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初四日,奉旨查辦廣州海關的新柱在奏折中向皇帝例舉了粵海關對外商收的種種“陋規(guī)”,內(nèi)容如下:
外商船舶到達中國后,要想上岸,要給各級官員交納以下禮金:
丈量洋船收火足雇船銀三十二兩;
官禮銀六百兩(法蘭西加一百兩,蘇喇減一百兩);
通事禮銀一百兩;
管事家人丈量開艙禮銀四十八兩,小包四兩;
庫房規(guī)禮銀一百二十兩,貼寫十兩,小包四兩;
稿房規(guī)禮銀一百一十二兩,掌按貼寫四兩,小包二兩八錢(內(nèi)八錢掌按小包);
單房規(guī)禮銀二十四兩,貼寫二兩,小包一兩;
船房丈量規(guī)禮銀二十四兩,小包一兩;
總巡館丈量樓梯銀六錢,又規(guī)銀一兩;
東炮臺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西炮臺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黃埔口收銀五兩,小包七錢二分;
虎門口收銀五兩,小包一兩三錢二分;
押船家人銀八兩;
四班頭役銀八兩三錢二分;
庫房照鈔銀每兩收銀一錢;
算房照鈔銀每兩收銀二分。
在中國采購貨物,想要離港,要交納:
管事家人收驗艙放關禮銀四十八兩,小包四兩;
庫房收禮銀一百二十兩,貼寫二十四兩,小包四兩;
稿房收禮銀一百一十二兩,貼寫二十四兩,小包二兩;
稿房收領牌銀一兩,小包二錢;
承發(fā)房收禮銀四十兩,小包一兩四錢四分;
單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八兩,小包一兩;
船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八兩,小包一兩;
票房收禮銀二十四兩,貼寫六兩,小包一兩;
算房收禮銀一兩,小包五錢;
柬房收禮銀十六兩,貼寫一兩五錢,小包七錢二分;
簽押官收禮銀四兩,小包二錢;
押船家人收銀八兩;
總巡館水手收銀一兩;
虎門口收銀五兩,小包一兩三錢二分;
東炮臺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西炮臺口收銀二兩八錢八分,小包七錢二分;
黃埔口收銀五兩,小包七錢二分。(《新柱等奏各關口規(guī)禮名色請刪改載于則例內(nèi)摺》,見《史料旬刊》)
這張清單是新柱簡單調(diào)查后所列,而實際所收的,遠比這些還要多。
六
廣州海關之所以可以如此明目張膽地勒索外商,原因很簡單,一是他們有壟斷權。外商必須通過廣州一地進行貿(mào)易。二是外商沒有申訴權。中國政府規(guī)定外商不得直接與中國政府發(fā)生關系,而通過十三行的規(guī)定實際上就取消了外國人反映問題的權利。
數(shù)十年來,英國一直在想辦法突破十三行的控制。
事實上,前兩年,一貫敢于冒險的英國人曾經(jīng)嘗試過到中國別的地方開展貿(mào)易。
康熙年間,大清王朝結(jié)束海禁,開放對外貿(mào)易,在廣州黃埔、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和江蘇云臺山設立了四個外貿(mào)口岸。不過,外國人還是按明末慣例,只在廣州貿(mào)易。寧波等港口作為開放港之一,很少有外國商船登陸的記錄,直到乾隆二十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實在受不了廣州海關和十三行的種種限制克扣,壯著膽子,北上寧波直接采購茶葉和絲綢。
多年沒見到外國人的寧波官員和商人對洪仁輝等人很熱情,采購進行得很順利。“洪仁輝船長和他的水手們抵達寧波,并受到熱烈歡迎?;貒鴷r,洪仁輝船長帶回了滿艙的中國貨物?!痹趯幉ú少彽牟枞~比在廣州買到的要便宜很多。而且船上的英國貨在寧波也很受歡迎。在這個成功的開始后,英國商人來寧波越來越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