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才的銀行家——艾倫·格林斯潘(1)

一盞經濟的漁火 作者:劉鐵騮 著


  2006年初,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將把聯儲主席之職交給繼任者本·伯南克。世上無不散宴席,格林斯潘已經在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職位—— 美聯儲主席位置上穩(wěn)坐了18年半,他的交棒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歷經無數次風云變幻,格林斯潘從容應對,有驚無險,他完成了一份完美答卷,締造了一個奇跡。應該說,從政策經濟學的方面看,格林斯潘堪稱前無古人。

  對于1987年以后才接觸西方經濟學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格林斯潘就是美聯儲,格林斯潘就是美元基準利率,格林斯潘就是世界經濟的晴雨表。格林斯潘善用他的“模糊的手”,他說話總是似是而非,從不把話說死。金融市場時時刻刻都在猜測他的想法,而他時時刻刻都力圖把市場調節(jié)到“某個正常的區(qū)間”。如果這個區(qū)間公布時低于市價,那勢必人人賣空,無人買多;或者高于市價,則人人買多,無人賣空。而合理的市場必須由一半人坐轎,一半人抬轎,達到長期的均衡,究竟是抬轎還是坐轎,就取決于他們是否猜準了格林斯潘心中的那個區(qū)間。市場的需要造就了這個“格林斯潘時代”。

  作為中央銀行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局”。從1913年起至今,美聯儲局一直控制著美國的通貨與信貸,起著“最后的借款人”的作用,并運用公開市場業(yè)務、銀行借款貼現率和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比率三大杠桿調節(jié)經濟,旨在為美國“提供一個更安全、更穩(wěn)定、適應能力更強的貨幣金融體系”。

  格林斯潘從容應對,有驚無險,他完成了一份完美答卷,締造了一個奇跡。

  1966年7月,格林斯潘發(fā)表《黃金和經濟自由》一文,預言美國將爆發(fā)嚴重的通貨膨脹??僧敃r,美國經濟正如日中天,沒有人聽得進他這個無名之輩的話。結果到了1974年,他的預言靈驗了,美國遇到了“二戰(zhàn)”后最可怕的通貨膨脹,經濟陷入了全面困境。尼克松總統猛然想起了格林斯潘這個神人,連忙請其擔任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也由此正式步入了美國政經界高層。

  1987年,美聯儲主席沃爾克退休,格林斯潘出人意料地應聲而起,被里根總統任命為繼任者。在美聯儲的歷史上,格林斯潘的出現之所以顯得突兀,是因為美聯儲主席向來從內部產生,而格林斯潘以前從來沒有在美聯儲任過職。

  格林斯潘在1988年1月的股災前夕受命于危難之際,上任伊始就遇上了1987年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許多投資者甚至絕望自殺。格林斯潘冷靜出招,他當時開出的藥方是放松銀根,終止股市繼續(xù)惡性發(fā)展,穩(wěn)穩(wěn)地撥正美國這艘大船的航向,令許多原先對他的能力表示懷疑的美國人大喜過望,并從此就與美聯儲主席一職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此以后,格林斯潘“怪招”頻頻,1994年他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被人視為“簡直瘋狂”;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沉著應戰(zhàn),三次削減利率,從而使美國免受金融危機的波及,并且最終遏制住那次危機蔓延的勢頭。這一次次的輝煌使他被媒體稱為“金融之神”。格林斯潘堅持反通貨膨脹主義,勇于突破經濟理論的束縛。傳統理論認為,失業(yè)率高于6%將導致經濟萎縮,低于5%將觸發(fā)通貨膨脹。而目前美國的失業(yè)率僅為4%,經濟仍在穩(wěn)定增長。傳統理論的另一個論點是經濟過熱必將引發(fā)通貨膨脹,但他注意到大規(guī)模的高科技投資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在推動新技術革命方面不遺余力。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伯格斯坦稱這是格林斯潘“最了不起的歷史性貢獻”,他“不僅改變了金融政策,也改變了我們的經濟和未來”。結果美國經濟得以平安“軟著陸”。

  談到格林斯潘,往往容易關注他“有為”的時候,他在危機環(huán)節(jié)的果斷和敏銳,讓人記憶猶新;但是,我們總是容易忽視他“無為”的時候,特別是考慮到格林斯潘在18年來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和市場影響力,他在一系列重大的判斷和選擇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對于市場的謙卑與尊重,更讓人印象深刻。在強調政府干預的論者看來,在許多場合,格林斯潘簡直是有些“不作為”了。在領導美國經濟的18年中,格林斯潘猶如一個高明的調音師,當美國經濟的琴弦繃得太緊或顯得太松的時候及早進行調整,以使美國經濟始終保持和諧的最佳音調。如果把政府和市場比喻成兩位舞伴的話,位高權重的格林斯潘很少讓政府獨舞,處處顯示出對市場這位舞伴的尊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