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維也納(二)

外國音樂在外國 作者:陳丹青


“在歐洲,可能沒有一座城市像維也納這樣熱衷于文化生活。幾個世紀來,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既無政治野心又無軍事行動,因此繁榮昌盛。那種國家的自豪感最強烈地體現(xiàn)在追求藝術(shù)的卓越地位上?!贝耐裆谝话税艘荒?,他這樣描述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每天早晨看報的時候,普通維也納市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國會辯論或世界大事,而是皇家劇院上演的節(jié)目?!睋?jù)他說,路人不會仰望漫步街頭的豪紳或總理,但是,“一個皇家男演員或一個歌劇女演員在街上走過,每一位女售貨員或者馬車夫都會認出他們”。

且看這份家庭記憶:

有一天,我家廚娘噙著眼淚跌跌撞撞走進房間對我們說:她剛才聽人說夏洛特·沃爾特(城堡劇院最著名的女演員)死了。這極度的悲傷使人莫名其妙,半文盲的老廚娘從未去過高貴的城堡劇院,也沒在舞臺上或日常生活中見過夏洛特。

與茨威格一樣,貢布里希的家庭也是維也納猶太中產(chǎn)階級,生于一九〇九年。他的弄音樂的母親與弗洛伊德和馬勒相熟,姐姐則是勛伯格圈子里的??汀6兰o初維也納人如何看重藝術(shù)教養(yǎng)呢,他說:

我不能否認這里有某種附庸風(fēng)雅的成分。但如果不介入這種文化氣氛,不介入音樂、文學(xué)和藝術(shù),人家會看不起他,社會不會接受他。對這些領(lǐng)域一無所知,乃是一種過失。

人與城市的落難總會引我留意:貢布里希幼年目擊維也納歷經(jīng)一次大戰(zhàn)和奧匈帝國的解體,之后長期經(jīng)濟衰敝。學(xué)校中有教師餓死。祖父破產(chǎn)了。面包牛奶實行配給,家人不得不奔走黑市。他與姐姐曾被分別寄養(yǎng)的家庭戶主是棺材匠與地方警察。

茨威格的童年記憶似乎仍在維也納的黃金時代,后來的流亡也始于這座城;貢布里希日后畢業(yè)的維也納大學(xué)依然如昔,街對過就是我所到訪的貝多芬故居。多半歐洲的都城皆歷經(jīng)兩次戰(zhàn)爭的大毀劫,無論遭遇戰(zhàn)火,或被中國稱作“歷史機遇”的更新,每座歐洲的城邦都不愿背棄自己的記憶。茨威格寫道:當首演《費加羅婚禮》的城堡劇院面臨拆毀,“整個維也納社交界像是參加葬禮”;當伯森道爾夫音樂廳也將拆毀時,最后的演出閉幕了,觀眾鼓掌,哭泣,全場燈光關(guān)閉后,沒人離開座位?!爱斘覀兪谴髮W(xué)生時,曾為了反對拆毀貝多芬臨終的寓所而用請愿書、游行和文章進行斗爭,在維也納,這類具有歷史意義的每一幢房屋的拆除就像從我們身上奪取了一部分靈魂?!?/p>

都市的靈魂。除了地名,我們的都市在乎靈魂?!林徽因、梁思成,早經(jīng)歸于歷史的輕塵。

維也納舊城與新區(qū)由河流分開。這里,在類似舊城周邊的“二環(huán)線”內(nèi),大皇宮、小皇宮、老教堂、博物館、音樂廳、歌劇院,豎著莫扎特雕像的皇家公園,還有大大小小的舊街巷,交錯縱橫,宛然如昔,間雜其間的二十世紀新樓,造型和尺度也在舊城格局內(nèi)審慎謙和,不搶眼。自然,如今我所看見的維也納與茨威格記憶中的舊城,必定大異。工業(yè)革命后,馬車一度消失--幼年貢布里希記得約瑟夫皇帝坐著馬車,馳向皇宮--二戰(zhàn)后世界性旅游業(yè)鬧起來,舊式馬車再度起用了,種種毛色的大駿馬緊裹馬具,戴著皮眼罩,和衣冠周正的馬夫靜候顧客,停在皇道上。

馬車移動了,市聲喧囂中于是馬蹄脆響--由遠及近,分明是舒伯特的《軍隊進行曲》,圓號,鼓點,一頓又一頓,路人分開讓道,身穿制服的樂手吹打著,演奏著,在小小廣場團團繞一圈,鄭重而滑稽,隨即合著齊整的音響與步伐,混在上下顛顫的馬背馬耳中,拐彎遠去了。

這演奏是為哪個慶典么?我問路邊的店伙,答曰不為什么,只因是星期天。是的,旅游的人算計日期,常會忘記星期幾。

維也納活像另一個巴黎:不是指相似,而是兩座舊都最為驕傲的時期都在十八十九世紀--閑步阿姆斯特丹和布魯日街巷,隨處撞見十七、十六世紀;置身威尼斯與佛羅倫薩,歲月感至少上溯十五世紀十四世紀;漫游法國的普羅旺斯和意大利托斯卡納,十三至十二世紀的教堂與Plaza,鱗次櫛比;后來去伊斯坦布爾,天天經(jīng)過的城墻建于公元五世紀--我所謂的十八十九世紀,非指巴黎與維也納歷史短缺,而有另一層意思在:以唯物論詞語形容這兩座大城的黃金時代,是因銜接了“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

相較巴黎的紛紛炫耀,維也納神態(tài)內(nèi)斂而殷實,且處處比巴黎干凈--前資本主義時期的奧地利與法蘭西固然王朝更替,時移勢易。哈布斯王朝和路易時代的繁復(fù)劇情,就我所知,是十七世紀西班牙為挽救朝廷的命數(shù),安排公主遠嫁奧地利,金貴的嫁妝,包括委拉斯開茲那幾件公主大肖像。女孩嫁去不幾年,夭折了;到下一世紀,奧地利為巴結(jié)法蘭西,將公主許給日后的路易十六王。幾年前,科波拉女兒執(zhí)導(dǎo)的《瑪麗皇后》專講這件豪奢的婚姻,影片開頭,只見奧國公主與皇家隨行連日跋涉穿過法奧邊境大森林,年邁的路易十五親往迎候,女孩當場更換法國衣裝,貼身愛犬被命令必須放棄。

歷史電影流露歷史的同情?,旣惡头蚓髞肀谎荷戏▏锩鼣囝^臺,是歐洲換取資本主義共和政體的代價之一么?“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痹谝槐窘凶觥杜R終遺言》的書中,我讀到她就刑時踩到劊子手腳面,說出這最后一句話。

回到繪畫與音樂,十九十八世紀的意思是說,意大利雄視全歐的文藝盛世,過去很久了。新興的畫展、演出及贊助系統(tǒng)在法奧首都次第茁育,畫家們紛紛涌向巴黎,音樂家投奔維也納;當初年少無知,我懸想的古典音樂家全是古代人,及至讀了一點書,這才知道貝多芬中年的那個維也納,經(jīng)已步入資本主義時期,離得我們很近了:他們是歐洲歷史嶄新的人。貝多芬舊居便是當年的新大樓,想想看,這樣的現(xiàn)代公寓,兩百年前可就在維也納到處起造了,其中住著“上升時代”的音樂家,只是電車、電梯還沒來得及發(fā)明,難為貝多芬那代人每天在樓道和馬車里上上下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