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貼子對女性的需求寫得十分到位,對男人的需求未免有些夸張,但點中了男人到老都好色這個本質。從精神的層面上說,洛麗塔情結是老男人為了挽回自身逝去的青春,而對朝氣蓬勃的生命充滿著迷戀、向往和愛憐的感情。洛麗塔心理問題嚴重者,還會打破道德的界限,利用精神和物質的手段,占有和控制年輕的軀體,以獲得一種對于逝去青春的內心補償。因此,可以說,洛麗塔情結是一種懼怕死亡和恐懼衰老的心理反應。
而從本質上來說,洛麗塔情結又是一種戀物癖。想想看,“老牛”與“嫩草”之間具有天然的心理鴻溝--很少人能在閱歷和年齡跨度這么大之時,還能保持平等的心靈溝通。因此,在這種畸戀之中,男人對少女的愛只是軀體之愛,他愛的不過是一種以少女為象征的不朽生命,這種愛充其量只是一種物化式的欣賞;而少女對男人的愛也談不上深沉的愛戀,她需要的只是精神的依戀和物質的依靠。
欣賞和喜愛年輕美好的事物,這我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要破壞道德的規(guī)范去占有和猥褻年輕的軀體,我就有些難以認同了。我認為洛麗塔情結是一種反生命并且不自信的表現,這社會,誰沒有年輕的時候,誰又不會老?每一段年齡都有每一段年齡的美,美,不僅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內心。
年輕不過是一個過程,不代表只有年輕才是美麗。正如四季有四季的風光一樣,人生是一段延續(xù)的過程,不同的年齡也有不同的風景。何必拒絕衰老呢?當你嘲笑人家老時,你就在為自己的年齡埋下定時的炸彈,當你要靠別人的軀體來掩飾歲月的恐慌時,你就更加地恐懼你自己。
人生是一段限時的旅程,背著年齡的包袱上路,必然令你失去許多應有的歡樂與輕松,欣賞不同的風景吧,沒必要把洛麗塔抬得太高……“白骨精”PK“狐貍精”
歷代有一句口口相傳的話叫:“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男人喜歡美女,喜歡美女的主動勾引。如果沒有美女,差點兒的也行,在眼角眉梢、秋波流轉之中,就是再遜的姿色,男人也是色眼迷離的。而對類似這樣招蜂引蝶投懷送抱的女性,中國人有一個特定的稱謂,叫“狐貍精”。
中國男人心目中自古潛伏著狐媚情結。有一則笑話說,幼兒園的老師要小朋友逐一回答自己喜歡的寵物:小貓,小狗,小金魚,小白兔……突然,小明大聲地說:“狐貍精!”老師瞠目結舌:“為什么呢?”“因為我媽媽說男人都喜歡狐貍精!”小明得意揚揚。小明童言無忌,卻道出了大多數男性心中隱情。
在《聊齋志異》里,千姿百態(tài)的狐貍精,傾倒了一幫書生、后生,也迷倒了不知多少代的中國男子。人人都在罵狐貍精的放浪風騷,女人罵是真罵,男人邊罵卻邊恨不得狐貍精即刻就送上門來。電影《畫皮》中,陳坤飾演的王生,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妻子,狐貍精一出現,迷得七魂六魄都找不著北了,哪里還談什么一心一意、情有獨鐘?
狐性是一種風騷的特質,是一種骨子里的嫵媚和野性。曾經有好事者問香港著名編劇兼專欄作家蔡瀾:羊肉那么騷,你吃它干啥?蔡瀾答:羊肉不騷,女人不嬌,有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