往往是特別準確的,因為你還沒有用你的意識去進行思考,但是你下意識,直覺已經(jīng)告訴你正確答案了。我們班同學(xué)曾經(jīng)拿這個解釋為什么做選擇題改答案往往會改錯。還有The Tipping Point(《引爆流行》),What the Dog Saw(《狗看見了什么》),他寫過好多,都是跟這個差不多類型的,都挺值得看的。
  
  說了這么多喜歡的作家,應(yīng)該說一說我崇拜的人。事實上我不是一個容易陷入偶像崇拜的人,但是我特別佩服希羅多德。希羅多德是公元前5世紀的人。我看過他寫的《歷史》,他哪都去過,包括埃及、中東。你可以把他和他的徒弟修昔底德寫的東西做個對比,后者寫的東西都是軍事、政治,政客說了什么,王者說了什么,將軍說了什么,但是希羅多德寫的都是埃及人怎么生活,波斯人怎么過日子,當時打仗的時候波斯王薛西斯是帶了多少人過來打我們,這些人都是哪來的,這些人都是什么背景,他們的文化是什么樣。希羅多德是心胸特別開闊的人。我想當時希波戰(zhàn)爭跟咱們的抗戰(zhàn)有的一拼吧,但他能把對方文化了解得這么清楚,并且不帶貶義,沒有偏向,包括他在展現(xiàn)埃及人的宗教、文化的時候,他都絕對客觀,不帶偏見。尤其在那么早以前,人類文明沒有發(fā)展到那個地步,能有他這樣一個人,他的作品放在兩千年以后仍然叫人震驚。所以我很崇拜他,希望自己會像他這樣,把東西寫得有趣,貼近人們生活,幽默風(fēng)趣,并且不帶有任何的偏見或者仇恨,這也是作為記者或者作家特別需要重視的特質(zh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