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地圖!不會吧!”庹院長道,“一點兒都不像,而且沒看到南沙群島!不過……”庹院長在莫小箏的指點下終于發(fā)現了什么。
“哈,哈哈……我的天??!”霍昱不可思議地看著莫小箏,又轉頭凝視庹院長,“這,這真的是一張中國南海地圖!”
周圍的科研人員還是面面相覷,不明白他們在說什么。
還是好動的霍昱轉著大眼睛道:“睜大你們的眼睛啊,這是一張中國南海地圖,但卻是南海的海底地圖!”
“海底地圖!”眾人一陣驚訝聲。
庹院長彎著背,趴在桌子上對比著地圖和網站上利用衛(wèi)星、潛水和現代聲納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拍攝的海底地圖,他渾身顫抖著說道:“太,太不可思議了!這是20世紀中期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的,19世紀的魏源怎么可能有海底地圖?”
“地圖對當時的大航海時代來說是一種先進的武器,”莫小箏補充道,“有了地圖,就可以知己知彼。道光皇帝在鴉片戰(zhàn)爭打了兩年后還問疆臣英國究竟在哪里,國家是大是小,人口有多少,附庸國有幾個,是否與我國有旱路相通?而疆臣竟不能答。清朝閉眼不看世界,真是國際大笑話,這樣打仗怎能不敗呢!”
“十分有理!”庹院長感慨道,“有了精確可用的地圖,可以因地制宜,鞏固布防,可以根據實地開采資源,這樣才能國強民富,抵抗外敵?!?/p>
“那魏源的這個海底地圖是如何來的呢?”霍昱問。
庹院長拿著《海國圖志?補遺》的最后一頁,說:“答案寫在這里?!?/p>
眾人的目光立刻聚焦過去,那最后一頁紙已經泛黃缺損。
庹院長仔細地辨認著模糊不清的文字,念道:“承蒙林公發(fā)軔宏作在前,《四洲志》開我朝睜眼看世界之先潮……林公為朝廷棟梁,開水渠,禁鴉片,所到之處,民無不歡。然公事無暇,難圓著述之心……公屢次慷慨饋贈資冊萬卷,余日夜以讀,謹以《四洲志》為藍本,增補加注,狗尾續(xù)貂,唯盼‘師夷之長技以治夷’,披閱廿載,增刪百次,著成《海國圖志》,流傳于世……事過數載,公又秘贈補遺若干,囑余查證求實,上可啟稟朝廷,求得功名,下可刊發(fā)市井,廣民見聞,然余多方證研,雖懷炳炳之愿,又因海陸兩隔,實難揣測虛假,才疏學淺,萬分慚愧,唯有藏于陋室暗道,冀后代有識之士辨認清白,增綴前作。國昌文盛,伏為祈愿。咸豐二年九月默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