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帕特·鄧拉維(Pat Dunlavy)講講,他在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職業(yè)生涯中的關鍵時刻,他是如何開始真正了解他的公司和華爾街其他公司是怎樣運轉的--他會告訴你1978年“大賽跑”的故事。
鄧拉維那時30歲。他在所羅門兄弟駐克利夫蘭辦事處做債券銷售員,收入很不錯。他的客戶都是中西部地區(qū)購買和交易債券的大型養(yǎng)老基金和其他機構投資者。由于他的職業(yè)關系,他與紐約總部的幾位大人物都有聯(lián)系,包括名揚四海的CEO約翰·古弗蘭(John Gutfreund),以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債券交易商。
克利夫蘭辦事處位于克利夫蘭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中,站在樓頂能俯瞰整個市區(qū)。與大多數(shù)證券公司一樣,所羅門兄弟也有一些高談闊論的人,尤其是在銷售和交易部。丹尼爾·本頓(Daniel Benton)就在此列。他是一個銷售員,高中時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本頓被逐漸增大的腰圍“勒”得很苦惱。他向辦公室的人提出挑戰(zhàn):比賽誰先爬到14樓,并放言他一定會贏得比賽。
鄧拉維曾經(jīng)也是一名橄欖球運動員,一直規(guī)規(guī)矩矩地工作。一天下午他對本頓說:“你真的想比賽爬14層樓嗎?”
“只要你夠男人,兩周內咱就比比?!?/p>
“那你就等著認輸吧?!编嚴S笑著說。
事情卻像惡作劇一樣越傳越大。所羅門駐克利夫蘭辦事處的經(jīng)理邀請了公司一些大人物來觀看,員工們也攜妻帶子前來觀戰(zhàn)?!按筚惻堋钡南鞅樗_門紐約辦事處。人們都在預言誰會贏得比賽,或者誰會在到達終點前死于心臟病。
這時鄧拉維接到了梅利韋瑟的電話。在1978年,約翰·梅利韋瑟(John Meriwether)還沒有像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在《說謊者的撲克牌》(Liar’s Poker)書中描述的那樣臭名昭著,他的傳奇尚在繼續(xù)書寫。華爾街大多數(shù)公司的業(yè)務是為企業(yè)或個人投資者提供建議,但所羅門不是。它主要經(jīng)營交易,不管是股票還是債券。由于高通脹吞噬了這些所謂固定收益投資的收益,債券市場在70年代的大部分時間就是死水一潭。
但對于所羅門的交易員來說,債券市場是一個大賭場,他們才是真正的玩家。約翰·梅利韋瑟剛30出頭,他在一場大賭博中贏得了第一桶金:在紐約市政府財政危機時購買了市政債券。
在那些年由于很高的犯罪率和“白人大遷徙”,紐約市幾乎都在短期債務上違約。房價漸跌。人們不敢在地下人行道行走。連吉拉德·福特(Gerald Ford)總統(tǒng)也對城市心灰意冷。但是梅利韋瑟看到了其中的希望,并在最低點時購買了市政債券。他的算計是對的,并讓他收益不小。
20世紀70年代末,梅利韋瑟冒了個更大的風險。他現(xiàn)在是公司新設立的債券套利部門的主管,該部門是公司的搖錢樹。債券套利的交易形式比購買市場債券復雜得多。它包括交易各種類型的債券,并利用市場環(huán)境變化造成的價格差獲取收益。利率高漲會造成通脹預期進而促使政府債券的衰落,而公司債券,特別是垃圾債券(junk bond)就會興起,因為通脹會刺激經(jīng)濟增長,在投資者看來公司債券可能更有吸引力。訣竅就在于猜測哪種市場會衰落抑或興起,并據(jù)此下注。這是一個高風險高回報的交易,數(shù)千萬美元的輸贏就在眨眼之間。
梅利韋瑟是所羅門最擅長玩套利的人,可能在華爾街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手。他是一個富有賭徒精神的數(shù)學天才。
當梅利韋瑟打來電話時,他廢話不多,但今天的電話有些不同。梅利韋瑟說他想知道關于這場賽跑的所有詳情,包括鄧拉維和本頓的詳細身高體重,該建筑的情況,以及本頓有沒有為此訓練?!八浅W孕潘麜A,他說他不用訓練?!编嚴S說。
“你會打敗他咯?”梅利韋瑟問道。
“當然,”鄧拉維說,“如果我不能把我這破屁股比本頓早點拖到樓上去,我就斃了自己!”鄧拉維說他與本頓下了50美元賭注。
鄧拉維頓了一下,問道:“你為什么問得這么詳細?”
“我也想?yún)⑴c,”梅利韋瑟神秘地說,“讓我想想?!?/p>
鄧拉維不明白“參與”的真實含義。但是幾天后梅利韋瑟再次打來電話。他告訴鄧拉維,他現(xiàn)在是這次比賽正式的收受賭注者。他將打賭誰最可能贏得比賽,然后讓愿意下賭注的人下注。梅利韋瑟說他要從比賽中大賺一筆。
鄧拉維并沒有很吃驚。他一直認為典型的交易者就是拿著大學文憑的賭徒。然而,最好的交易員就是那些收受賭注者--他們利用專有信息吸引人們下注?,F(xiàn)在整個公司都認為本頓會輸?;卩嚴S透露那些信息,梅利韋瑟也認為本頓不大可能贏。
梅利韋瑟已嗅到金錢的芳香。他知道他可以通過讓人們在本頓身上下注大賺一筆。為此,他賭鄧拉維會贏,并為本頓設定一個“時差(spread)”。換言之,那些在鄧拉維身上下注的人必須說出兩者在時間上的差距。竅門就在那幾秒鐘,這會吸引很多人在本頓身上下注。
這就是為什么梅利韋瑟把這場游戲當作復雜的交易來算計?!澳阌X得你會贏幾秒呢?”他問。
“這很難說,”鄧拉維說,“我覺得10秒左右吧。”
“真的嗎?”梅利韋瑟追問道,“你這么有自信???”
“我試跑過一次,是73秒。而本頓很重并且關節(jié)不好,他幾乎不可能完成比賽?!编嚴S向他保證。
“好吧,”梅利韋瑟說,“那我就放話了,說為你下賭注并且設定時差為6秒--我要吸引所有人來參加,”他停頓了一下說,“不要讓我失望?!?/p>
鄧拉維不知道將自己卷入了何種境地。他一直夢想要去紐約工作,而梅利韋瑟是公司的新星,是古弗蘭和公司高管層的寵兒。換句話說,他不想讓梅利韋瑟失望。
接下來的幾天,鄧拉維繼續(xù)訓練。他甚至每天多跑兩圈。有小道消息說梅利韋瑟在這上面下了非常大的賭注--不是投資在債券交易上,而是在一場比賽上,人們相信比賽結果一出來他就會大賺或者損失一大筆。
鄧拉維知道梅利韋瑟喜歡錢,但他也知道贏得比賽的意義絕不只在于錢。像其他交易商一樣,梅利韋瑟想要向他的老板和同事證明他比任何人都精通風險和幾率。
鄧拉維清晰地記得比賽那天的情形:他穿著綠色短褲,胸前印有“大賽跑”字樣的黃色運動衫。本頓穿著白色短褲、藍灰色汗衫。人們拍了很多照片后,裁判扔了一枚硬幣來決定誰先跑。結果是鄧拉維先跑。他輕松地跑完了7樓,但接下來卻跑得很艱難。當鄧拉維最終抵達終點,已是氣喘吁吁。他的妻子在終點迎接他,擔心他會心臟病突發(fā)。
本頓沒有做得更好,到終點時也快崩潰了。
一分鐘以后,結果出來了?!芭總兿壬鷤儯荣惤Y果現(xiàn)在揭曉。帕特·鄧拉維,66秒;丹·本頓,74秒!恭喜兩位!”
臺下爆發(fā)陣陣吼叫,卻鮮有歡呼聲。
梅利韋瑟是少數(shù)歡呼者之一。鄧拉維比差額多出了2秒。傍晚,梅利韋瑟打電話來向鄧拉維道賀,此時他已經(jīng)恢復,但還沒完全緩過神來,因此也忘了問梅利韋瑟到底賺了多少錢。
鄧拉維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所羅門兄弟退休了。在公司的23年里,他看到很多景象:丑聞、巨額交易損失、高額薪水、董事會爭斗,以及公司的最終死亡。1997年所羅門兄弟被金融家桑迪·威爾(Sandy Weill)(他把花旗打造成神話最終也麻煩不斷)收購。透過這些,鄧拉維再回首“大賽跑”,承認這讓他明白了所羅門甚至華爾街的生存之道及某些東西內在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