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那些貢品(5)

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 作者:張宏杰


李侍堯之所以如此熱衷“辦貢”,討皇帝喜歡固然是一個原因,而另一半的原因是進貢過程中,自己可以大肆向下屬攤派。而且,進貢后退回的寶物,他居然也納入自己的私囊。當時來中國的朝鮮使節(jié)風聞,“大抵侍堯貪贓中,五之三入于進貢。”原來,為了表示風度,臣下所進貢品,皇帝一般不會全收,只能擇收部分,其他要退回。這張貢單中,皇帝所收的只有十來樣,其他玉器、宋元古瓷、龍袍、紫檀寶座、琺瑯等七十四項數(shù)百件都歸李氏所有。乾隆四十五年李侍堯緣事治罪籍家,結(jié)果抄出“黃金佛三座,真珠葡萄一架,珊瑚樹四尺者三株”,“此是侍堯進貢物件而還給者也”。

山東巡撫國泰也是“進貢能臣”演變成貪污案犯的典型一例。國泰進貢成績之突出,連乾隆都曾夸其“進貢為優(yōu)”,“優(yōu)于辦貢”,進貢之勤快到了令皇帝有點煩的程度。乾隆四十七年正月初六日,皇帝在山東巡撫國泰的貢折上批道:何必獻勤至是?今所貢才器都閑置圓明園庫,亦無用處,數(shù)年后爛壞而已。真成大笑話。

就在此批發(fā)出僅三個月后,即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國泰就犯了案,原因是對下屬強行攤派,聚斂個人財富,致使山東通省虧空。七天之后,國泰即被賜自盡。

乾隆年間侵貪大案而與進貢有關(guān)者,除李侍堯、國泰、伍拉納外,還有浦霖、阿思哈、盧焯、恒文、良卿、方世俊、高樸、彰寶、王望、勒爾謹、陳輝祖、郝碩等無數(shù)大案,而這類敗露的大案充其量不過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整個官僚體系通過進貢這個借口直接汲取的財富,不知凡幾。

進貢過程中的貪腐行為,不過是進貢的諸多后果中最輕的一種。更為嚴重的是,皇帝對物欲不加節(jié)制的追求,給天下傳達了許多不良的信息。

第一個后果是官場奢侈之風的刮起。

乾隆晚年,社會風氣日趨奢糜。官場之上,官員們整日比的是誰家的廚子好,誰請的戲子高明,誰收藏的古玩稀奇。據(jù)說當時在江南一帶的仕宦社會中,人們有“三好”,即“窮烹飪,狎優(yōu)伶,談骨(古)董”。這也可以說是整個乾隆時代官宦、士人階層平日愛好的一個縮影。

乾隆晚年,許多官衙終日歌舞升平,花天酒地。河道總督衙門是最典型的代表。每次總督興辦治河工程,“每于工次搭蓋館舍,并開廛列肆,玉器鐘表綢緞皮衣無物不備,市儈人等趨之若鶩,且有娼妓優(yōu)伶爭投覓利,其所取給者,悉皆工員揮霍之貲,而工員財賄,無非由侵漁帑項而得?!倍氯饪诠こ虝r,“工次奢侈揮霍,開廛列肆,玩好生色,無所不有?!?/p>

另一個影響是官場上送禮之風的興起。

乾隆六十年,福建巡撫浦霖貪污案發(fā),皇帝查抄其家,查出“三鑲玉如意大小共一百五十七柄”,皇帝驚嘆:“此與唐元載查籍家財胡椒至八百石何異”。其實皇帝大可不必如此驚詫莫名,胡椒至八百石,可能吃不了,百數(shù)十柄如意卻是稍有頭臉的臣子必須常備的,除了給皇帝的貢品以及皇太后圣壽、阿哥成親、公主下嫁的需要,進京陛見,處處打通關(guān)節(jié),哪一項應酬少了“如意”能如意?

乾隆晚年,官場上無錢不辦事。王望就官甘肅時,全省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一千見面,二千便飯,三千射箭。意思是說,送一千兩銀子給王望不過能見上一面;送二千兩銀子,王大人賞臉的話,有望留吃一頓便飯;送三千兩銀子,王大人高興,會和送禮的人一起拉拉弓,射射箭,練練騎射,以示關(guān)系更近一層。從見面到吃飯再到一同玩一玩,表明和掌管全省錢財物大權(quán)的布政使的關(guān)系,一步步拉近,而主導這種關(guān)系遠近的砝碼就是白銀。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布政使王望冒賑案發(fā),還揭露出一個新的職業(yè):“坐省長隨”,就是把“貼身長隨”派去做駐省城的聯(lián)絡員,有點像今天的“辦事處”。據(jù)后來接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贊說,王望在任時,令各下屬州縣專派出自己的貼身“長隨”守候在省城,建立“駐省城辦事處”。這些人在省城,就專門負責與王的家人交朋友,拉關(guān)系,探聽信息。凡有屬員饋送王望金銀時,就裝入酒壇內(nèi),用泥封好,由這些“坐省長隨”送進。王望交待說:“我遇有需索時就令人通知坐省長隨,以便送信給各州縣,所以各州縣有饋送我的東西全由坐省長隨經(jīng)手。”王望在短短數(shù)年間聚斂了三百萬家財,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坐省長隨”來完成這些“交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