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一天,歷時214年的西漢帝國壽終正寢。
一座嶄新的王氏宗廟巍然屹立在天下人的眼前。
王莽時年53歲。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即將圓滿結束的時候,王莽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全都齊了??蛇€差一件小小的器物。
那就是國璽。
國璽不在未央宮,而在老太后的長樂宮里。
自己刻一個還不成嗎?可王莽偏不。
天下必須是新的,可國璽他必須要舊的。
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要的就是這顆讓天下人供奉了二百一十四年的、也讓自己仰望了大半輩子的小東西。
于是,心腹王舜便攤著一雙空手站在了老太后的面前。
知道來者不善,憤怒的老太后破口大罵:"爾等蒙漢家力,富貴累世,非但無以報答,還趁人托孤寄國之時篡奪其國,不再念及恩情道義。做人如此,豬狗不如。天下哪有你們兄弟這樣的人呢?。客趺Ъ热划斄诉@個'新朝'皇帝,還改了正朔、易了服色,也應該自己刻一個傳之萬世的新國璽,何苦向我要這顆亡國不祥的呢???我一個漢家的老寡婦,早晚會死,想與此璽一同埋葬,為何終不可得呢!?"
老太后說到最后聲淚俱下。左右之人皆跟著掉淚。
連王舜都被感動得差點心軟了。他俯首良久,才抬頭對太后說:"臣等已經沒什么可說的了,王莽一定要得到國璽,太后怎么可能始終不給呢?"
老太后知道,今天的新朝皇帝王莽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孝順侄子王莽了。她無奈地取出國璽扔到了地上,說:"我老了,也快死了,可我知道,你們兄弟遲早有一天要被滅族!"
老太后的最后一句話仿佛一句不祥的咒語,附著在了這塊國璽之上。
短短十五年后,它就應驗了。
得到國璽的王莽如獲至寶,當即在未央宮的漸臺大宴群臣。
王莽不知道,自己15年后也是被殺死在這座漸臺上的。
數日后,始建國元年(9)正月初一,王莽在朝堂上命人頒讀策文,封孺子嬰為定安公,享食邑一萬戶,地方百里。
新皇帝還允許孺子嬰在自己的封國里建立漢朝宗廟。
也就是說,曾經的小皇帝還可以待在迷你型的小王國里祭拜相當于微縮景觀的自家宗廟。這新朝皇帝其實也是蠻大度的。
策文讀完,王莽親自握著孺子的手,流淚嘆息說:"從前周公旦代居天子之位而行其事,最后還是能夠將明君之政還給成王。如今我卻被上天威嚴的命令所逼迫,不能按照本意去做??!"
王莽一副黯然神傷之狀,在朝堂上哀嘆良久。
群臣無不悚然動容,陪著這個非常人性化的皇帝長吁短嘆。
在這場經典的政治秀中,五歲的孺子嬰自始至終都呵呵地張著嘴。
他清澈的目光中映現著王莽渾濁的老淚。
有人把他從龍椅上抱了下來,面對著王莽向北稱臣。
孺子嬰呵呵笑著。
在這樣的時刻,無知就是一種幸福。
這場舉國歡騰的喜劇還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尾聲。
王莽把上天賜給他的十一位輔國大臣依次任命為"四輔"、"三公"和"四將"。除了他那八個心腹重臣之外,小混混哀章這回可混大了,被任命為"四輔"之一的國將,并封美新公,位在"三公"之上。而哀章憑空杜撰的"王興"和"王盛"在哪呢?
找到一個守城門的小吏叫王興,于是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衛(wèi)將軍,封為奉新公。
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小販叫王盛,于是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前將軍,封為崇新公。
當然,王莽讓相學大師替他們看過相,覺得還不錯。
只不過,去年剛剛為大新帝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王邑,居然位列哀章之下;而孫建也僅僅與守門小吏和賣餅小販相并列。這未免讓人啼笑皆非。
不過王莽也沒辦法,因為這是神的旨意。
看來,起個好名字勝過奮斗三十年。到了二十一世紀,專門為人起名字之所以成為一種職業(yè),說來還是頗有些歷史淵源的。
于是,當這場篡漢大戲劇終的時候,我們便可看見,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攜手并肩地站在臺上向觀眾頻頻謝幕。
這就叫皆大歡喜。
六 天堂的幻滅
大新帝國建立了。
王莽率領著萬千臣民開始大張旗鼓地建設他夢想中的天堂。
曾經飽讀經書的王莽,自從書生時代起心中就有一幅美麗的愿景。
一方面,他要遵經復古;另一方面,他要締造前所未有的理想政制。為了這個一半復古一半前衛(wèi)的烏托邦,王莽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一、王莽緣飾經義,依據周官禮改革官制。
首先,廢王號,復五等爵。王莽認為自古"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漢朝有那么多諸侯稱王是不合古制的,所以廢除王號,恢復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一座嶄新的王氏宗廟巍然屹立在天下人的眼前。
王莽時年53歲。
一場精彩紛呈的篡漢大戲即將圓滿結束的時候,王莽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全都齊了??蛇€差一件小小的器物。
那就是國璽。
國璽不在未央宮,而在老太后的長樂宮里。
自己刻一個還不成嗎?可王莽偏不。
天下必須是新的,可國璽他必須要舊的。
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要的就是這顆讓天下人供奉了二百一十四年的、也讓自己仰望了大半輩子的小東西。
于是,心腹王舜便攤著一雙空手站在了老太后的面前。
知道來者不善,憤怒的老太后破口大罵:"爾等蒙漢家力,富貴累世,非但無以報答,還趁人托孤寄國之時篡奪其國,不再念及恩情道義。做人如此,豬狗不如。天下哪有你們兄弟這樣的人呢?。客趺Ъ热划斄诉@個'新朝'皇帝,還改了正朔、易了服色,也應該自己刻一個傳之萬世的新國璽,何苦向我要這顆亡國不祥的呢???我一個漢家的老寡婦,早晚會死,想與此璽一同埋葬,為何終不可得呢!?"
老太后說到最后聲淚俱下。左右之人皆跟著掉淚。
連王舜都被感動得差點心軟了。他俯首良久,才抬頭對太后說:"臣等已經沒什么可說的了,王莽一定要得到國璽,太后怎么可能始終不給呢?"
老太后知道,今天的新朝皇帝王莽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孝順侄子王莽了。她無奈地取出國璽扔到了地上,說:"我老了,也快死了,可我知道,你們兄弟遲早有一天要被滅族!"
老太后的最后一句話仿佛一句不祥的咒語,附著在了這塊國璽之上。
短短十五年后,它就應驗了。
得到國璽的王莽如獲至寶,當即在未央宮的漸臺大宴群臣。
王莽不知道,自己15年后也是被殺死在這座漸臺上的。
數日后,始建國元年(9)正月初一,王莽在朝堂上命人頒讀策文,封孺子嬰為定安公,享食邑一萬戶,地方百里。
新皇帝還允許孺子嬰在自己的封國里建立漢朝宗廟。
也就是說,曾經的小皇帝還可以待在迷你型的小王國里祭拜相當于微縮景觀的自家宗廟。這新朝皇帝其實也是蠻大度的。
策文讀完,王莽親自握著孺子的手,流淚嘆息說:"從前周公旦代居天子之位而行其事,最后還是能夠將明君之政還給成王。如今我卻被上天威嚴的命令所逼迫,不能按照本意去做??!"
王莽一副黯然神傷之狀,在朝堂上哀嘆良久。
群臣無不悚然動容,陪著這個非常人性化的皇帝長吁短嘆。
在這場經典的政治秀中,五歲的孺子嬰自始至終都呵呵地張著嘴。
他清澈的目光中映現著王莽渾濁的老淚。
有人把他從龍椅上抱了下來,面對著王莽向北稱臣。
孺子嬰呵呵笑著。
在這樣的時刻,無知就是一種幸福。
這場舉國歡騰的喜劇還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尾聲。
王莽把上天賜給他的十一位輔國大臣依次任命為"四輔"、"三公"和"四將"。除了他那八個心腹重臣之外,小混混哀章這回可混大了,被任命為"四輔"之一的國將,并封美新公,位在"三公"之上。而哀章憑空杜撰的"王興"和"王盛"在哪呢?
找到一個守城門的小吏叫王興,于是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衛(wèi)將軍,封為奉新公。
還有一個賣大餅的小販叫王盛,于是就讓他當了"四將"之一的前將軍,封為崇新公。
當然,王莽讓相學大師替他們看過相,覺得還不錯。
只不過,去年剛剛為大新帝國的建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王邑,居然位列哀章之下;而孫建也僅僅與守門小吏和賣餅小販相并列。這未免讓人啼笑皆非。
不過王莽也沒辦法,因為這是神的旨意。
看來,起個好名字勝過奮斗三十年。到了二十一世紀,專門為人起名字之所以成為一種職業(yè),說來還是頗有些歷史淵源的。
于是,當這場篡漢大戲劇終的時候,我們便可看見,無論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攜手并肩地站在臺上向觀眾頻頻謝幕。
這就叫皆大歡喜。
六 天堂的幻滅
大新帝國建立了。
王莽率領著萬千臣民開始大張旗鼓地建設他夢想中的天堂。
曾經飽讀經書的王莽,自從書生時代起心中就有一幅美麗的愿景。
一方面,他要遵經復古;另一方面,他要締造前所未有的理想政制。為了這個一半復古一半前衛(wèi)的烏托邦,王莽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一、王莽緣飾經義,依據周官禮改革官制。
首先,廢王號,復五等爵。王莽認為自古"天無二日,土無二王",漢朝有那么多諸侯稱王是不合古制的,所以廢除王號,恢復公、侯、伯、子、男五等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