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只好自我解嘲說:“對于有德行的人是不好隨便開玩笑的,我這不是自討沒趣嗎?”
晏子論罪
春秋時期,齊景公好獵,喂養(yǎng)了很多獵鷹。有一天,管理獵鷹的燭鄒不小心放跑了一只獵鷹。齊景公大怒,下令殺燭鄒。宰相晏子對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讓我宣布后再殺吧!”齊景公同意。于是晏子當(dāng)著滿堂大臣說:“燭鄒,你有三大罪狀,你知罪嗎?你為君王養(yǎng)鷹,不小心讓鷹飛了,這是第一大罪;你使得君王為鷹而殺人,是第二大罪;你讓天下諸侯都知道君王重鷹輕士,因而對君王不滿,是第三大罪。”接著晏子轉(zhuǎn)過來對景公說:“我已宣布完了,請大王殺死燭鄒吧!”齊景公說:“不要殺了,宰相說得很有道理。”
晏子舉刀
有個人觸怒了齊景公,景公下令:“將此人肢解。誰要是敢來說情,殺?!?/p>
在場的官員們聽了大氣都不敢出。這時,晏子搶在武官之前,走上去抓住那人的頭發(fā),舉起大刀在他頭上比畫,擺出一副要肢解他的架勢。晏子把刀晃了幾下后,慢慢放下刀,仰頭問殿上坐著的景公:“請問,古代的明君圣主肢解人的時候,是先砍哪一部分?”
景公馬上就警覺到,明君圣主怎么會如此輕率、殘酷地殺人呢?于是說:“把他放了吧!是我一時性急,說錯了話?!?/p>
晏子罰酒
一天,齊景公請晏子和田桓子喝酒。田桓子見晏子來了,就對景公說:“您應(yīng)該罰晏子酒。”景公問他理由,田桓子說:“您看,晏子穿著黑色樸素的衣服,乘坐瘦馬拉的破車來上朝,這是故意向人們隱瞞您對他的恩賞啊!”
景公覺得田桓子說的有道理,就要罰晏子的酒。
晏子端起酒杯站起來,恭敬地對景公說:“您是希望我喝完罰酒之后再為自己解說呢,還是解說完之后再喝這杯酒呢?”
景公說:“那你就先說說看?!?/p>
晏子將酒杯放下后說:“您封我官位使我尊貴,我不敢因為自己能變得顯貴而接受您的賜封,但如此一來國君的命令就不能順利施行,所以我接受了;您賞我大量的金銀財富讓我過上富裕的生活,我不敢因為自己能夠變得富足而接受,但是國君的賞賜會因此而不能順利實行,所以我接受了。以前的賢能君主,會處罰那些得到了豐厚的賞賜而不照顧好他的封地或家族的人。如果您讓我管轄的地方有人民流離失所、衣食無著,這是我的罪過;如果您讓我管轄的地方軍容不整、糧草不足,這也是我的罪過。但是我想,乘坐破舊的馬車來上朝,不至于是我的罪過吧!何況,您給我的賞賜,使得我的親屬們都能夠過上舒適的日子,還有一兩百戶人家,只有等著我,才能生火做飯。我這樣做都是在昭彰國君的恩賞,怎么會是隱瞞了國君的恩賞呢?”
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大聲說:“好!這杯酒應(yīng)該罰田桓子!”
讓臣與忠臣同列
齊景公在海上游樂,非??旎?,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去,身旁的大臣看到后,紛紛勸諫應(yīng)以國事為重。景公聽得多了,不勝其煩,便對左右的人說:“哪一個再說要回去的,一定處死,決不寬貸?!?/p>
大臣顏蝎走進(jìn)來勸諫說:“君王喜歡在海上游樂,六個月了還不回去,假使沒有人出來統(tǒng)理國家,國內(nèi)一片混亂,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這種海上游玩的樂趣呢?”
景公見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里,頓時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顏蝎毫不畏懼,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著,說:“君王為什么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guān)龍逢(或作逄),商紂殺王子比干。君王的賢能與桀、紂兩人不同,我的才干也與關(guān)龍逢、比干二人不同。君王為什么不砍殺我,好讓我加入他們二人之中,這不是很好嗎?”
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轉(zhuǎn)天就啟程回國了,路上就聽說國人計劃奪取政權(quán)。景公快馬加鞭,飛速趕回朝中,及時平息了叛亂。
齊、楚兩國聯(lián)合進(jìn)攻魏國,魏國派使臣向秦國求救,秦國得知這一情況后,一直不發(fā)救兵。
魏國有個叫唐雎的人,已九十多歲了,他對魏王說:“我有辦法讓秦國出兵,請讓我出使秦國。”
魏王連連拜謝,隨即安排唐雎出使秦國。
唐雎來到秦國,拜見秦王。
秦王說:“先生遠(yuǎn)道而來,一定很辛苦了。魏國的危難情況,我已經(jīng)了解了。”
唐雎說:“既然大王知道魏國情況危急,卻為什么不發(fā)救兵呢?我私下認(rèn)為這是你手下的大臣無能啊!魏國是個大國,卻向西臣屬秦國,稱為東方藩屬,春秋兩季向秦進(jìn)貢品,這是因為秦國強(qiáng)大能夠成為盟國。現(xiàn)在魏都城下聚滿了齊、楚聯(lián)軍,而秦國卻遲遲不肯派兵援救。如果魏國被攻占了,齊、楚兩國將會得到更多的土地,那么他們就會合縱對秦,那時大王還援救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等到魏國萬分危急的時候再去援救,那就會喪失一個東方藩屬,而使齊、楚兩個敵國強(qiáng)大起來,到那個時候,形勢將會對大王大大不利。”
秦王認(rèn)為他說得很有道理,于是馬上派遣軍隊援救魏國,魏國得以轉(zhuǎn)危為安。
小卒巧言救趙王
趙王武臣派韓廣到燕國,燕國人就立韓廣為燕王。趙王聯(lián)合張耳、陳余向北攻打到燕國地界。
一次趙王外出時,被燕國軍隊捉住了。燕將把趙王囚禁起來,要趙國分一半土地給他,才肯釋放趙王。趙國十次派使者去談判,都被燕將殺了。張耳和陳余急得無計可施。有一個干粗雜活的小卒辭別同屋的人說:“我替他們?nèi)フf服燕將,然后和趙王一起回來?!贝蠹衣犃怂脑挾加X得可笑,一個小卒竟出此狂言,真是太不自量力了。
這人來到燕軍的營寨,問燕將說:“你知道我來干什么?”
“你想救回趙王?!?/p>
“你知道張耳和陳余是什么樣的人?”
“他們都是賢德之人?!?/p>
“你聽說他們有什么打算嗎?”
“想救回趙王?!?/p>
小卒笑著說道:“你根本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打算。武臣、張耳和陳余三人,輕而易舉就攻下了趙國幾十座城,其實每個人都想南面稱王,誰愿意一輩子做別人的公卿宰相呢?大臣的地位和君主的地位怎么能同日而語?他們主要是擔(dān)心天下大勢剛剛穩(wěn)定,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稱王。因此暫時按照長幼順序,先讓武臣做王,以便穩(wěn)定趙國的人心?,F(xiàn)在趙國已經(jīng)安定,這兩個人早就打算把趙國分開,各自稱王,只是時機(jī)尚未成熟?,F(xiàn)在你們抓住了趙王,這兩個人名義上是要救趙王,實際上是希望燕國把他殺掉,然后他們好把趙國一分為二,各自為王。你想,一個趙王尚且輕視燕國,等這兩位賢王互相配合,來追討謀害趙王的罪過時,燕國不是要被滅掉了嗎?”
燕將覺得他說得對,就放了趙王,這個小卒駕著馬車和趙王一起回到了趙國。
公孫弘妙語對昭王
孟嘗君派公孫弘到秦國,晉見秦昭王。昭王想借機(jī)羞辱他一番,于是十分輕蔑地說:“孟嘗君的薛國,土地有多大?”
公孫弘說:“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