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日本人緣何迷戀相撲

曖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然而,這樣一種西方人看來不公正的比賽,日本人卻如癡如醉。相撲在日本被奉為國技,受到全體國民青睞,不僅一般平頭百姓,就連大學(xué)教授,乃至天皇華族,也樂此不疲。

在日本,全國性的相撲大賽一年共有六場:春、夏、秋、冬、大阪、九州。接連不斷的賽事,把日本人一次又一次卷入興奮的狂潮中。電視電臺不停地實況轉(zhuǎn)播,各大報刊雜志不惜版面競相介紹。為了買到東京國技館的決賽入場券,人們必須提前一年預(yù)購,價格之昂令人咋舌。買不上票或者買不起票的人,只好退而求其次,到那種裝有巨型屏幕和高保真音響設(shè)備的轉(zhuǎn)播室去觀看,在那里亦可感受現(xiàn)場的熱烈氣氛。決賽之夜,萬人空巷,靜謐的夜空中,飄散著相撲決賽電視實況轉(zhuǎn)播的聲音。這種情形,頗有點像中國人除夕之夜團聚家中圍著電視看春晚。

既然相撲在日本享有至尊的地位,相撲手的社會地位自然水漲船高。他們構(gòu)成一個特殊的階層,受到社會的格外關(guān)注和膜拜,在日本,一個獲得“橫綱”(相撲手最高級別)稱號的相撲手,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遠遠超過總理大臣。身材苗條的妙齡女郎對這些超級胖子情有獨鐘,常以嫁一位這樣的郎君為人生的最大幸福。相撲名手娶老婆,不是歌星、影星便是大家閨秀,個個如花似玉,艷福著實不淺。

還有數(shù)不清的相撲迷,對相撲選手的崇拜簡直到了瘋狂的地步。在日本,每一個小有名氣的相撲手身后,總有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聲援團”,它們由相撲迷自發(fā)組成,平時舉行各種觀摩、聯(lián)誼活動,賽時則充當拉拉隊,助威吶喊。大賽期間,東京國技館門口的上空飄蕩著五顏六色的旌旗,上面分別寫著當今相撲名手的頭銜和姓名,氣勢十分壯觀。那些旌旗,都是相撲迷們湊錢定做的。一旦自己的偶像比賽勝出,相撲迷們激動得死去活來。慶?;顒記]完沒了:游行,盛宴,記者招待會,縫制綿褂,研修旅游……

還有那種神圣的告別儀式,當大名鼎鼎的“橫綱”寶刀告老不得不退出相撲舞臺時,便要舉行氣氛隆重的儀式。告別儀式通常在豪華的劇院舉行,由相撲界德高望重的前輩主持,“橫綱”一副賽時的裝束,赤身裸體端坐在舞臺上,眼含淚水,神情莊嚴,每一個對他有過貢獻的迷,都有資格上臺,輪流從他頭上剪取一縷頭發(fā),作為終身紀念。

日本人何以如此迷醉相撲?我曾問過很多日本朋友,回答也是多種多樣,比如:赤身裸體、返璞歸真的比賽方式能滿足現(xiàn)代日本人的懷舊情緒啦;賽場氣氛激動人心啦;比賽雅俗共賞、人人都能看懂啦;有很強的內(nèi)模仿性啦,等等,想一想都有道理。確實,當兩位超級胖子梳著古代的發(fā)髻,挺胸凸肚,八面威風(fēng)地登上用土袋堆筑成的圓形賽臺,按照古法鞠躬行禮,伸開雙手岔開兩腿蹲下,抬起碩大的腳丫子把賽臺砸得咚咚直響,以示沒有任何武器的時候,當那位身著古代官服、精瘦如猴的神官裁判,在一旁揮動著扇子,忙碌不停地圍著兩個大胖子打轉(zhuǎn),以一種古怪的聲音不斷地喊著雙方的姓名,為他們加油鼓動時,觀眾不是可以充分領(lǐng)略到一種久違了的原始古樸的情趣和快樂么?禮儀繁瑣、等級森嚴、工作緊張而喜歡集體活動的日本人,在觀看相撲時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補償,是情理之中的事。

然而,日本人喜歡相撲,我以為另有更微妙的理由。

相撲是巨人的運動,作為力量的象征,個子越大越好。在這個世界里,即使是身材最不起眼的選手,比起常人也要大出一圈,就像籃球場上個頭最矮的運動員也比常人高一樣。至于當今日本相撲界的巨無霸如曙太郎、小錦、貴乃花之流,就更不用說了,那簡直就是一座龐大的肉山,普通人一靠近他們,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

日本人的身材,向來以矮小出名,戰(zhàn)前出生的日本人,男的通常只有一米六左右,女的則只有一米五左右,無論比中國人,還是比西方人,都要矮一截。以身材矮小著稱的東瀛島國,何以會發(fā)展出這樣一種獨特的巨人比賽?

相撲大漢是從身材不起眼的蕓蕓眾生中精選出來的,這些威風(fēng)凜凜的大漢,實際上代表了日本人內(nèi)心深處渴望偉岸、向往強大的愿望,就像過去日本當局同外國打交道時動不動就自稱“大日本帝國”一樣;日本人的自卑和自大的雙重性格,由此得到了彰顯。遙想一百五十年前幕末時期,這些東洋巨無霸聚集在橫濱碼頭,將上百斤重的沙袋像玩具一樣隨意地拋來拋去,向外國水手示威的情形,叫人忍俊不禁。然而,人種畢竟是無法強行改變的,即便日本把全國各地的彪形大漢都挑出來集中展示,也不意味日本就是巨人國。于是,那種渴望偉岸、向往強大的愿望就變成了一種在精神上超越矮小的動力,變成對弱小者的肯定和期待,變成了以小勝大的決心,甚至變成對龐然大物的藐視。

事情于是變得復(fù)雜起來:在日本人的心理中,既向往大又蔑視大,既肯定小又克服小,兩種情感交織在一起,表面上互相矛盾,實質(zhì)上是一回事。

相撲競技不分級別,道理就在這里。

關(guān)于相撲競賽的公正性,日本人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對于他們來說,所有選手參加同一級別的比賽不僅不會妨礙相撲比賽的公正性,而恰恰是相撲運動的樂趣所在。在日本人看來,相撲手后天的技道和意志的磨煉,比爹媽先天給予的身體更加重要;力量懸殊的對抗,比起勢均力敵的較量,往往更饒有興味。賽場上,大個子威風(fēng)凜凜,固然贏得觀眾仰慕,小個子不畏強敵,更令人敬佩,尤其是當小個子選手憑借勇氣和機敏將龐然大物的對手掀翻在地的時候,觀眾總是報以暴風(fēng)雨般的掌聲。日本最瞧不起的,是那種大而無當?shù)牟莅?,而小個子選手即使敗北,只要有出色的表現(xiàn),也給以熱烈的掌聲。可見在情感上,日本人更傾向于同情和支持弱小者。當然,這也與日本人獨特的平衡觀有關(guān)。生活中,日本人素來不喜歡機械的對稱和均衡,而傾心于不規(guī)則的構(gòu)圖,就像他們喜歡奇數(shù)而不喜歡偶數(shù)一樣。他們欣賞的,是那種動態(tài)的平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