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還推測說,尹壯圖當初提出要密查,其實主要是想到淮揚一帶敲詐鹽商們。因為那一帶鹽商都是巨富,如果尹氏以欽差大臣的聲威一恫嚇,他們必定會大加賄賂,尹氏就能名利雙收了。
連諷帶刺地挖苦譏笑尹氏一通后,皇帝又罵道,這類伎倆就是庸主也不會受騙,還想拿來騙他?真是沒長眼睛,活該倒楣!“若朕燭照所及,情偽周知,小人心術(shù),早已洞見肺肝!”
又一轉(zhuǎn)念,怕尹壯圖畏罪尋死,所以他在上諭中要慶成轉(zhuǎn)告尹氏,不會殺他的頭,叫他好好活著,配合朝廷:“謬妄之處,固難辭咎,然究系愚昧無知,其罪斷不至死,亦不值治以重罪”;皇帝大開宏恩,上一次說不為尹氏報出差費,但現(xiàn)在考慮到他是窮書生,帶的盤費大概不會多,如果不夠用,讓慶成在出差費中酌情分一些給他,讓他健健康康地回來,好接受最后的處理。
沒有辦法,尹壯圖只好硬著頭皮,跟著慶成繼續(xù)這哭笑不得的“全國大檢查”。
一邊檢查,一邊皇帝還不停地給他寫信,問他“途中見商民蹙額興嘆狀否”?全國人民的精神狀態(tài)到底怎么樣?大家對大清政權(quán)支不支持?
尹壯圖知道,自己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用自己的嘴徹底否定自己那道惹事的奏折。因此,接下來這一路,都忙于絞盡腦汁,撰寫大量考察報告匯報給皇上。
在報告中,他一再奏稱:“目見商民樂業(yè),絕無蹙額興嘆情事?!薄敖?jīng)過州縣地方,百姓俱極安帖。隨處體察,毫無興嘆情事?!?/p>
他還用大量篇幅,一次次“如實”報告沿途見聞,熱情歌頌大清王朝的富庶安定,人民的安居樂業(yè):“目擊各省庫項豐,他儲充足,并無絲毫短缺,而往來數(shù)千里內(nèi)復見商賈士民安居樂業(yè),共享升平,實無地方官滋擾之事?!?/p>
“所過淮、揚、常、鎮(zhèn),以及蘇州省會,正當新年慶賀之時,溢巷摩肩,攜豚沽酒,童叟怡然自樂,未聞有官吏滋擾之事?!?/p>
三
“全國大檢查”完成之后,尹壯圖再次上書,表示徹底認罪,“自承虛誑,奏請治罪”。說自己“業(yè)已傾心帖服,可否懇恩,即令回京待罪”?
這些匯報滿足了皇帝的期望。皇帝帶著大獲全勝的滿足總結(jié)處理此案。
五十六年正月初十,乾隆發(fā)表長篇上諭,“令慶成帶同赴山西、直隸、山東、江南等省,盤查倉庫,俱無虧短,是尹壯圖逞臆妄言,其罪已無可逭……”
皇帝總結(jié)此案,從頭道來,說尹壯圖原為內(nèi)閣學士,只是因為云南沒有大員,才破格予以提拔,要說他的才干學問,當閣學已屬僥幸,還想往上爬,“其希榮卑鄙之念,朕早已灼見其肺肝”。因此而污蔑國家政治,其罪甚大。
反復推求之下,皇帝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尹壯圖當初由北京丁憂回籍云南,只應該經(jīng)過直隸、河南、湖廣、貴州等省,怎么會經(jīng)過江、浙、廣西各省?
皇帝自問自答:自然故意繞道各處,與地方官交往,以便打秋風,必須老實交代。
這個指責皇帝也知道不十分有力,因為畢竟只是推測,沒有人證物證。不過他還有更有力的武器。經(jīng)過調(diào)查,皇帝發(fā)現(xiàn)尹壯圖年過七十歲的老母仍在故鄉(xiāng)云南生活?;实壅f,孝道乃人倫之首。作為孔孟之徒,既然你不能將老母接來北京,就應辭職回鄉(xiāng)供養(yǎng)。而尹氏二者都不選擇,一個人在京作官,“乃竟戀職忘親,棄之不顧,尚得謂之人類乎?尹壯圖不但無君,而無親,人倫喪失,豈可忝居朝列,玷辱縉紳?尹壯圖著革職,交與慶成押帶來京,交刑部治罪”。
無君無親,罪過還有比這更大的嗎?
這么大的罪,應該如何處理呢?大臣們經(jīng)過多次商議,按照“挾詐欺公,妄生異議律”(制造假象欺騙政府,故意提出非法建議的罪名),提出應該將尹壯圖判處死刑。
二月初四,乾隆對此案作了終審判決。出人意料地,采取了打擊批判從嚴,組織處理從寬的原則,皇帝說,大家對尹壯圖的量刑是十分正確的。尹氏所犯大罪,即便不殺頭,也應該充軍。
但是皇帝特別仁慈。他尹壯圖雖然卑鄙無恥,心懷惡意,但皇帝肚量如海,風格太高,“不妨以謗為規(guī)”,無則加勉而已。因此“著加恩免治其罪,以內(nèi)閣侍讀用,仍帶革職留任,八年無過,方準開復。”
那意思是說,原本“敵我矛盾”,不過按“內(nèi)部矛盾”處理。降級使用,從副部級降為司局級。因內(nèi)閣侍讀并無缺額,尹壯圖被安排為禮部主事。
說來有趣,皇帝此時忘了他把尹壯圖“戀職忘親”列為定罪的重要理由,處理起來居然讓他繼續(xù)在京任職,與母親分離。
倒是尹壯圖知趣,一通感激涕零之后,他以侍奉老母為由,申請辭職。辭呈一上,皇帝無法拒絕,只好放他回家。五十七年八月,尹氏領(lǐng)了圣恩,卷了鋪蓋回老家養(yǎng)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