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節(jié):風災政治學(2)

新君王論 作者:蔡子強


而王清峰到災區(qū)向災民派發(fā)便當,災民并不領情并說:“你來這里有什么用?”沒想到王清峰竟然像小孩子斗嘴般回答說:

“至少可以讓你發(fā)脾氣。”

我們置身事外,或許會覺得以上有點“雞蛋里挑骨頭”,甚至有點“無理取鬧”。但大家要明白,痛失家園以至親人的災民,難免蓄積滿腔怨憤,情況就像堰塞湖一樣,正找尋一道缺口,而把情緒如山洪暴發(fā)般宣泄。所以哪怕是一句無心快語,都可能“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一觸即發(fā),起著炸堤泄洪的效果。所以在這關鍵時刻,領導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格外要小心,傳媒及輿論,是會拿著顯微鏡來審視你的一舉一動的。

馬英九在8月12日答復英國獨立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災民沒有防災觀念,臺風來臨又不撤村,才會導致災害這么嚴重。盡管他說的也是事實,但在風投火勢的時候說這些話,未免如火上加油。反而他的夫人周美青心思細膩,較能夠體會災民的感受,當災民緊抱著她痛哭時,周美青跟著也眼眶泛紅,加上一句“你們辛苦了”,這才符合災民感情上的需要。

就如四川大地震中,總理溫家寶的那一句:“我是溫家寶爺爺,孩子們一定要挺住,一定會得救!”這就是我之前寫過的“國殤領袖學”。

況且,今次馬英九當局的反應也委實太過遲緩,忘記了“黃金72小時”,以及當中的頭24小時,更是“重中之重”。在臺灣鋪天蓋地地指摘當局救援體系混亂、行動遲援時,直到8月13日,馬才公開表示接受海外援助。

馬英九統(tǒng)領20多萬軍隊,但救災第一時間卻未充分運用這個資源。馬英九每天赴重災區(qū)巡視,但都不見陳肇敏陪同,以8月8日水患的頭24小時最關鍵時刻,軍方投入兵力僅有740人。有臺灣陸戰(zhàn)隊成員在網(wǎng)上貼文,說:“災民,你們等著被救,可是我們卻苦等4 天等不到命令出去救災。”

臺灣民眾還記得,1999年9?21大地震,凌晨1時47分大地震,2時左右李登輝就下令部隊救災,天沒亮,陸軍部隊已集結(jié)向重災區(qū)集集、東勢等地挺進。而9月21日當天,李登輝到災區(qū)視察,湯耀明陪同,而蕭萬長則主持會議決定九項立即救災措施,臺灣并向海外求援,當天多國救難人員就帶救難犬抵臺,立即搶救生命。

美國CNN在今次的報道中,正確地指出,“救災、重建是檢驗政府管治能力的一大重要依據(jù)”,這值得每個領導人謹記。一場臺風,吹倒的不單只有樓房,更會吹走民心,甚至是一個政權。胡錦濤和溫家寶在去年四川大地震中,幸而順利通過這關考試。

試拿溫家寶和馬英九在四川大地震及莫拉克風災中的表現(xiàn)作個比較。評論往往指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