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970)雙劍交鋒(5)
新華社攝影記者杜修賢自從4月在人民大會堂拍攝毛澤東外事活動之后,不到一個月,再次接受拍攝毛澤東會見外賓的任務。
5月中旬,越南領導人秘密來華,先拜會周恩來,接著就要拜見毛澤東。
中央辦公廳決定拍攝此次活動的攝影記者還定杜修賢。
杜修賢秉承了陜北人的直性子,他一接到通知,馬上向辦公廳汪東興告急:“總理一個人的活動就夠我忙的,又加個主席……這怎么忙得過來呀!”
汪東興可不管這些,直言相告:“忙不過來也要忙,你是中央新聞外事攝影小組的組長,主席的外事新聞攝影你必須管起來!”
“那……我只是管主席一人?還是連同總理兩人一起都管?”
“當然兩人都管!”領導的口氣十分干脆,沒有商量的余地。
杜修賢不說話了,與其猶猶豫豫還不如干脆答應。以前有過幾位攝影記者先后負責毛澤東的專職攝影,現(xiàn)在他們都離開了??磥硭褵o退路,必須“真槍實彈”上場了。
進入中南海從事新聞攝影已經(jīng)十余年的他,為領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瞬間,那些傳神畫面早被億萬人民熟爛于心,呼之欲出,這其中也包括毛澤東早些時候的珍貴照片。
杜修賢對毛澤東的了解,更多是從取景器里獲得的。在他的記憶里,毛澤東很風趣,一舉一動都帶有詼諧的成分,特別是濃郁的湖南話,使得本詩意的語言更加悅耳同時也更加難懂,為此工作人員沒少鬧笑話,待毛主席明白他的原話已被別人理解得成牛頭不對馬嘴時,他自己也會跟著大家一起大笑,絲毫沒有一絲責備之意。
他記得有一次,還是上世紀60年代,因為天安門前的毛主席大幅畫像要更換,需要拍攝新的標準相片供畫家們臨摹,重繪一張巨幅畫像。
他們中央新聞組幾個記者就趁主席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之際,為他照一些正面像。那天大家早早地來到毛主席開會的東大廳外架好和照相館一樣的大座機,也用黑色蓋布遮擋著光線。中午,散會了,毛主席走了出來,用他特有的那種大步流星的步伐朝杜修賢他們走了過來。估計辦公廳主任已經(jīng)通知主席要給他拍攝正面像。毛主席看看大家,看看那張空著的凳子,凳子后面的背景是三合板上蒙著一塊白布。
毛澤東沒有說話,徑直走到為他擺放的凳子前坐下。他表情嚴肅,好像在舉行什么重要儀式似的。
杜修賢知道主席不喜歡面對鏡頭,就趕緊對焦距,想早點照完。可是他一看取景器卻傻了眼:明明正面對著鏡頭的毛澤東,怎么眨眼功夫就轉(zhuǎn)了向,側(cè)著臉對著鏡頭。這是怎么回事?他還以為是椅子沒有放正,可是探出腦袋一看,椅子是正的,是主席自己側(cè)過了身子。不僅頭部側(cè)著,連整個身子都側(cè)著。
主席為什么要側(cè)著臉照相?是不是不喜歡面對鏡頭?猜來猜去,杜修賢也猜不透主席的心思。一般標準照都是正面像,誰也不敢擅自作主給主席照側(cè)面像。大家在一邊直著急,可沒有哪個敢上前提醒主席坐正。杜修賢急中生智,干脆將大相機連架子端起來,順著主席的姿勢移了半個圈,直到又一次將鏡頭對準他。
毛澤東一聲不吭,滿臉不快地望望黑幽幽的鏡頭,幸好沒有再轉(zhuǎn)側(cè)身子。他們趕緊利索地搶拍了幾張就關了機子,好讓主席早一點“解放”。誰知關了相機,毛主席倒不慌不忙站起身,掏出香煙點燃,不緊不慢地吸了起來。
新華社攝影記者杜修賢自從4月在人民大會堂拍攝毛澤東外事活動之后,不到一個月,再次接受拍攝毛澤東會見外賓的任務。
5月中旬,越南領導人秘密來華,先拜會周恩來,接著就要拜見毛澤東。
中央辦公廳決定拍攝此次活動的攝影記者還定杜修賢。
杜修賢秉承了陜北人的直性子,他一接到通知,馬上向辦公廳汪東興告急:“總理一個人的活動就夠我忙的,又加個主席……這怎么忙得過來呀!”
汪東興可不管這些,直言相告:“忙不過來也要忙,你是中央新聞外事攝影小組的組長,主席的外事新聞攝影你必須管起來!”
“那……我只是管主席一人?還是連同總理兩人一起都管?”
“當然兩人都管!”領導的口氣十分干脆,沒有商量的余地。
杜修賢不說話了,與其猶猶豫豫還不如干脆答應。以前有過幾位攝影記者先后負責毛澤東的專職攝影,現(xiàn)在他們都離開了??磥硭褵o退路,必須“真槍實彈”上場了。
進入中南海從事新聞攝影已經(jīng)十余年的他,為領導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瞬間,那些傳神畫面早被億萬人民熟爛于心,呼之欲出,這其中也包括毛澤東早些時候的珍貴照片。
杜修賢對毛澤東的了解,更多是從取景器里獲得的。在他的記憶里,毛澤東很風趣,一舉一動都帶有詼諧的成分,特別是濃郁的湖南話,使得本詩意的語言更加悅耳同時也更加難懂,為此工作人員沒少鬧笑話,待毛主席明白他的原話已被別人理解得成牛頭不對馬嘴時,他自己也會跟著大家一起大笑,絲毫沒有一絲責備之意。
他記得有一次,還是上世紀60年代,因為天安門前的毛主席大幅畫像要更換,需要拍攝新的標準相片供畫家們臨摹,重繪一張巨幅畫像。
他們中央新聞組幾個記者就趁主席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之際,為他照一些正面像。那天大家早早地來到毛主席開會的東大廳外架好和照相館一樣的大座機,也用黑色蓋布遮擋著光線。中午,散會了,毛主席走了出來,用他特有的那種大步流星的步伐朝杜修賢他們走了過來。估計辦公廳主任已經(jīng)通知主席要給他拍攝正面像。毛主席看看大家,看看那張空著的凳子,凳子后面的背景是三合板上蒙著一塊白布。
毛澤東沒有說話,徑直走到為他擺放的凳子前坐下。他表情嚴肅,好像在舉行什么重要儀式似的。
杜修賢知道主席不喜歡面對鏡頭,就趕緊對焦距,想早點照完。可是他一看取景器卻傻了眼:明明正面對著鏡頭的毛澤東,怎么眨眼功夫就轉(zhuǎn)了向,側(cè)著臉對著鏡頭。這是怎么回事?他還以為是椅子沒有放正,可是探出腦袋一看,椅子是正的,是主席自己側(cè)過了身子。不僅頭部側(cè)著,連整個身子都側(cè)著。
主席為什么要側(cè)著臉照相?是不是不喜歡面對鏡頭?猜來猜去,杜修賢也猜不透主席的心思。一般標準照都是正面像,誰也不敢擅自作主給主席照側(cè)面像。大家在一邊直著急,可沒有哪個敢上前提醒主席坐正。杜修賢急中生智,干脆將大相機連架子端起來,順著主席的姿勢移了半個圈,直到又一次將鏡頭對準他。
毛澤東一聲不吭,滿臉不快地望望黑幽幽的鏡頭,幸好沒有再轉(zhuǎn)側(cè)身子。他們趕緊利索地搶拍了幾張就關了機子,好讓主席早一點“解放”。誰知關了相機,毛主席倒不慌不忙站起身,掏出香煙點燃,不緊不慢地吸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