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生畢業(yè),一般由國家負責分配工作,根據(jù)成績隨才而用。
各郡來的貧寒子弟學業(yè)期滿后很多都要返回鄉(xiāng)里從事教學工作,或者在地方政府里被征辟為吏,慢慢走上仕途,也可通過舉孝廉察舉等方式進入官員行列。
公卿子弟則有一條更便捷的通道,他們可以直接被征為郎中,即宮中或朝廷各機構(gòu)里的實習生,根據(jù)實習情況再由朝廷正式分配到政府部門工作。
曹操在二十歲成人冠禮之后,在家鄉(xiāng)沛國被舉為孝廉。
孝和廉是漢朝選拔官吏的兩個科目,孝指孝子,漢朝以孝治國,很看重一個人在這方面的品行;廉即廉潔之士,有清廉的操守。二者合稱即孝廉。
除了從太學畢業(yè)進入仕途之外,被地方推舉為孝廉也是一條重要的入仕方法。但其名額實在有限,東漢規(guī)定以郡和國為單位,二十萬人口以上的每年只能推薦一個人為孝廉,二十萬人口以下的,每兩年推薦一人。
東漢不到一百一十個郡國,按照這個標準,每年能成為孝廉的只有幾十人,這些人跟太學生一樣,先被授為郎官,在天子身邊或朝廷其它部門實習一段時間,然后分配工作,可以到地方政府任職,也可以在中央政府任職。
曹操被推舉為孝廉,其家庭背景無疑占有重要分量,沒有在朝中身居九卿要職的父親,曹操被推舉為孝廉的可能性基本上沒有。不是他不夠優(yōu)秀,而是這種二十萬里挑一的選舉,跟買彩票中大獎差不多,實力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運氣。
被舉為孝廉后,按慣例曹操被聘為郎官,即朝廷的實習生,這段時間主要是熟悉朝廷行政運作程序和禮儀,等待正式分配工作。
郎官轉(zhuǎn)為正式官吏,一般品秩在四百石到六百石之間,其中擔任縣令或縣長的最多。郎官實習快要結(jié)束時,由所在的實習部門出具個人鑒定,然后由尚書臺統(tǒng)一安排任職。
這時,洛陽令司馬防升為河南尹,曹操特別渴望能得到洛陽令這一職務(wù)。洛陽令雖然是縣令一級,但卻是其他任何縣級行政長官無法比擬的,在帝國權(quán)力機構(gòu)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洛陽令的品秩也比一般縣令要高,為一千石,而其他縣令僅為六百石,縣長為四百石。縣令和縣長都是縣一級的行政長官,所在縣超過一萬戶的稱為縣令,不足一萬戶的稱為縣長。
要得到洛陽令,有兩個人很關(guān)鍵,一個是原任洛陽令、現(xiàn)任洛陽令的上司河南尹司馬防,另一個是主管二千石以下官吏選任的朝廷秘書局人事處處長(尚書臺選部尚書)梁鵠。
司馬防即司馬懿的父親,是司隸校尉部河內(nèi)郡溫縣人,也是士族大家出身。他不怎么好說話,也許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也許聽說曹操學習成績并不怎么樣,所以不愿意推薦曹操為洛陽令。但礙于曹家的影響力,勉強推薦曹操為洛陽令下屬的洛陽北部尉,品秩四百石。
就這樣,曹操沒有得到洛陽令一職,被任命為低一級的洛陽北部尉,歸洛陽令管轄。
對一般的縣,縣令或縣長之下設(shè)有都尉一職,負責本地的治安,相當于公安局局長。洛陽人口眾多,地位重要,在東、西、南、北各設(shè)了一個都尉。洛陽北部尉,就是洛陽北部地區(qū)公安局局長,拿易中天先生的話說,是個副縣級。
曹操對這項任命相當不滿,而且也耿耿于懷。多年以后,曹操再見到司馬防時,他已經(jīng)是魏王了,司馬防的兒子司馬懿、司馬朗都在曹操手下做官。
曹操有揮之不去的懷舊情結(jié),這回又像對待宗世林那樣,讓人把老上司接來設(shè)宴款待。曹操說:“如果換作現(xiàn)在,你還推薦我做洛陽北部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