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里,除了《史記》是“一家之言”的通史性質外,其他諸史均為官方組織或授意編撰的斷代史。諸史書有優(yōu)勝之處,也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不足之處。怎么看待這部史書呢?
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說:
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謂“實錄”之類,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為大半是假的就不讀了,那就是形而上學。不讀,靠什么來了解歷史呢?反過來,一切信以為真,書上的每句話,都被當作證實的信條,那就是歷史唯心論了。正確的態(tài)度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p>
一部“二十四史”,寫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書里都有。像《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里,都寫了劉邦斬白蛇的故事,又寫了劉邦藏身的地方,上面常有云氣。這一切都是騙人的鬼話。而每一部史書,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關系到本朝統(tǒng)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寫,也不敢寫。如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陳橋驛,竟發(fā)動兵變,篡奪了周的政權?!杜f五代史》(宋臣薛居正等撰)卻說他“黃袍加身”,是受將士們“擐甲將刃”、“擁迫南行”被迫的結果,并把這次政變解釋成是“知其數(shù)而順乎人”的正義行為。同時,封建社會有一條“為尊者諱”的倫理道德標準,于是皇帝或父親的惡行,或是隱而不書,或是把責任推給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檜主和投降,實際上主和的責任不全在秦檜,起決定作用的是幕后的宋高宗趙構。這在《宋史·奸臣傳》的《秦檜傳》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p>
洋洋四千萬言的“二十四史”,寫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將相,人民群眾的生產情形、生活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寫了些,也是籠統(tǒng)地一筆帶過,目的是談如何加強統(tǒng)治的問題;有的更被歪曲地寫了進去,如農民反壓迫、反剝削的斗爭,一律被罵成十惡不赦的“匪”、“賊”、“逆”……這是最不符合歷史的。①
毛澤東這段談話,道出了“二十四史”“寫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將相”,而對推動歷史進步的主要力量人民群眾則很少反映或加以歪曲的基本事實,因此說“大半是假的”,不能信以為真;同時告誡我們,要想了解歷史,就必須好好去讀它,只要用正確的態(tài)度分析批判并加以識別,就能“把顛倒的歷史顛倒過來”。他舉了正反兩面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實際上正是講他自己讀史書的方法和角度。因此,他又強調:
必須要扎扎實實把“二十四史”學好。②
讀歷史的人,不一定是守舊的人。③
在“二十四史”中,毛澤東最愛讀的是:《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史》、《舊唐書》、《新唐書》、《明史》;他批注最多的是:《三國志》、《晉書》、《南史》、《舊唐書》、《新唐書》。
毛澤東對“二十四史”中的幾種,或原作或其他注本,作過比較,批寫或談及了一些評議意見。他認為:
像《史記》這樣的著作和后來人對它的注釋,都很嚴格、準確。
《后漢書》寫得不壞,許多篇章,勝于《前漢書》。
西漢高、文、景、武、昭等讀起來較有興味,東漢兩頭均無意思,只有光武可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