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羅馬鼎盛帝國的寬容政策(17)

大國興亡錄 作者:(美)艾米·蔡


        狹隘:基督教及羅馬的衰落
  
  羅馬帝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衰落的?歷史學家們眾說紛紜,主要源于他們秉承的衰落理論不同,事實上這種理論有幾十種之多。帝國的過度擴張,經(jīng)濟危機,野蠻人的入侵和軍力衰落都被歷史學家們引用,但是很明顯并不是所有這些因素都起了作用。還有一些非常特殊的解釋,例如鉛中毒,道德腐敗,土壤枯竭,大批隱士、和尚、尼姑還有其他逃避社會現(xiàn)實的人越來越多,以及“純粹”羅馬主義的削弱作用等等。分析羅馬帝國破滅的各種原因超出了本章的討論范圍。但是,至少有兩點是很清楚的,而且這兩點也充分支持了本書的主題。
  
  其一,雖然寬容政策對于羅馬帝國的興起和其太平盛世的維持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但是它同時也播下了羅馬帝國最終分裂的種子。正如我們已經(jīng)分析的,通過公民權(quán)的鼓勵作用,帝國事務(wù)的參與權(quán)和羅馬文化的魅力,羅馬帝國比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更成功地實現(xiàn)了對征服人民的同化。但是,在阿契美尼德帝國統(tǒng)治下的人民從來沒有被“波斯化”,而在羅馬帝國大量的各民族人民被“羅馬化”。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被“羅馬化”,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希臘東部和北方的“野蠻人”沒有被同化。出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雖然羅馬帝國努力保護這些地區(qū)人民的不同傳統(tǒng)和文化,但是羅馬人與這些人之間的矛盾反而越來越激化。早期的羅馬帝國皇帝容忍了這些矛盾,他們的寬容政策無疑在鼎盛時期是成功的,促進了帝國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但是,也正是由于羅馬帝國所奉行的寬容政策,東部和北部地區(qū)的人民基本上保持了自己原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文化,甚至接近民族自治,相對地與羅馬人區(qū)分開來。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反對帝國統(tǒng)治,開始嘗試尋求獨立。
  
  歷史學家安東尼?帕格頓說:“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張,民族多元化越來越明顯,所以這種復(fù)雜的差異性變得越來越難以管理?!钡搅斯?世紀,說拉丁語的西部人和說希臘語的東部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嚴重,于是在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徹底分裂為兩部分。同時,“帝國開始慢慢而又不可逆轉(zhuǎn)地發(fā)生了內(nèi)部分裂,原來那些一直保持沉默的國民開始叛亂,而那些曾經(jīng)忠誠于帝國的國民也抓住機會試圖建立自己獨立的國家?!?br>  
  但是,“過度的多元化”只是問題的一部分。更為嚴重的是,在黃金時代之后,羅馬越來越殘酷地進行了宗教迫害,奉行頑固的種族主義政策。這就是我的第二個觀點:雖然這并不是羅馬帝國衰落的唯一原因,但是狹隘政策進一步加速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