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1971)亮出底牌(12)

毛澤東最后七年風雨路 作者:顧保孜


   第二章 (1971)亮出底牌(12)
  
  為此,葉群曾出面打電話給毛澤東,提出林彪想與毛主席談一談。但是,毛澤東卻遲遲不作答復。林彪夫婦想來想去,認為江青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跳板。林彪不得不放下架子求助江青,為其安排會面事宜。正好江青也想給林彪拍照,那一段時間,江青對攝影十分迷戀,從山水花鳥到人物肖像都在她的鏡頭搜索的范疇內(nèi)。
  
  正好《解放軍畫報》向江青約稿。恰在此時葉群電話打來,說林副主席要來看望她。
  
  江青喜出望外,決定八一建軍節(jié),這張肖像就拍林彪!
  
  為了討好江青,林彪只好配合。
  
  這張相照了兩次。江青說她在釣魚臺已經(jīng)布置好了,讓林彪去。因為走得急,林彪臉都沒刮。到了釣魚臺,他現(xiàn)借了江青秘書的刮臉刀修了一下面。
  
  江青將照片拍了,但林彪?yún)s沒有得到毛澤東同意接見的意向。
  
  林彪在連吃閉門羹后,終于放棄努力。他知道,毛澤東已無意修好,自己在政治上已經(jīng)沒有退路,前途兇多吉少,不得不面對日益臨近的最后攤牌。為此,林彪心情沉重。七月上旬,他攜葉群一道離開北京前往北戴河。據(jù)前往機場送行的吳法憲回憶說:“林彪很沉悶,一句話不講,和過去完全不同,很反常?!?br>  
  果然,林彪一去不復回,兩個月后便從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消失,葬身異國的荒漠中。
  
  這次美國總統(tǒng)沒糊涂,派了他的高級顧問——“中國通”基辛格博士秘密前往中國,為他“投石問路”
  
  1971年7月9日,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踏入北京,開始了他48小時的秘密訪華旅程。
  
  美國這次派密使前往頭號敵對國家,是有著深刻時代背景的。
  
  由于美國一直奉行封鎖、遏制和敵視中國的政策,中美兩國處于敵對狀態(tài)長達二十二年之久。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quán)地位受到削弱:核壟斷已不復存在;經(jīng)濟上受到西歐、日本的有力挑戰(zhàn);蘇聯(lián)軍力不斷增強,對外全面擴張,態(tài)勢咄咄逼人。美國深陷越戰(zhàn),損失慘重,擺脫越戰(zhàn)泥潭已成當務之急。尼克松期盼同中國改善關(guān)系,有助于“結(jié)束那場戰(zhàn)爭的苦惱”。通過美中和解,還可提高其與蘇聯(lián)談判“軍備控制”的資本和增強其在全球與蘇聯(lián)爭霸的戰(zhàn)略地位。他也認識到,中國已成為“世界五大力量”之一,不可能再把中國排斥在國際事務之外了。
  
  就中國而言,迎接美國密使到來,也是受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
  
  六十年代末中蘇關(guān)系日趨惡化,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后,中國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緩和對美關(guān)系,有利于抵抗蘇聯(lián)的威脅;也有利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統(tǒng)一大業(yè);同時還可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在外交上打開新的局面。
  
  正是由于上述形勢的變化,二十多年處于敵對狀態(tài)的中美關(guān)系開始緩解了。但從雙方改變看法到尼克松訪華,經(jīng)歷了數(shù)次互相試探和逐步接觸的過程。從中國請斯諾上天安門城樓到毛澤東和斯諾談“請尼克松來談”,再到中國與美國運動員接觸,繼而正式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這一系列“破冰”舉動之后,兩國領(lǐng)導人都心里明白:他們的手既然能夠握住小小乒乓球,同樣也能握住地球。
  
  乒乓外交不僅帶給東西兩大國一個民間交往的機會,同時也成為打破兩國之間封凍了22年官方交往的機會!“小球”順利地推動了“大球”,將中美官方正式接觸的時機推進到成熟的季節(ji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