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英國人下了一道長諭,逐條駁回了英國人的請求:
關(guān)于英國人想與中國互派使節(jié),皇帝說:“至爾國王表內(nèi)懇請派一爾國之人住居天朝,照管爾國買賣一節(jié),此則與天朝體制不合,斷不可行。向來西洋各國有愿來天朝當差之人,原準其來京,但既來之后,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內(nèi),永遠不準復(fù)回本國。此系天朝定制,想爾國王亦所知悉。今爾國王欲求派一爾國之人住居京城,既不能若來京當差之西洋人在京居住不歸本國,又不可聽其往來常通信息,實為無益之事。且天朝所管地方至為廣遠,凡外藩使臣到京,驛館供給,行止出入,俱有一定體制,從無聽其自便之例。今爾國若留人在京,言語不通,服飾殊制,無地可以安置。若必似來京當差之西洋人,令其一例改易服飾,天朝亦從不肯加人以所難。設(shè)天朝欲差人常住爾國,亦豈爾國所能遵行?況西洋諸國甚多,非止爾一國。若俱似爾國王懇請派人留京,豈能一一聽許?是此事斷斷難行。豈能因爾國王一人之請,以致更張?zhí)斐儆嗄攴ǘ???/p>
關(guān)于開放珠山、寧波、天津,皇帝說:“向來西洋各國,前赴天朝地方貿(mào)易,俱在澳門,設(shè)有洋行收發(fā)各貨,由來已久,爾國亦一律遵行,多年并無異語,其浙江、寧波、直隸、天津等海口均未設(shè)有洋行,爾國船只到彼,亦無所銷賣貨物,況該處并無通事,不曉諳爾國語言,諸多未便,除廣東、澳門地方仍照舊交易外,所有爾使臣請向浙江、寧波、珠山及直隸、天津地方船泊貿(mào)易之處,皆不可行。”
對在北京設(shè)一洋行,皇帝說:“京城為萬方拱宸之區(qū),體制森嚴,法令整肅,從無外藩人等在京城開設(shè)貨行之事?!斐鐕烂?,從不許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攙雜。是爾國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
關(guān)于英國人想“獲得”一個島,放置貨物,皇帝說:“爾國欲在珠山海島地方居住,原為發(fā)賣貨物而起。今珠山地方既無洋行,又無通事,爾國船只已不在彼停泊,爾國要此海島地方,亦屬無用。天朝尺土皆歸版籍,疆址森然,即島嶼沙洲,亦必畫界分疆,各有專屬,況外夷向化天朝交易貨物者,亦不僅爾英吉利一國。若別國紛紛效尤,懇請賞給地方居住買賣之人,豈能各應(yīng)所求。且天朝亦無此體制,此事尤不便準行。”
至于讓生活在廣州的英國人獲得更大的自由度這個小小的要求,皇帝同樣斷然拒絕。英國人希望能住到省城之內(nèi),并且懇求說,他們在廣州期間,應(yīng)該有騎馬、從事他們喜愛的體育運動和為健康而進行鍛煉的自由。英國人還保證說,他們將注意在得到準許后不打擾中國人的生活。但皇帝認為,這個問題過去早有過定制,不容更改。他說:“向來西洋各國夷商居住澳門貿(mào)易,畫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寸。其赴洋行發(fā)貨夷商,亦不得擅入省城,原以杜民夷之爭論,立中外之大防。今欲于附近省城地方另撥一處給爾國夷商居住,已非西洋夷商歷來在澳門定例。況西洋各國在廣東多年,獲利豐厚,來者日眾,豈能一一撥給地方分住耶。至于夷商等出入往來,悉由地方官督率洋行商人隨時稽察,若竟毫無限制,恐內(nèi)地民人與爾國夷人間有爭論,轉(zhuǎn)非體恤之意。核之事理,自應(yīng)仍照定例,在澳門居住方為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