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2月2日,我和其他幾位神甫一起居住的那間寓所發(fā)生了一場火災。結果第二天早上,大火將我們的所有東西都燒得一干二凈。
一群極富愛心和熱情的人們,不斷地向我們擁來,因為我們的寓所要進行重新修建,所以教區(qū)附近的人們紛紛要求我們搬去他們家里暫住。出于熱心所提供的幫助,是一種多么珍貴的美德?。?/p>
于是我在一個非常友善的家庭中住了下來。在那三個月里,我住在他們家的地下室中,陪伴我的是一只神經質的狗和一只小倉鼠。他們家還有四個孩子,最小的才四歲,最大的也不過十二歲。作為一個當了一輩子神甫的人,我一直很享受身為一個自私單身漢所享有的快樂生活。我還不太習慣這種吵鬧的家庭生活和摩肩接踵的親密。那時,我簡直快被逼瘋了。
我實在是無法忍受了。我無法習慣那只一天到晚四處亂竄的倉鼠,以及狗發(fā)出的刺耳狂吠聲。但這都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還有那整天不絕于耳的叫嚷聲在一唱一和。
“媽媽,我的芭蕾舞鞋呢?”
“親愛的,你看見我的鑰匙了嗎?”
“大衛(wèi),不要再逗弄那只狗了?!?/p>
先不說感激與否,我知道如果我再不搬出去,我可能就要殺人了——想一想這一章的標題吧!所以我就將行李打包了。在我離開那里之前,有一個問題我必須要問一下。
“瑪蒂,”我問那位母親,“你是怎么辦到的?你怎么能在面對眼前不斷出現的各種要求時,還能這么有耐心呢?”
“得了吧,佩特,”她說道,“我們家都是天主教徒啊?!?/p>
“所以呢?”我問道。
“哦,我們都相信原罪啊。”
“所以呢?”我追問道。我想我這會兒可能有點太過分了。
她答道:“也就是說每一個人生來就是不完美的,對吧?”
我一時無言以對。
“所以,”她又說道,“想想吧,如果我們都是生來就有罪的,那么,期望別人有理智的行為不是很傻嗎?我是指那種永遠都有理智的行為。一旦你有這種期望,那么……你就有大麻煩了。”
我倒是很感興趣,接著問:“在現實生活中,這意味著什么呢?”
她朝我露齒一笑:“我允許我丈夫每天發(fā)兩次神經,允許我的孩子每天發(fā)三次神經。現在,我允許你每天發(fā)四次神經?!?/p>
我頓時羞愧萬分。
似乎在這混亂的生活中,我忘記了愛的一條最基本原則:容忍。這個女人提出了一條無懈可擊的至理名言——人性本質上是不完美的——并且用這個幫助自己樹立對待家庭瑣事——甚至包括我——的耐心。
我對她過去幾個月的慷慨致以了衷心的感謝,隨后我離開了他們家,搬到別的地方同另外兩個神甫住在一起。這兩個人互不理睬?,F在,這是我能應付的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