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人街的家宴(1)

請客 作者:于仁秋


    唐人街的家宴(1)

    趙玉敏、周強商量了好一陣,還是未能把請客的日子、細節(jié)定下來,忽然接到吳國忠的電話,請他們?nèi)ジ把纭?/p>

    吳國忠和妻子一家人住在唐人街的一個小巷子里,一幢兩層樓的房子,外表看起來很不顯眼,室外放了兩盆花草。

    趙玉敏、周強找到了吳國忠住處,按門鈴,應聲出來開門的是個三十來歲的美艷少婦。她自稱是吳國忠太太的妹妹,叫李秀玉,長得極是嫵媚,身材苗條雙峰飽滿,笑起來一排白牙欲露未露,天生一段女人味。只是她表情呆滯,笑得勉強,看一眼周強便把眼皮垂下,兩手扶著門,一副木木然的怯態(tài)。

    吳國忠出來迎客,一一將家人介紹給他們。太太李秀蘭,也像妹妹一樣長得面目姣好,只是比妹妹矮了半個頭,雖沒有妹妹那種苗條身材襯托眉清眼秀的嫵媚,但看上去卻比妹妹樸實可親。兩姐妹都文靜羞怯,難得主動說一句話。

    吳國忠和李秀蘭的兒子吳毅,英文名埃力克,十二歲,長得極像他母親,在男孩子里嫌太單薄了些,個性也像他母親,羞怯內(nèi)向,規(guī)規(guī)矩矩很有禮貌,只是極少說話。

    吳國忠的老丈人李明德,六十多歲,身材矮小,頭發(fā)花白,也是個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對趙玉敏、周強點點頭表示歡迎,未說一個字,笑瞇瞇的一臉和善,讓人看了知道他心里喜歡。主、客見過,寒暄完畢,到客廳坐下喝茶,老丈人卻到飯廳里一張椅子上坐下,閉目將頭靠在椅背上。一會兒,李秀蘭拿著一瓶眼藥水走過去,用手輕輕將她爸爸的眼睛分開,給他滴眼藥水。左右眼都點好了,老人家又閉目養(yǎng)了一會兒神,才站起來去廚房準備炒菜。吳國忠悄悄地對周強說:“老人家做了一輩子廚子,在熱燙的廚房站了幾十年,鬧下個眼病?!敝軓娬f:“老人家有眼病,還不叫他歇著。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又給我們做菜,真叫人不好意思?!眳菄艺f:“好廚師的樂趣就是為家人朋友做拿手好菜,這難道你不知道?”

    周強聽吳國忠老丈人一家人自己說話,都是道地的廣東臺山話,便笑著問吳國忠:“做了這么些年的臺山女婿,你的臺山話怎么樣?”

    吳國忠說:“聽得懂,但也不是完全聽得懂。說就不行了?!?/p>

    趙玉敏好奇地問道:“那你和老丈人怎么溝通交流呢?”

    吳國忠笑道:“他能聽一些普通話,我能聽一點臺山話,住在一起時間長了,能明白對方的意思?!?/p>

    吳國忠一邊請周強、趙玉敏喝茶吃瓜子,一邊說:“其實我老丈人說的是更傳統(tǒng)的臺山話,比他兩個女兒說的多帶一些土話,更不好懂?!眳菄铱此寺牭盟贫嵌臉幼?,便簡單地給他們說了說李秀蘭一家移民美國的故事。

    李家移民美國,從李秀蘭的曾祖父李承訓開始。李承訓應該是個厲害角色,他在一八八二年到一九四二年的美國排華時期居然在一八九五年以商人的身份進入美國,很快就在紐約唐人街混出了名堂,據(jù)說是做生意發(fā)了財。他一九二年被人殺死,大概和他做的生意有關,非賭即娼。

    李承訓的兒子、也就是李秀蘭的祖父李啟榮,是李承訓1900年回臺山娶妻時生的,在臺山長大念書,十幾歲時開始申請來美國。算起來,他是在五四新文化時期讀中學的。吳國忠曾經(jīng)讀過他年輕時在臺山的族刊上發(fā)表的文章,寫得很漂亮。

    李啟榮本是美國公民之子,但他來美國卻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那些年間,美國移民官員得知有些華人購買他人的身份來美,便懷疑所有來美華人都是冒充的,于是對每個華人都詳細詢問,問題越問越多,稍答不對,就會被遣返回中國。李啟榮一九一九年拿著公民兒子的證件來美國,移民官員問他,他家有多少間房間,他說八間,移民官員便說他是冒充的,他家應該有九間房間,原船將他送回中國。后來他們猜測,移民官員硬說他家有九間房間,是把雞舍也算進去了。那些移民官員是夠歹毒的。

    李啟榮一九二二年第二次來美,移民官員問他家里是不是有一條黃狗,他說沒有。移民官員又說他是冒充的,他急中生智,便說原來家里是有條黃狗,但他離家時殺了吃了。那移民官員自以為對中國文化有深入了解,知道廣東人愛吃狗,居然就相信他是說真話,批了他入境。

    李啟榮來到紐約,父親已被人殺死,他只能投靠鄉(xiāng)親,到洗衣館打工,從此做了一輩子洗衣工人。但他有志氣,星期天去教會學校學英文,后來居然可以替?zhèn)鹘滩嫉赖难蠼淌孔龇g,不過他一輩子卻從未信教受洗。

    李啟榮一九二八年回國一趟,住了一年多,跟原配妻子生下了李明圣、李明德兩個兒子。李啟榮為了回美時不再被移民官員刁難,便先做足了功課。那時,如果是第一次來美,移民官員會問家鄉(xiāng)、家庭的情況;如果是回中國探親重返美國,他們就會問在美國居留地的情況。李啟榮把紐約唐人街縱橫幾十條街的街名全記下來了,店鋪的名號也都記下來了。到他一九二九年回美,移民官員正好是問他紐約唐人街的街道,原是問他住所鄰近的幾條街,見他對答如流,起了疑心,就攤開一張地圖,一條街一條街細細問他,他也一條街一條街地精確地回答。那移民官員最后嘆道,像你這種人才,不能為政府做事,也真是可惜了。這些事是吳國忠、李秀蘭的兒子埃力克上中學時做家庭歷史作業(yè),到移民局檔案里查出來的。

    李啟榮回美國時,正趕上經(jīng)濟大蕭條,他就繼續(xù)開洗衣館勉強維生。他的英文名字叫山姆,洗衣館便叫Sam's Laundry,離唐人街只有幾條街,顧客主要是猶太人和意大利人。

    李啟榮為人誠實正直,顧客多是老顧客,有些家庭連續(xù)幾代都在他的洗衣館洗衣。有的老顧客搬去布碌倫住,卻還是每星期坐地鐵送襯衫到李啟榮的洗衣店來洗。他們的后代也繼續(xù)送衣服來洗,就像是家庭傳統(tǒng)一樣,一代一代往下傳。

    吳國忠的兒子在圖書館找出當年的報紙記載,復印了回來給吳國忠看,吳國忠細讀之后大為震動。根據(jù)報紙報道,一九六五年李啟榮去世,出殯時來了幾百人,其中有不少是已經(jīng)搬到郊區(qū)去住的意大利人、猶太人,聽說Sam去世了,專程趕來送他一程。有一位老顧客的兒子在州參議院做事,說要提議將Sam's Laundry列為歷史遺跡,后來有地產(chǎn)商出高價買那片地,地主立即賣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埃力克把他找到的有關他曾祖父的報紙給吳國忠看,淚流滿面地說:“爸爸,我讀這些記載,雖然里面沒有什么動聽的詞句,

    可我讀有關曾祖父葬禮的報道,比讀什么偉人傳記都更受感動。”那年清明,吳國忠和李秀蘭全家一起到布碌倫的墳場去給李啟榮掃墓,埃力克到了墓前,雙膝跪下,哀哀啜泣。

    埃力克曾經(jīng)去過他曾祖父當年開洗衣店的地段,只見豪華公寓拔地而起,哪里還有洗衣店的蹤影?他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My Founding Grandgreat father》(我那奠基之曾祖父),套用美國《The Founding Fathers》(奠基之國父們),以華裔的角度,寫出“奠基”的新意,文章感情真摯,得了紐約市中學生作文競賽第一名。

    李秀蘭一家,就像很多其他華人家庭一樣,雖說是四代移民美國,可每一代都是新移民。那是因為上世紀四十年代以前,美國華人社會婦女太少,大多數(shù)男人只得回國結婚,婚后將妻子兒女留在中國,待兒女成年后才接來美國,結果每一代都是新移民,都得從頭學起做起。

    李啟榮有兩個兒子,長子李明圣一九四九年離開臺山去香港,在香港住了幾年后來美國;次子李明德一九六年從臺山赴香港,然后來美國。他們的孩子們都在臺山出生長大,七十年代以后才接來美國的,來的時候已是青年,又是新移民。到了吳國忠、李秀蘭的兒子埃力克這一輩,算起來已經(jīng)是第五代了,才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