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錦云說:“聽說司馬遷也是這樣,受宮刑之后完成了《史記》?!?/p>
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磥?,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當然,這是指那些有才氣、又有志向的人說的。沒有這兩條,打擊一來,不是消沉,便是胡來,甚至會去自殺。那便是另當別論。司馬光晚年還做了三個月的宰相,過了一年左右的時間,他便死了。死了之后,還接著倒霉,真是人事無常啊?!?/p>
孟錦云說:“人一輩子誰知會碰上什么事,很難預料。我看書里面還講到,宋朝有了刻版印刷,對出《資治通鑒》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說:“自宋朝才有了刻版印刷,以前的書都是靠手抄。要是沒有刻版印刷,這書出得來出不來,我看還是大有問題的??磥?,成就一件事,要八方努力;而壞一件事,只要一方拆臺就夠了,建設可比破壞難得多噢。”
孟錦云轉(zhuǎn)了個話題:“為什么那么一部大書,寫政治軍事的那么多,寫經(jīng)濟文化的那么少呢?”
毛澤東說:“中國的軍事家不一定是政治家,但杰出的政治家大多數(shù)是軍事家。在中國,尤其是改朝換代的時代,不懂得軍事,你那個政治怎么個搞法?政治,特別是關鍵時刻的政治,往往靠軍事實力來說話。沒有天下打天下,有了天下守天下。有人給《左傳》起了個名字,叫做‘相砍書’,可它比《通鑒》里寫戰(zhàn)爭少多了,沒有《通鑒》砍得有意思,《通鑒》是一部大的‘相砍書’?!?/p>
孟錦云:“‘相砍書’?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戰(zhàn)爭吧?”
毛澤東說:“《通鑒》里寫戰(zhàn)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它要幫助統(tǒng)治階級統(tǒng)治,靠什么?能靠文化?靠作詩寫文章嗎?古人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我看古人是說少了,光靠秀才,三十年,三百年也不行噢?!?/p>
孟錦云請教道:“古人這么說,現(xiàn)代人也這么說,為什么秀才就不行呢?”
毛澤東說:“因為秀才有個通病,一是說得多,做得少,向來是君子動口不動手;二是秀才誰也看不起誰,文人相輕嘛!秦始皇怕秀才造反,就焚書坑儒,以為燒了書,殺了秀才,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可以二世三世地傳下去,天下永遠姓秦。結(jié)果是‘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是陳勝、吳廣、劉邦、項羽這些文化不高的人,帶頭造反了?!?/p>
但毛澤東又說:“沒有秀才也不行,秀才讀書多,見識廣,可以出謀劃策,幫助取天下,治理國家,歷代的明君都不離開秀才??!”
最后,毛澤東總結(jié)性地說:“《通鑒》是一部值得再讀的好書。有人說,搞政治,離不開歷史知識。還有人說,離不開權(quán)術,離不開陰謀。甚至還有人說,搞政治就是搗鬼。我想送給這些人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現(xiàn)在,一部線裝本《資治通鑒》仍靜靜地放在中南海毛澤東故居里??梢哉f,《資治通鑒》伴隨毛澤東走過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
毛澤東的中國古史觀
人猿相揖別。
只幾個石頭磨過,
小兒時節(jié)。
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
不過幾千寒熱。
人世難逢開口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