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天花雨的浪漫圣城 {印度}

彳亍世界 作者:孤獨川陵


伊斯蘭教規(guī)定該教的教徒一生至少要去麥加朝圣一次。對于印度教徒來說,他們也有一個圣城,那就是坐落在恒河邊上的瓦拉納西,當年玄奘千里迢迢要去的“西天”就是這里。相傳印度三大主神中的濕婆創(chuàng)造了這座城市,它是人們心目中離天國最近的地方,虔誠的印度教徒都希望自己能死在這里,然后直接進入天國。千百年來,無數(shù)印度教徒在遲暮之年用盡畢生積蓄來到瓦拉納西,靜靜等待著神靈的召喚。他們在這里死去,身體在恒河岸邊被燒成灰燼。在那里,你總能看到火光或煙霧,教徒們的靈魂在此飛向傳說中的天國。

 從加爾格答坐火車到瓦拉納西,必須要跨過恒河。這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所以我到達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坐船游覽恒河。夕陽西下,夜生活的喧囂還沒有自市中心涌起,老船工慢慢地劃著船,寬廣浩瀚的恒河緩緩向東流去,凝重的河水把白天吸收的熱氣無聲無息地釋放出來,連同河內雜物的氣味一起散發(fā)到圣城瓦拉納西的大街小巷。岸上的人不多,三三兩兩地分布在岸邊長達6公里的層層堆疊的河階上。明天就是燈節(jié),幾萬人就好像突然從地下冒出來似的把瓦拉納西塞得滿滿的。河岸上的古廟、古堡一個接一個,有的是傳統(tǒng)的北印度宗教建筑,有的是伊斯蘭教建筑。岸邊坐著兩個西方人,河水倒映著他們的影子——人與自然構成了一幅平靜祥和的畫面。小時候曾經(jīng)看過一些電影把天堂設計在一條河邊,水的旁邊有階梯,天堂里的人在河水附近飄來飄去。而在我的眼前,古堡、圣河還有朝圣者……這些元素彌漫在恒河氤氳的水汽里,讓人飄飄然如臨夢境一般——這里無疑是印度最夢幻的城市。

馬克·吐溫說此地“整座城市就像一個大教堂,是一個宗教的蜂巢,每個蜂眼都是一座寺廟、神龕或清真寺”。印度教是個非常善于造神的宗教,就像《西游記》里有孫悟空一樣,印度教中也有個哈努曼。在瓦拉納西到處都可以見到神龕神像,據(jù)說瓦拉納西有三十三億神,數(shù)量多得猶如恒河里的沙子。在瓦拉納西生活的人分為幾類不同的人群,他們中有虔誠的印度教徒,有伊斯蘭教徒,還有很多長期居住于此的外國游客。在恒河邊,我遇到了一位年輕的西方人,他一身醫(yī)生打扮,在瓦拉納西的河階上給人看病,看病之余,他偶爾會點起一支煙,坐在河階上,望著河水吞云吐霧。

印度教徒相信此處的恒河之水能夠洗凈自己的罪孽,使靈魂獲得超脫。所以,在印度教徒的一生中,一定要到這里走一遭,用瓦拉納西的恒河水洗凈自己的罪孽。每年都有數(shù)百萬印度教徒恒河邊洗禮,太陽升起的時候場面最為壯觀。為了方便教徒洗禮,歷代王朝陸續(xù)在河邊上修建起河壇,也就是一層層的石頭臺階,一直通向河邊,這樣的階梯綿延數(shù)公里。每逢節(jié)日來臨,階梯上就擺滿了油燈,宛若一條通往天國的路。

到達瓦拉納西的第二天,我很早便來到河邊看著名的“恒河晨浴”。由于當天是燈節(jié),因此河邊異常擁擠,有些人甚至前一天晚上便來到這里等候。在靠近中央河壇的地方,我以為自己碰到了印度的“丐幫”——眼前綿延上千米的乞討隊伍人頭攢動,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端著一個銀色的不銹鋼盤子,來洗禮的人則把從家鄉(xiāng)帶來的米撒在這些乞討者手中的盤子里,那潔白的米粒敲打在盤子上嘩嘩作響,成百上千的盤子一起發(fā)出這種聲音,加上乞討者的哀求聲、為施主祈禱的聲音,譜寫出了一曲乞討交響樂。盤子里裝滿米后,乞討者會把米倒入隨身攜帶的布袋中,然后繼續(xù)等待下一位布施者,這種等待是極其短暫的,因為布施者的人數(shù)也相當多,他們一邊排著長龍似的隊伍布施,一邊走向恒河邊的臺階,準備在恒河中沐浴。

經(jīng)歷過千擁萬擠,總算來到了河邊。盡管我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這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一起洗禮的盛景震驚了。太陽剛剛升起,虔誠的印度教徒將恒河水捧過頭頂,讓水順著手臂的縫隙緩緩澆在頭上,也有人用精致的水壺代替雙手取水,這才是真正的“醍醐灌頂”。霎時間,恒河邊的氣氛變得虔誠寧靜,讓我這局外人也不免感覺有些蕩氣回腸。

對于人類學家來說,瓦拉納西是他們的寶藏,因為這是一個完全停留在時間之外的城市,兩千六百年過去了,經(jīng)歷了朝代更替、戰(zhàn)火洗禮,這里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幾乎沒有發(fā)生改變,城內的人依舊做著當年人們做過的事情,就像是從古代保存至今的活化石。

瓦拉納西在釋迦牟尼時代就已經(jīng)是印度的宗教中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座城市旁邊曾經(jīng)有一大片森林。當時很多圣人和苦行者都喜歡在森林內修煉,釋迦牟尼也是在菩提樹下開悟的。但是如果樹林附近沒有城市,修行者就得不到施舍或者供養(yǎng),那么也就形成不了規(guī)模。瓦拉納西這里有一座繁華的城市和一大片森林,所以修煉的人就越聚越多,最后形成了宗教中心?,F(xiàn)代的瓦拉納西已經(jīng)看不到森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歷代王朝修建的大型建筑。雖然森林不在了,但當?shù)厝说纳畈]有發(fā)生改變,人們依舊沐浴著恒河的水、向乞丐施舍大米、虔誠地崇敬著神靈。這里依然活躍著大量的圣人和主管祭祀的婆羅門,在瓦拉納西的河邊或廟宇附近很容易就能找到婆羅門,他們不是在齊胸的恒河里沐浴,就是在寺廟里靜坐,很多婆羅門一天可以靜坐十二個小時以上。分辨婆羅門的方法很簡單,他們通常是赤裸上身的,下身圍著一塊布。和那些窮得穿不起衣服的人不同,他們的穿戴非常整齊。由于營養(yǎng)良好,身上也有足夠的脂肪。他們的脖子上會佩戴飾物,胡子也刮得很干凈。

在印度,水和修行的關系非常密切,這可能是因為印度大部分地區(qū)一年四季都酷熱難當,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即便你有深厚的定力,心緒恐怕也會被糟糕的天氣擾亂。只有涼涼的河水或者井水才能讓人神清氣爽、安心修煉。所以人們便將水的功能神話,認為只要有水的洗禮,就可以消除罪孽,達到修行的目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