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漂移本元
1.基準參照
根據(jù)宇宙生死論,奇點誕生了我們這個單元宇宙,那么單元宇宙原先的奇點在宇宙膨脹后的位置何在,它是否對我們產(chǎn)生重要影響呢?
即使我們認為單元宇宙無中心,單元宇宙是無限的,那么必須承認在爆炸初期,在無限之前曾經(jīng)是有限的時候,單元宇宙確實有中心,而這個中心就是奇點。
單元宇宙萬物均存在時間問題,相對論告訴的只是運動的鐘比靜止的鐘走得慢,那么靜止的鐘憑什么來參照走?或者說真空中的物體時鐘應(yīng)由誰決定?應(yīng)該不能回避這個問題。
特別是運動速度,我們的地球?qū)υ铝链嬖谙鄬\動速度,對太陽、對銀河、對超星系群等均有運動速度。那么我們所意味的靜止概念是什么?我們的參照系是什么?不能認為地球就是參照系,相對于宇宙空間地球就是一個點,一個點無法作為參照系,它沒有方向。
當我們地球靜止時意味什么呢?
單元宇宙起源于奇點,不同與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是,奇點不僅體積為零,質(zhì)量也為零。這一觀念與量子理論吻合,承認爆炸理論的奇點質(zhì)量無窮大,這本身就是掘墓自墳,因為黑洞的質(zhì)量大到連光都跑不出來,那么比黑洞大無窮倍的奇點又如何能爆炸呢?單元宇宙對奇點同時存在膨脹、回歸的神奇特征,它本身可以解釋宇宙背景輻射問題,不需要用爆炸溫度來解釋。
我們對奇點的漂移形成時空概念,時空物質(zhì)就是奇點漂移后的產(chǎn)物,用漂移這個名稱是因為云寒認同量子理論多重宇宙論,時空漂移是指單元宇宙對萬維宇宙的漂移。
真空中的時間之箭就是物體對奇點運動的時間鐘。生命之鐘也是奇點控制的鐘,運動時鐘膨脹、長度收縮就是指相對靜止參照系而出現(xiàn)得觀察效應(yīng)。當我們把地球?qū)ζ纥c的運動看成靜止的時候,奇點與地球之間的連接線就是地球的靜止參照系。
因此,單元宇宙參照系是以奇點為原點的參照系,它適應(yīng)于整個單元宇宙的任何物體,是最基準的宇宙參照系。
那么我們對奇點的漂移速度是多少?
答案是光速C,正是因為它是光速C,所以產(chǎn)生鐵籠效應(yīng),宇宙基準參照系的篩選是造成我們觀察的世界存在光速極限的原因,是它決定光速的速度極限而不是光速決定它。
如同光速是有限的一樣,地球?qū)ζ纥c的漂移速度決定了大于光速遠離的星系我們無法觀察,而不是這類星系不存在。宇宙不能存在有太遙遠的星系,僅是因為不能違反人類的偉大假設(shè)——光速最大,這顯然是很荒唐的邏輯。
真相是單元宇宙存在非常遙遠的星系,因為受到奇點速度的控制,我們無法看到。
人類科技發(fā)展歷史上有多少次是出現(xiàn)自然違反了人類相對真理的故事,每一次都是人類修改理論,獲得新生后更快地發(fā)展,而不是修改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來適應(yīng)人類理論的推論需要。
奇點漂移速度控制我們的觀察空間,根據(jù)哈勃定律,離我們L處的天體對應(yīng)的遠離速度為u是個常量,u=HL(H=80㎞﹒s-1﹒Mpc-1)這是個普適性的公式。運用哈勃定律C=HL
L=C/H=3 108m/s 80 103m﹒s-1﹒Mpc-1(Mpc=106 3.08568 1016m)
L=1.157 1026m=1.223 1010光年
結(jié)論:考慮到哈勃常數(shù)的不確定性,這個距離十分吻合現(xiàn)有的宇宙直徑,即奇點大約位于我們100多億光年處。
2.漂移原理
單元宇宙的時空漂移導致十分復雜的運動,我們首先研究沒有外界干擾簡單相對論效應(yīng)。
奇點假設(shè)是一個點,根據(jù)宇宙本元論,它是一個靜元宇宙,當物體從奇點爆炸膨脹后,形成更大的空間,等同于形成更大的靜元宇宙。
漂移原理:任何物體之間如果靜止不運動,那么等同于處于同一個靜元宇宙,同時同方向?qū)ζ纥c進行漂游運動。
如果有兩個物體相互運動,那么認為這兩個物體仍然是以各自的速度X和速度Y對奇點進行漂移,只是這兩個物體的漂移運動方向不一樣。物體對奇點的漂移速度和漂移方向不同,將導致物體之間出現(xiàn)相互運動。
結(jié)論:單元宇宙物體對奇點的漂移形成的參照系,為物體自身的基準漂移參照系,所謂相互運動是建立在奇點漂移觀察的基礎(chǔ)上。
3.靜止漂移
假設(shè)存在兩個物體:A和B,它們對奇點的漂游速度都是C,而且對奇點的漂移方向都相同,那么它們之間的速度如何確定呢?
以A點代表地球,我們的靜止就等于承認地球是靜止的,即地球?qū)ζ纥c的漂移為慣性不變,以A0和A1的連線對應(yīng)的參照系為基準漂移參照系。
以B點代表地球,我們的靜止就等于承認地球是靜止的,即地球?qū)ζ纥c的漂移為慣性不變,以B0和B1的連線對應(yīng)的參照系為基準漂移參照系。
以A點觀察,在靜元宇宙P0時,A和B的距離為A0B0,在靜元宇宙時P1時,A和B的距離為A1B1,由于B和A兩個物體漂移速度和方向都相同,因此A0B0 =A1B1,即B是靜止的。
以B點觀察,在靜元宇宙P0時,B和A的距離為B0A0,在靜元宇宙時P1時,B和A的距離為B1A1,由于B和A兩個物體漂移速度和方向都相同,因此A0B0 =A1 B1,即A是靜止的。
這就是物體靜止的漂移原理。如圖五:單元宇宙從靜元宇宙P0運動到靜元宇宙P1(本圖為四維時空漂移圖,P0 、P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 因為A和B的奇點漂移速度一致,漂移方向一致,它們是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所以導致觀察到的靜元宇宙是同一系列的P三維空間,只是它們處于萬維宇宙的位置不同。
圖五:靜止漂移圖
4.運動漂移
假設(shè)存在兩個物體:A和B,它們對奇點的漂游速度都是C,而且對奇點的漂移方向不一樣,那么它們之間的速度如何確定。
為了便于闡述運動漂游理論,分兩種情況論述:第一種是A和B同源,即原先為一個相連物體的分裂運動;第二種是A和B不同源,即原先為兩個不相連物體的運動。
第一種是A和B同源時:
以A點觀察,在靜元宇宙PA0時,A0就是B0,因此A和B的距離為0,在靜元宇宙時PA1時,A和B的距離在萬維宇宙中的距離為A1B1,但是這個距離是無法觀察到的,即A對B的觀察必須依托自己認定的靜元宇宙PA1,所以A觀察B的時候看到的是B1´,這樣A觀察的B的速度是A1B1´這個距離的變化速度。這個速度有兩種計算方法:
以A的時間漂移為TA,A和B的運動方向的角度為θ,那么
A0A1=CTA
A0B1 =A0A1= CTA
A0B2= A0B1/ cosθ= CTA/ cosθ
B1B2= A0B2 - A0B1= CTA/ cosθ- CTA
B1´B2= B1B2 sinθ=(CTA/ cosθ- CTA)sinθ
A1B2 = A0B2 sinθ= CTAsinθ/ cosθ
A1B1´= A1B2-B1´B2= CTAsinθ/ cosθ-(CTA/ cosθ- CTA)sinθ= CTAsinθ
A1B1´為距離,根據(jù)牛頓速度公式u=S/T= Csinθ
即以A0和A1的連線對應(yīng)的參照系為基準漂移參照系,A觀察到B的速度為u=Csinθ。上述的論證比較復雜,實際還有更簡單的計算方法。
以B的時間漂移為TB,A和B的運動方向的角度為θ,那么
A0B2= CTB
A1B2 = A0B2 sinθ= CTBsinθ
A1B2為延伸漂游距離,根據(jù)牛頓速度公式u=S/T= Csinθ
即這個結(jié)論是一樣的。
同樣以B點觀察,以B0和B1的連線對應(yīng)的參照系為基準漂移參照系。B觀察到A的速度為u=Csinθ
圖六:同源運動漂移圖
圖六左邊為:A和B同源時候,A觀察的運動漂移圖;右邊為:A和B同源時候,B觀察的運動漂移圖(本圖為四維時空漂移圖,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
第二種是A和B不同源時:
A和B位于靜元宇宙PA0時,A的位置為A0,B的位置為B0,A和B之間的位置為A0B0。
實際觀察和同源一樣,只是原先的距離不是0,等于將B點移動到B´就能得出與同源一樣的結(jié)論,即u=S/T= Csinθ。
圖七:不同源運動漂移圖
圖七左邊為:A和B不同源時候,A觀察的運動漂移圖;右邊為:A和B不同源時候,B觀察的運動漂移圖(本圖為四維時空漂移圖,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
結(jié)論:任何物體的運動可以看成同源運動,物體之間真實的運動是處于萬維宇宙之間的運動,物體觀察其他物體的運動速度時存在觀察失真,導致觀察的速度與漂移方向有關(guān),這個速度取決物體自身的漂移速度,在物體對奇點漂移速度為C的時候,速度為Csinθ,這個速度是相互的速度,即A觀察B的速度和B觀察A的速度一樣。
5.長度縮短
假設(shè)B物體內(nèi)含的空間有一個物體,它的長度為LB,那么在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中,LA就不等于LB長度,LA=LBcosθ,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原理,cosθ=(1-sin2θ)1/2,得出:LA= LB 。
假設(shè)A物體內(nèi)含的空間有一個物體,它的長度為LA,那么在B的基準漂移參照系中,LB就不等于LA長度,LB=LAcosθ,同樣得出:
LB= LA 。
這就是漂移理論得出的長度縮短結(jié)論。
圖八左邊為:A觀察B物體的長度縮短圖;右邊為:B觀察A物體的長度縮短圖A和B不同源時候,B觀察的運動漂移圖(本圖為四維時空漂移圖,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LA和LB是虛擬長度,實際上只是為了理解畫的,真正的物體長度應(yīng)該處于平面內(nèi))。
圖八:長度收縮圖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認為長度縮短的公式與狹義相對論一樣,但是長度方向不同。本文的長度是沿著奇點漂移運動的長度,不是其他方向的長度,只有與自身的漂游運動方向一致的長度,才能出現(xiàn)縮短現(xiàn)象,其他方向必須要折算成奇點運動方向,如果與奇點運動方向垂直,那么就不能出現(xiàn)縮短。
這與狹義相對論所說的運動方向不一樣,狹義相對論所說的運動方向長度收縮是推論失誤,它本身與視覺旋轉(zhuǎn)理論存在矛盾。
結(jié)論:通常物體的運動速度很小,觀察很近才出現(xiàn)這樣的模糊理解,真實的長度縮短就是與自身奇點漂移運動方向的長度縮短。
6.時間膨脹
根據(jù)宇宙量子論,時間是單元宇宙物體的空間變動率,即A0A1和 B0B1代表A和B的靜元物體空間變動數(shù),C為空間變動速度。
從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物體A是從A0點運動到A1,它經(jīng)歷的時間為TA,TA=A0A1/C。
從B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物體B是從B0點運動到B1,它經(jīng)歷的時間為TB,TB= B0B1/C。
由于A和B是同源漂移,A0A1=B0B1,A和B對奇點的漂移速度都是C,因此,TA=TB。
雖然就整個單元宇宙看TA=TB,但是就A和B各自的基準漂移參照系來看,時間是不一樣的。
從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B,它觀察到B的空間變動速度不C,是C的映射速度,VB=Ccosθ。
因此測量的時間TB=A0A1/VB=A0A1/Ccosθ=TA/ cosθ=TA/ 。
從B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A,它觀察到A的空間變動速度不C,是C的映射速度,VA=Ccosθ。
因此測量的時間TA=B0B1/VB=B0B1/Ccosθ=TB/ cosθ=TB/ 。
當物體A和B之間的速度趨于光速的時候,那么VA和VB就趨于無窮小,相對的時間也趨于無窮大。這就是時間膨脹的漂游本元。
圖九:時間膨脹圖
圖九左邊為: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B的時間膨脹圖,右邊為:B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A的時間膨脹圖(本圖為四維時空漂移圖,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VA和VB是觀察方向?qū)е碌撵o元宇宙漂移速度)。
結(jié)論:時間膨脹是對稱的,是觀察過程中的映射反映,實際上物體自身的時間并沒有變,所謂時間膨脹是相對于觀察主體出現(xiàn)的觀察效應(yīng)。
7. 質(zhì)量膨脹
關(guān)于質(zhì)量膨脹原理,非常簡單,根據(jù)牛頓定律:F=ma=ms/t,轉(zhuǎn)換成Ft=ms
本論中S可以理解為長度L,即Ft=mL,由于觀察中運動的長度發(fā)生縮短,即L= L0 。那么在Ft一定的情況下,質(zhì)量與長度成反比。
從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B,它觀察到B的運動質(zhì)量等于靜止質(zhì)量除以 。即mB=m0/
從B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A,它觀察到A的運動質(zhì)量等于靜止質(zhì)量除以 。即mA=m0/
結(jié)論:質(zhì)量膨脹也是觀察效應(yīng),即運動物體質(zhì)量相對變大,主要表現(xiàn)出對它做加速需要更大的能量。
8.視覺旋轉(zhuǎn)
關(guān)于視覺旋轉(zhuǎn)就更簡單,如同圖八長度縮短中,A觀察到B中的一個物體,它的長度為LB,那么出現(xiàn)長度縮短,實際上等于長度發(fā)生旋轉(zhuǎn)投影。
因此,在出現(xiàn)相互運動時,物體B原來的形狀相當于漂移到一個角度的位置,這樣導致出現(xiàn)視覺旋轉(zhuǎn)效應(yīng)。
結(jié)論:這個旋轉(zhuǎn)的角度與狹義相對論推論是一樣的,即為逆時針旋轉(zhuǎn)一個θ角度,θ=sin-1(u/c)。
圖十:視覺旋轉(zhuǎn)圖
圖十為:A的基準漂移參照系觀察B的視覺旋轉(zhuǎn)圖,本圖四維時空漂移圖,PA0 、PA1平面代表的是三維立體空間,正方體代表的是物體B的虛擬形狀,真實物體B是位于平面內(nèi)的。
9.孿生佯謬
從相對原理來看,丁格爾是正確的,宇宙中任何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都是無限多個,因此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是復雜運動,不存在將某個物體的運動定義為慣性系,其他物體的運動定義為非慣性系。
但是時間縮短確實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結(jié)論,而且得到了一系列的證實。所以論戰(zhàn)的核心是實驗結(jié)論與基本原理出現(xiàn)分歧,無法協(xié)調(diào)。
關(guān)于孿生佯謬的初步解釋,以一個簡單的路程映射來說明。
圖十一:路程平面映射圖
物體A和B分別從O出發(fā),運動的速度都是C,經(jīng)過T時間后,分別到達D點和E點。根據(jù)平面幾何原理,路程OD和OE是相等的。
如果以O(shè)E為參照線,那么物體A的運動路程不是OD,而是比OD小的OD´。同樣如果以O(shè)D為參照線,那么物體B的運動路程不是OE,而是比OE小的OE´。
也就是說,以平面觀察,A和B經(jīng)過的路程是相等的,是可以A或者B自身的直線參照系觀察,對方的路程是比自己小。
同理,這個圖升級為三維空間圖后,還存在第三維度的運動角度對觀察的影響問題,升級為四維時空圖后,那么就出現(xiàn)時間的縮短。
因此,孿生佯謬的結(jié)論是,雙方都認為對方比自己年輕。這個答案既符合相對論的基本原理,也符合相對論的實驗結(jié)果。
現(xiàn)在的核心問題是,這個答案是個悖論,雙方都認為對方年輕,可一見面相貌的比較總會有個結(jié)果,不存在大家都認為相貌年輕的情況。
時間和相貌是什么關(guān)系?
同樣的年齡,云寒和寒云相貌的衰老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時間和相貌并不是完全絕對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關(guān)于孿生佯謬的詳細解釋,比較復雜奇特,它涉及到時間本元和空間本元,如果沒有這兩個本元理論的支撐,那么是無法將沖突化解掉。
結(jié)論:絕對空間是不存在的,萬物都是復雜運動,沒有慣性系與非慣性系之分的基礎(chǔ)。孿生雙方在各自參照系觀察到的對方都比自己年輕,這是時間映射的結(jié)果。對于消失的時間和相貌問題涉及到時間本元和空間本元。
本書第二版將增加孿生佯謬四維時空圖來詳細解釋消失的時間以及相貌的比較問題。
五、奇點漂移
1.光速數(shù)值
光速是地球?qū)ζ纥c漂移的速度,這個速度形成了鐵籠原理,它阻擾人類對萬維宇宙的觀察,如同地球的引力不讓我們飛到天上一樣。
光速為什么是30萬公里/秒?
原因是地球?qū)ζ纥c的膨脹速度,如果地球?qū)ζ纥c的膨脹速度是20萬公里/秒,那么光速也就變成20萬公里/秒。
關(guān)于地球為什么對奇點是這個速度?
這只能解釋為運動過程中的一個選擇,如同任何人都有年齡,比如你說你今年35歲,那么云寒如果問你為什么正好是35歲而不是60歲,你無法回答。地球?qū)ζ纥c速度不是常數(shù),是相對穩(wěn)定,以前的速度更快,光速一直在變,且變化速度呈階段性變化,這符合生命的特征。
因為你的年齡是生命發(fā)展過程中的產(chǎn)物,不同的階段必然有不同的年齡,如果一定要問為什么這個階段正好是這個年齡,只能模糊解釋是萬維宇宙的一個選擇,讓我見到你的時候,你正好是35歲。
宇宙中只有一個萬維宇宙是永恒不變的,它是宇宙的本元,光速是物體的一個特征,它符合宇宙相對論的所有條件。
比如我們是先確定米這個單位,然后推算出光速,實際米本身也只是相對不變,誰能確定永恒的米是什么呢?
結(jié)論:地球?qū)ζ纥c的漂移速度是一直變化的,單元宇宙是個生命體,它在生長過程中膨脹速度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存在不同的膨脹速度,這樣地球?qū)ζ纥c的膨脹速度也就相對變化,即如果你選擇一種測量方法,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數(shù),但這個數(shù)是變化的,只是你的測量工具不可能那么精確,短時間內(nèi)難以測出變化速度。
2.奇點漂移
宇宙漂移論是以靜止漂移物體得出的相對論,實際情況遠遠比它復雜,本理論可以解釋星體運動,但是對于地面上以各種角度的運動物體如何解釋。根據(jù)因果本元可以互動原理,我們可以將本結(jié)論倒過來用,即速度反過來決定角度。
實際上本論的奇點仍是個假設(shè),因為地球在宇宙的膨脹過程中,不可能一點都沒有碰撞現(xiàn)象,地球?qū)ζ纥c的漂移速度和漂移方向都在變化,所以這個奇點漂移需要修正,要考慮物體對奇點位置的變化而修正。
結(jié)論:因為物體是處于不斷復雜運動中的,所以物體對應(yīng)的奇點也是不斷漂移的。
3.漂移不同
本文是為了解開狹義相對論悖論專門建立的一種理論,為了闡述理論所以用兩個物體漂移速度都是C來解釋的,實際上單元宇宙物體對奇點的漂游速度不可能全部是C,因此存在其他物體是2C、3C的多種情況,只是我們觀察受地球漂移的控制導致看不到超過C的結(jié)果。
結(jié)論:本論最大的貢獻是解決光速為什么最大和為什么是這樣數(shù)值的問題,而不是利用公式推論類似相對論的結(jié)論。漂移本元打開了光速的限制,也就論證了時空旅行是可行的。
六、驚人推論
根據(jù)漂移理論,時空旅行是能夠完成的,即宇宙不存在要限制速度的規(guī)律,只是因為地球?qū)ζ纥c的漂移速度為C,導致C成為我們觀察到的極限速度,在特定的情況下,能推論出超過光速的結(jié)論。
本論關(guān)于孿生佯謬、奇點漂移、漂移不同、時空旅行等理論沒有全部展開表述,因為這個論文全部的內(nèi)容是很長的,也非常專業(yè),全部展開就破壞本書理論的結(jié)構(gòu)對稱,顯得本書各章之間的內(nèi)容不對稱。
宇宙漂移論與空間相對論結(jié)合,能產(chǎn)生更奇特的起源理論——萬物緣起論,該論可以解釋質(zhì)量、能量、速度等物體的特征是怎么來的,即宇宙為何演化萬物,質(zhì)能公式的本元是什么?
本書第二版隨著各章理論的全面升級,宇宙漂移論將全面展開,空間相對論也將升級,解開廣義相對論的困惑。
本論創(chuàng)于2000年9月12日,云寒當時感覺宇宙相對論是非常正確的,光速不變違反宇宙相對論、也違反宇宙異質(zhì)論,為了解開這個矛盾,必須要重新解釋狹義相對論。因此很短的時間形成宇宙漂移論的漂游本元,成功解釋狹義相對論的錯誤和成立的原因。
作為終極宇宙理論,必須要解開生命之謎、靈魂之謎,否則這個理論是無法稱為終極的,因此本論一直沒有發(fā)表。隨著后續(xù)問題的解開,作為一個整體宇宙理論終于可以逐步系統(tǒng)發(fā)表了。
章結(jié):本章通過光速悖論,闡述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基本理論。通過鐵籠原理,說明光速不變和光速最大是因為存在觀察限制,這個限制是地球?qū)ζ纥c的漂移速度,正是這個速度導致出現(xiàn)狹義相對論的成立。
本章的漂移本元理論,不僅能統(tǒng)一狹義相對論的各種結(jié)論,也打開了時空旅行的大門,為神奇的時空旅行提供參照方案,隨著宇宙漂移論與空間相對論的升級,萬物緣起論將橫空出世。
本章核心:闡釋狹義相對的困惑,探索時空旅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