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不能言最可人(1)

天雨流芳 作者:李霖燦


林木如畫,奇石玲瓏可人;

沉默是金,頑石亦能點(diǎn)頭。

石頭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所以《紅樓夢》上賈寶玉曾說過「木石因緣」的話。歷史上也有所謂的石器時光。洪荒太古時代,人類與石為鄰,見到的是它,碰到的是它,使用的也是它,坐的是它,睡的也是它,所以唐代的太上隱者曾有五絕一首:

偶來松樹下,

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

寒盡不知年。

這也可以說是人類對石頭舊情的念念不忘。以石為枕,當(dāng)早于唐朝一大段遼遠(yuǎn)的時光。

在中國的神話中,還有女媧氏煉石補(bǔ)天的故事。石頭竟可以補(bǔ)天,可能是石器時代傳說的遺留?!都t樓夢》上說,當(dāng)初女媧氏一共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卻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多余的一塊就成了曹雪芹氏所寫的《石頭記》。這青埂峰下的奇石在各方面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

在英國地方,有巨石文化群的遺存,龐然巨塊,植立有序,亦不知其年紀(jì),總在洪荒太古之中。只是不知當(dāng)年,赤手毫無憑借,如何搬運(yùn)堆植得如此美麗?近來得計算機(jī)的大力支助,科學(xué)家才知道它的功用在于歷法,和「敬授農(nóng)時」有大關(guān)系。太古人類的智慧固然可以佩服,但是在實(shí)用之外,還這么壘疊如畫,更耐人欣賞。尤其月夜射影,蒼茫神秘,簡直就是大藝術(shù)家疊石造園的神品杰作。

中國晉朝時光,據(jù)《蓮社高賢傳》:「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jīng),群石皆為點(diǎn)頭。」這就是所謂的「生公說法,頑石點(diǎn)頭」的故事,耐人領(lǐng)悟,現(xiàn)在蘇州虎丘山還留有點(diǎn)頭頑石的遺跡。

徐霞客先生曾說過「石頭是天地之骸骨,流水是天地之血脈」,所以他日以游山玩水為事。他對安徽黃山的印象極深,曾說過「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話。黃山的仙桃石是天都峰上的極品,張大千先生對我說,有些太巧的山石雖可欣賞,但不能入畫,黃山的「仙人進(jìn)寶」和「丞相觀棋」石群雖是石中精英,和雁蕩的「老僧巖」一樣都是自然界的杰作,相片中可以洞見名山奇石的動人心弦,卻不能依其形似而作畫稿。

若把山頂海底的奇石移入人間園林,那便是中國文人的巧思。在西方庭園中放雕像的地方,中國的造園家便在那放置奇石。蘇州的獅子林便是最好例?!赣惺缧郦{,回顧生猛姿」,而且一看便好,轉(zhuǎn)看轉(zhuǎn)好,面面俱好,人生歷程,也能如此妥帖安排嗎?

放一座雕像,是張三便是張三,不能是李四,放一疊奇石,因心成像,變化無窮,更耐人尋味。我嘗說道,院中植雕像,那是工筆畫,植奇石就相近于抽象畫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秋庭戲嬰圖》上有一挺奇石,常使我欣賞不置。這是蘇漢臣氏的甲作,大家都愛這兩個作棗戲的兒童,張大千氏偏愛枝葉扶疏的木芙蓉花,我卻獨(dú)喜這一劍奇石,真是頂天立地,和芙蓉剛?cè)嵯酀?jì),位置的妥帖,質(zhì)感的描繪……一一都令人心折。古代大匠,無所不能,怎不令人傾服贊嘆?

一位武俠小說迷的老朋友,對這幅畫別有會心,沖口便說出「擎天一劍」的形容,使我連道:善哉!善哉!要不要送給古大俠楚留香?可知畫上一石,亦有無窮美名遐想。

宋朝人酷愛奇石,宋徽宗造艮岳,便要把天下的太湖奇石,一網(wǎng)打盡據(jù)為己有,于是遂有了《水滸傳》上「吳用計劫生辰網(wǎng)」的故事。后來這些奇石被金兀朮劫往北京,元滅金,經(jīng)歷了朱明和清朝,現(xiàn)在仍在宮內(nèi)養(yǎng)性齋前供人憑吊。歷史學(xué)家對這一堆頑石,有說不盡的滄海桑田之感。藝術(shù)家則說,何不換一個角度來看,石濤大師是疊石巨匠,曹雪芹亦是個中高手,在他的大觀園藍(lán)圖上說得頭頭是道,頑石何罪,不必懷古,且作欣賞何如?

而且還可以以石參禪,日本京都龍安寺有名的禪石庭園,以十六塊奇石作海上三山狀,供中外世人尋思至今。這又是一番天人境界的觀照法了。誰曾想到玩石一叢,無才補(bǔ)天,卻還如此的深邃多姿?

宋朝的米芾,他對奇石情有獨(dú)鐘,在他的寶晉齋中,蓄有研山一列。不但畫圖為證,而且解說詳明。那一根石筍有什么特色?有什么奇妙?像什么形狀?還要說生云生霧、逢雨生津,我看倒像是情人眼中生了西施,那是愛石入迷老眼生花了。

他不但愛把小小的石筍研山置于案頭欣賞,而且一聽說哪兒有奇石,一定要去看個究竟。有一次,他到蘇州去作太守,聽說官舍后花園中有石奇丑,便為之大喜。到任之后,鄭重其事著官服,具手版,擺下了全副儀仗執(zhí)事,親到那奇丑的巨石之前,規(guī)規(guī)矩矩鞠躬下拜,口中還念念有詞,連呼「石兄石兄」不已。窺究其意,很可能是說老兄老兄,真佩服了,沒想到你長得比我還丑。

天下事怎么說?「丑」竟是石頭的「美」之條件之一,與其他的「透、陋、瘦、秀」合成了「石之五德」,成了評石的五個標(biāo)準(zhǔn)。可知天下事因時、因地、因物、因情而制宜,很難得一網(wǎng)之下就囊括「天下英雄唯使君」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