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詞題為送茂嘉十二弟,但全詞唯有“休憶對床風雨”一句牽涉到兄弟別情,其他全是“戲賦”、“戲語”之詞,似乎將自己的乖舛命運全歸結為“辛”姓,其實是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滿腹牢騷憤慨。讀了之后,不但沒有“戲”味,反覺“辣”氣逼人。這類以游戲面貌出現(xiàn)而表達嚴肅主題的俳諧詞在辛棄疾集中還有不少,是辛棄疾詞中不可忽視且獨具風貌的作品。
我們現(xiàn)在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正是因為這“更十分向人辛辣”的性格,使辛棄疾與南宋官場格格不入,甚至于到了“堪吐”的地步。 淳熙九年(1182),他終于被朝廷毫不留情地“吐”了出來,從此開始了他兩段將近二十年的閑退生涯。
1 見岳珂《桯史》卷八,記此詩為完顏亮所題。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則認為此詩是翰林學士蔡珪所作,而為完顏亮所冒名,文字也略有出入。
2 樞密院:宋朝掌管全國軍事的最高權力機構。其職權為主管國防機密、兵符、軍籍、選差路分都監(jiān)以上將官及諸班直、內(nèi)外禁軍等事。大致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的中央軍委和國防部的部分職能。
3 詞初起時主要是配合音樂歌唱的,因此也根據(jù)樂段分成若干段,唐宋詞主要有四種段落形式:不分段的叫“單調(diào)”,分成兩段的叫“雙調(diào)”,三段稱“三疊”,四段稱“四疊”,每段習稱為“遍”、“片”或“闋”,其中以雙調(diào)最為常見。
4 宋代在各路(“路”相當于今天的“省”)設立轉(zhuǎn)運使司,俗稱“漕司”,除掌管一路或數(shù)路財賦外,還兼有考察地方官吏、維持治安、清點刑獄、舉賢薦能等職責。辛棄疾做的是副使,也就是“漕司”的名義上的二把手。不過,南宋時期很多地方不設轉(zhuǎn)運使,轉(zhuǎn)運司實際是由副轉(zhuǎn)運使當家。
5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卷三《張史和戰(zhàn)異議》:“張浚老臣,豈其念不到此,而誤于幕下輕易之謀,眩于北人誑順之語?!?/p>
6 安史之亂中,李隆基攜楊玉環(huán)匆匆逃亡四川,行至馬嵬坡,護駕將士要求處死楊國忠兄妹才肯繼續(xù)前行,李隆基不得已而賜楊玉環(huán)自縊。趙飛燕后被廢為平民,自殺而死。
7 南宋地方行政采取四權分立制。路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每路建制分四個系統(tǒng):帥司、漕司、憲司、倉司。路的安撫司首長叫安撫使,統(tǒng)轄地方文武,同時兼任知州或知府,是行政區(qū)的軍政長官,俗稱帥臣。漕司經(jīng)略一路財政稅賦,并負有監(jiān)察職責,長官叫轉(zhuǎn)運使,俗稱漕臣。憲司主管一路刑獄,長官稱提點刑獄公事。倉司負責一路倉儲,長官稱提舉常平公事。四司中,安撫使職權最重,但它也受漕、憲、倉三個監(jiān)察司多方面的牽制。
8 很多人認為這首詞是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寫于江西安撫使任上。但據(jù)鄧廣銘先生考證,應作于淳熙六年或七年湖南任上,理由如下:1、張堅在江西的后任錢佃于淳熙六年到任(南宋轉(zhuǎn)運司只設一名長官),兩人必于此年辦理交接,張堅離任;2、據(jù)《宋會要》記載,淳熙八年七月“江西運副錢佃”、“知興元府張堅”已因為前一年在任上修舉荒政有功而獲提拔。
9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庇锰啤ざ拍痢毒湃正R山登高》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薄败囕喫慕恰?,用唐·陸龜蒙《古意》詩:“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棲托。愿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皫p腰圍”,用《梁書·昭明太子傳》中昭明太子蕭統(tǒng)因讀書勞累而身體消瘦之事,蕭統(tǒng)“體素壯,腰帶十圍,至是減削過半”。唐·杜甫《傷秋》詩亦有“懶慢頭時櫛,艱難帶減圍”之句,故此也含有因世事艱難而形容消瘦之意。
10 任太府卿,為太府寺長官,從四品。太府寺掌邦國財貨之政令,及庫藏、出納、商稅、平準、店宅、市易之事。
11 館閣貼職分九等,自上而下依次為:集英殿修撰、右文殿修撰、秘閣修撰、直龍圖閣、直天章閣、直寶文閣、直顯謨閣、直徽猷閣、直秘閣。辛棄疾被降了兩個等次。
12 祠祿官也稱宮觀官,是宋朝特有的職官制度。宋代崇信道教,在京城和各地建立了眾多宮觀,在京者稱為京祠,在外者稱為外祠。凡大臣罷官以后,一般會讓他擔任管理道教宮觀的祠官表示優(yōu)禮,沒有實際事務,而且絕大多數(shù)也不到所主管的宮觀供職,只是按月領取一定的俸祿,完全是一種閑職。陸游《夜賦》:“世路澀如棘,祠官冷欲冰”,劉克莊《答翁定》:“牢落祠官冷似秋”。
13 金?。汗儆?。組:系在官印上的絲帶。累累:聯(lián)貫成串貌,意指不斷地加官進爵。對床風雨:韋應物《示全真元?!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贝司溆髦感值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