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篇 評估孩子的情緒管理水平
情緒管理和EQ密切相關,高EQ的孩子往往更能獲得成功和機會,EQ并非天生不變的,而且父母對孩子EQ的影響力,遠大于父母對孩子IQ的影響力。了解孩子的情緒特質,有助于父母教出高EQ小孩。
以下量表,可以協(xié)助家長評估一下孩子的情緒管理水平:
①他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發(fā)脾氣;
②易怒、易哭、情緒不穩(wěn)定,時而特別開心,時而特別煩惱;
③害怕黑暗,到晚上強烈要求和你一起睡;
④口頭禪是“真煩”,熱情來得快走得也快;
⑤習慣抱怨,一點小事也能讓他抱怨不休;
⑥他好動、調皮,能安靜坐在椅子上的時間不超過三分鐘;
⑦在家“無法無天”,在外“沉默寡言”;
⑧在公眾場合有過情緒失控或不愉快的經(jīng)歷。
在上述表現(xiàn)中,如果你家小朋友占4項,那么很遺憾地告訴你:你要對他的情緒管理力進行關注了。
為什么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為什么他們身上有那么多在家長看來無法忍受的缺點?除了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家長的心態(tài)又該如何調整呢?目前的許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教養(yǎng)方式會影響情緒的反應,因此,EQ可以透過練習提升改善,比IQ更具可塑性。
童年和青春期是一生情緒特質形成最重要的時機,這時期養(yǎng)成的習慣會嵌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基本架構中,不太會因后來的經(jīng)驗而改變。
抱怨是最容易流露出來的情緒,父母有時會發(fā)現(xiàn),家中小孩似乎對事對人都很容易產生抱怨的情緒。其實,抱怨背后隱藏著說不出口的需要。父母需要分辨孩子的抱怨類型,合理響應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抱怨的情緒。
小明跟媽媽抱怨:“老師都不公平,偏向女生,愿意聽她們的話?!?/p>
媽媽:“一定是你們男生比較調皮不聽話,老師當然比較喜歡聽話的人。”
小明:“誰說的,老師明明就是愛女生,偏心。”
媽媽:“如果你用這樣的口氣跟老師說話,老師不想聽?!?/p>
小明:“好好講老師也不會聽?!?/p>
媽媽:“不要再說了,都不檢討自己,只會說別人的錯?!?/p>
小英跟爸爸說:“你只知道工作,不陪我?!?/p>
爸爸:“有嗎?”
小英:“有啊,因為你周末都加班?!?/p>
上述對話,相信很多家長都能感同身受,甚至對于這些抱怨,有時也有著相當?shù)谋г梗槭裁春⒆右恢北г鼓兀?。我們常常在孩子抱怨時跟他講道理,卻屢屢碰壁。
其實“抱怨”是情緒表達的一種,就需要從情緒著手。抱怨不像生氣、開心、難過那么容易辨別,而是經(jīng)過很多層情緒的包裝,可能包含著不同的情緒,包括生氣、挫折、傷心、焦慮等。因此要響應“抱怨”并不簡單,加上我們對“抱怨”的某些情感與認知,都會影響我們回應孩子抱怨的態(tài)度。
小偉經(jīng)常發(fā)牢騷,爸爸和媽媽討論很久,終于想出一個好辦法、“家庭記事本”誕生了。爸媽告訴小偉,他可以在本子上面記錄自己的心情、提出意見。每次有了新的記錄,爸媽都會積極回應。
5種在孩子發(fā)牢騷時的有效做法。
方法1:傾聽。
無論你的孩子抱怨什么,都不能粗暴打斷,傾聽是很好的溝通方式,勝過你在口頭上100次敷衍的夸獎。
方法2:換位思考。
你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們的抱怨是否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并不意味著你要站到抱怨的陣營中,如果你和孩子一起抱怨,那不如你先好好地自我反省一下吧。
方法3:以身作則,堅定態(tài)度。
明確告訴孩子你對他不停抱怨的看法和意見,讓他知道,抱怨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愛抱怨的人不受歡迎。
方法4:和孩子一起協(xié)商討論。
一起討論一下:“你心目中理想的老師是什么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告訴孩子,完美的人并不存在,要拋棄幻想,懂得包容和理解,最重要的是能正視現(xiàn)實。
方法5:和老師溝通交流。
選一個合適的時間找老師商談,盡量用推心置腹的方式來溝通,說出你自己對孩子某個方面的擔憂,并請教解決問題的方法,你可以對他的教育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