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大衛(wèi)·博姆誕生在美國賓州的一個猶太家族。他的父親擁有一間家俱行,余暇時也充當附近猶太教拉比(神職人員)的助手。博姆1939年從賓州大學畢業(yè)之后,便前往加州科技學院進修一年,隨后又在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指導下,轉入理論物理學的研究,并且在柏克萊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除了深入于物理學研究之外,博姆當時也是一位信仰社會主義的大學生;他參與過被FBI冠上共產(chǎn)組織頭銜的青年激進團體。從這些閱歷我們可以看出博姆早期思想的前衛(wèi)傾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曼哈頓計劃策動了柏克萊大學投入物理方面的研究,而制造出世上第一顆原子彈。當時奧本海默曾要求博姆一同進行原子彈的研發(fā)工作,但博姆的政治背景遭到當局質(zhì)疑而未通過安全檢查。于是他決定留在柏克萊大學繼續(xù)教物理,直到1943年完成博士論文時發(fā)生了一件令他啼笑皆非的事。這個事件令他間接地促成了1945年的廣島原子彈轟炸行動,因為他在質(zhì)子與重氫子撞擊上的計算方式,被證實有利于曼哈頓計劃,但美國政府卻將他的論文列為國家機密文件,甚至連博姆本人都無權擁有它。
“二戰(zhàn)”結束后,博姆變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副教授,與愛因斯坦密切地合作進行研究。1949年5月麥卡錫主義當?shù)溃┠繁幻绹{,要他提供當年參與共產(chǎn)主義組織的其他成員名單,被他一口拒絕了。在種種因緣際會之下,博姆最后搬到英國倫敦,成為比爾貝克學院(Birkbeck College)的理論物理教授。
1959年,博姆的妻子莎拉向他推薦了在英國圖書館里發(fā)現(xiàn)的一本書,作者就是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博姆察覺克氏的思想,或者說他在終極實相上的體悟,竟然和自己在量子物理上的發(fā)現(xiàn)完全吻合,于是和妻子共同去探訪克氏,結果兩人不但成為長達二十五年的知心朋友,而且也將彼此腦力激蕩出來的智慧,結集成書籍、錄音帶和電子數(shù)據(jù)。這本《超越時空》(The Ending of Time),就是這兩個超級心智交會出來的智慧結晶。
有關克氏的生平簡介,讀者可以參閱內(nèi)地已出版的其他克氏著作。這位已澈見實相的悟道智者,仍然需要許多“當機說法”的朋友從旁協(xié)助。博姆可以說是克氏一生中最為旗鼓相當?shù)?“當機者”。
《超越時空》借由審慎仔細的邏輯推演,一歩歩地揭露了心理沖突的根由,以及轉化的關鍵方法。并且深入地探索了突破自我中心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四分五裂的思想及個人煩惱止息下來。
此書譯成中文在中國臺灣出版,是近二十年前的事。如今轉成簡體字在大陸出版,又是一場啟蒙運動的開端。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jīng)可以在內(nèi)地機場的書店里看到克氏的譯作,我感到十分欣慰。受克氏洞見影響的中國人越多,國家就越能避免走上西方人開辟出來的歧路,一條空洞而缺乏意義的物化途徑??萍荚龠M步,物質(zhì)文明再發(fā)展,也不能承諾幸福和快樂;我們已經(jīng)從博姆,這位科學界舉足輕重的理論家的言談中,領略了科技和唯物主義的瓶頸。
2009年5月于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